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才一家搭了个窝棚,这段时间,胡时光和秀才娘子给李家帮忙,给柳家帮忙,给村家家帮忙。
天气越来越冷,窝棚住起来愈加难熬,三家决定为胡秀才家在窝棚旁搭建个木房,有个炕就不那么冷了。
胡秀才家的房子西天就建好,打了炕,有柴火慢慢烘干。
李家决定聘请胡秀才为先生,因为场地局限,所以暂时教李家孩子,李家出教资六十斤粗粮,一斤盐,一个月。暂这么定,当然也是私下这么商量的。
胡秀才本不想要,李家是救命恩人,救了他们全家后一首随李家一起吃。他心里知道,李家是给他颜面,尊重读书人,无奈,现在全家身无分文,硬气不起来,只好尴尬的同意。
当胡秀才一家入住木屋后,窝棚便用来做饭。李家也送来六十斤粗粮,一斤盐,十颗鸡蛋,盐和鸡蛋用篮子装好,上面盖些茅草,遮人眼光,免人妒忌嘛,还有些不是李家村的荒民呢?就算李家村民,在村长的带领下,是很团结,但还是有些人有些小心思的,这也很正常的。
胡秀才白天教李家十岁以下的孩子千字文,上午一个时辰,晚上教十岁以上的孩子一个时辰,不是不愿教多的,刚学不能学多了,学多了记不住。
白天孩子们还得砍柴,挖笋挖蕨根,温饱全靠手工力气。
一切看起来往好的方向发展。
胡时光娘刘氏,是个能干的女人,胡秀才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生了三个孩子,家里全靠刘氏操劳。刘氏和胡秀才一个村的,娃娃亲,定亲时两人才刚出生,当时两人的娘是闺中好友,又嫁同一村庄,所以一生下来就在戏笑中定亲了,胡家也没想到自己儿子会中秀才,就算中了秀才,婚礼照旧。所以古人大多数还是讲诚信的。
胡时光两个弟弟胡时知(7岁)胡时雨(5岁)。
一家人历经生死,还能幸福的在一起,还拥有了木屋,胡秀才全家是喜极而泣。这一切都感恩李家。
在传师解惑的教导中,胡秀长发现李雾学得非常快,记忆力非常好,有上辈子的记忆,能不好吗?虽然现在学的字是繁体字,李雾虽有加持,但也还是认真用心的。
胡秀才也发现这孩子稳重敏秀的不象个孩子,心里感慨,可惜是个女儿身,不然李家以后定改门庭。
一天晚上,李老头抱着两床灰黑色条纹的被子,一匹黑不溜秋布,一袋白色絮状物(这是李雾拆了空间一床豆豆被芯)来胡秀才家。这是李雾空间的豆豆被,内里是白色的,只不过被罩是灰黑相间条纹,耐脏些。李雾所买的东西基本上是便宜耐用才贮存的。
胡秀才一家更是感动加欣喜,天气寒冷,自家是逃荒途中被李家所救所收留,更是对他家无限帮助,在教书上,对李家孩子更加严格,李家大小孩子苦不堪言,李雾都头痛不己,她写不好字呀。
拿个棍子在地上写字不多好,胡秀才偏偏要大家拿松树须须用破布缠棍子上,软糯糯的写字,愁人呐。
秀才娘子在旁给胡时雨缝棉衣,用的就是李老头给的布和絮。看她们发愁写字,抿着嘴唇笑。
(http://isfxs.com/book/BBBIH0-2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