第54章 金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4章 金城

 

“大郎,今日又出去卖钵钵鸡啊。”

“休息了两日,该是时候干活了。”

面对着邻居热情的招呼,扶着手推车的俊秀公子,转头微笑颔首,从容回答。

“钵钵鸡,好吃的…钵钵鸡。”

这叫卖声喊得底气不足,磕磕巴巴。

粼粼车声差不多要掩盖过这叫卖声。

“你这声音不够亮,大胆点,这又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小五子,你这是自力更生,能养活自己就很好了。我现在把这手艺交给你,将来你也要养活自己。”

不单止是传授手艺,嘻嘻,主要她也爱吃钵钵鸡啊,夏天来这口,爽歪歪。

教会了徒弟,就不用师傅动手了。

这个笑贫又笑娼的时代,对于没田没地的流浪乞儿是十分艰难的。

有田有地就能种粮食,现今海晏河清,赋税不苛刻,寻常村民就能过得很滋润。

销声匿迹一月的阮星熹改头换面柳大郎混迹在厉国边境金城,她老母亲姓梁,只有她一个女儿,排行自然也是老大,因此化名梁大郎。

小五子是她在厉国边城——金城,捡的一个小乞丐。

当日她出了渠县周边,化妆成一个相貌普通甚至有点丑的女子。

一高一低的眉毛,蜡黄带着斑点的脸,一头乌黑的秀发不过分打理,耷拉着眉眼与往日明媚娇艳判若两人,活像被抓去打了十年黑工的怨种牛马。

打眼一看,浑身萦绕着丧气。

没想到就这样了,还有许多如狼似虎的目光盯着她,甚至要自荐枕席的,不乏一些长相清秀的男子,当然更多的是膀大腰圆的男子。

“小娘子,你看看我怎么样?”

男子上前拦住阮星熹,挽起袖子,亮出健壮的肱二头肌,霍霍舞了两圈。

双眼亮晶晶,一脸期待地望着她:“我家有个肉摊子,小娘子,你还没夫婿吧?你太瘦了,嫁给我,保管养得你白白肥肥。”

“不了,不了。”

阮星熹拼命摇头拒绝,越过男子,往前走。

又一个瘦弱清秀的男子,涨红了脸,鼓起勇气上前,扭扭捏捏地说:“小娘子,这厢有礼了,陈某不才还是个童生,我...我会努力抄书养...养你的。”

“陈公子,祝你早日金榜题名。”

阮星熹摆手,看到周围不断涌上来的男子,眼神瑟缩,说完这句使出八百米冲刺速度就是跑。

身后依然是紧追不舍的男子,“小娘子,别跑啊!”

阮星熹一路被大鹅追着咬一样,吓得拐进了小巷子,当即脱下女子外袍,头发也束成高马尾。

出去仔细一打听,原来僧多粥少,狼多肉少的威力如此巨大。

女子出门不是左拥右抱,就是带着成群的护卫。

只要你是女子,不是老得走不动道,照样大把的男子乐意往前凑。

阮星熹这样独身且没强大娘家的普通女子,最好拿捏,还没正夫,对那条件一般的男子来说,更是个香饽饽。

“可怕哦,我这副鬼样子都不放过。”忍不住出口吐槽。

反正阮星熹自己照了一下水面,她这个鬼见愁的模样,自己都不乐意多看一眼。

这个世道如此坑娘,那北晏还会放过她吗?

怪不得他逮着她像个咬着骨头不放的疯狗。

一想到这个,瑟瑟发抖。

美男恩,难消受。

还好户籍登记的是十六岁,为啥是十八?问就是“小女子年年十八",这就是我们女子一生梦寐以求的。

哦,现在不能说十八了,不然衙门一下给分三个夫君。所以,她又年轻了两岁,正值碧玉之年啦。

心里蛰伏的那个念头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坚定。

当即跑去牙行,找了个镖队,花了大价钱要护送他“妹子”去东境边城。

女子身份给予的便利多箩箩,进城门都不用检查户籍。

怕检查到她的户籍,因此阮星熹用的女子身份。

就相当于好的杀手,必须要有一把趁手的武器,你可以不用,但是必须要有。

牵的马匹也让商队一起押送过去,毕竟好的骏马难寻。

那匹马高大矫健,腰背滚圆,西肢粗壮,跑起来更是雄姿勃勃,不敢想象在宽广的原野上驰骋会是多么痛快轻狂。

去了边境安定下来,她便要练好骑术。

镖队未婚的镖师也一首献殷勤,然而阮星熹如鲠在喉,明里暗里拒绝了许多次,仍然冲不散他们的热情,默默地感叹一句,真是饿急了什么都吃。

进望城城门,男子都要下马下车检查户籍,阮星熹隔着个帘子应了一声差爷,首接就放了过去。

进了望城,又趁机换回了男子身份。

一个陌生独身女子出现哪里都很惹眼,有了一次围堵经验,阮星熹觉得她这等小老百姓还是低调做人做事比较好。

不都说了,人若狂必有祸。

来边境三天,发现茶馆酒楼都是沸沸腾腾在讨论官府新张贴的公告这件事。

“赏银千里,只要提供重要的线索便能拿到手。”

“这样的好事哪里找啊!如若找到那两人,还另有重赏。”

“张榜上的女子可真好看,瞧着跟男子是兄妹啊。”

阮星熹在茶楼听了一嘴。

说是城门和告示墙都张贴了两张悬赏画像,男子画像一张,女子也有一张。

她路过告示墙时,好奇地凑上去看了一眼。

视线扫过画像时,呼吸猛地一滞,心里轻轻咯噔一下,捏紧了手指,轻轻退出了人群。

天呐,这两张画像都是她本人!

画像逼真,有接近八九成,可见在上面花了不少心思。

阮星熹哭笑不得,这还真是...大剌剌贴到边境来了,那其他邻近地方又会有多少份呢?

不会大大小小的城池都贴有了吧?

当日,阮星熹站在城门口,同样看到张贴的画像,内心己经平静下来了。

眺望着一百米开外相对矗立着的高大城池,小声地嘟囔着:

“金城,我来了。”

厉国和天裕两国交好,互通贸易,两城之间的人员流动密集。

寻常老百姓持户籍,做个登记,他国百姓还需另外缴上一笔进城费。

望城同样如此对待他国老百姓。

不过通常无事,很少老百姓愿意离开故土,多数行商走贩才会经常流窜。

故土难离,但是这里都不是她的故土。

带上行李去金城的第一日,遇上街上被人揍得半死不活的小五子。

这小五子是从小出生在金城,没有去过另外的地方,七八岁亲人亡故后,一首靠在城门口等着过路的行商,讨几个铜板,讨不来铜板就讨些剩饭剩菜活到这么大。

他长得机灵,会说一些好话。

有好心的行商,自然也会有坏的。

此次说了一些好话没讨好,被拉去遭了一顿打扔在街上。

看着初中的年纪,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黯然消失,实在可惜。

就当日行一善,救人一命胜浮屠。


    (http://isfxs.com/book/B0FEJI-5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