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雨中曲6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1章 雨中曲6

 

在开会的前一个小时,陆风提前坐在会议室里,食指的指腹摩擦着嘴唇,有些出神。

让他出神的是口袋里忽然多出的一朵腐烂后,干瘪的菊花,以及大脑里闪现的不知何时的记忆。

记忆里,那是冬至过后,临近春节的时候,自己穿着一身病号服,脚上戴着镣铐,身边跟着两个随行的看护,他们和自己一起走在一个公墓里,墓地经过精心的设计,青松立在每一个墓碑的旁边,那些墓碑前的空地上,还残留着烟灰烧过的痕迹,空气里似乎有萦绕不散的灰烬味,那味道缠在每一个路过的人身上。

一座座墓碑无声的立在冰冷的冬季里,寒风呼啸,西周依然寂静,陆风看见自己踩着台阶一步步往上走,镣铐的链子打在地上,摩擦着发出微不足道的声音。

最后他停在一个没有照片的墓碑前,那个墓碑应该是有名字的,可是它模糊不清,不过记忆里的那个陆风毫不在意,只是蹲下,从口袋里拿出一朵又一朵被揪下杆子,只留下花瓣的菊花,白的,黄的,混在一起,整齐的摆放在墓碑前。

“给你姐上个香吧。”旁边一个看起来年轻一些的看护把手里的线香递给陆风。

烟丝从香炉升起,飘向天空。

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沉默,大脑在沉默,他自己本人也在沉默。

首到人陆陆续续的进来,会议室塞满了人,首到八点的钟声响起。

“我有一个问题,在尸检报告里,死者在死前被注射了过量的利多卡因,我查了一下,利多卡因用于局部麻醉,而且并不是随便谁都能买到的,它得要医院的处方单。是吗?”吴芷把投影调到尸检报告那一页,放大版的照片定格在白色的幕布上。

“是。”法医回答道。

“那作为医生,更容易接触这一类药物了?”吴芷追问道。

“相对于会容易一些。”法医说。

“我的问题就在于,既然凶手如此凶残的剥开死者的腹部,为什么又心软的给他注射利多卡因?从伤口的切面,以及器官摘除时的切口,很显然凶手对这个并不熟,甚至划破了脾脏,而且只切除了左肾,在预备切除右肾的时候,因为操作,毁坏后放弃,很明显不是从事医疗行业的。”吴芷说。

“有没有可能,凶手是一个医学生?”顾航提出疑问。

“我也怀疑,可能是一个刚刚开始学习解剖的医学生。”吴芷说,“所以我建议在小区里排查一下,看看各家符合这个条件的学生,有没有与案发时间对上的。”

“如果不是医学生呢?”关北在这个时候提出了另一种假设,“如果他只是单纯的对这方面好奇,或者家里有人从事医疗行业呢?又或者,他不是这个小区的呢?监控里虽然没有拍到车辆,但也没有拍摄到死者从小区离开,但一个人想要混入这个小区,是很容易的,就算是监控里,我们也不能分辨出哪一个是小区的住户。”

“凶手有没有可能案发当天进的小区,第二天人多起来的时候再离开?这些都是有可能的。”关北说道。

“我补充一个,技术科的报告里显示,雪地里找到了些微的不属于现场以及死者鞋子上的煤炭和砂砾,还有人为带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念珠菌孢子。”陆风坐在位置上说,“一般来说,这两种孢子和菌群,存在于医院或者实验室,我们的目标一定是和医疗相关的人。”

“最新的检验显示,现场的煤炭和砂砾和城南村文化广场旁边废弃的工厂里残留的煤炭和砂砾能对上。”技术科的人接话道。

“所以咱们就大规模的排查,把城南村和附近小区全部摸排一遍,宁可辛苦一些,也不要放过一丝一毫的线索。”陆风说道。

“另外,第一案发现场我们还是没有找到。”宋其哲说。

“对于这个,我们现在还是没有头绪,但是我相信,等我们找到那个人了,就能找到凶手作案的地方在哪里。目前,我们先圈定凶手不是本小区的人,但一定对小区十分的熟悉,另外,他一定是和医疗行业相关的人,能够拿到大剂量的利多卡因。”

“那他有没有可能是牙医呢?”人群里有人问道,“视频里死者生前被绑在手术台上,那个手术台也会被牙医运用。”

陆风的视线转移到法医身上。

“利多卡因在牙科治疗上也确实会被广泛使用。”法医快速的说道。

“凶手带走死者一个左肾是为什么呢?”吴芷问道。

“难不成是用来吃?”顾航大胆的发出疑问。

“?”所有人都看向他。

“这不是有个电视剧里是这么演的吗?”顾航说,“就那个食人魔的电影,国外的,现在可火了,万一这个凶手是模仿电视剧里的情节去做的呢?”

“也不是没有可能。”吴芷赞同道。

“但我更倾向于凶手是把这个作为一个战利品。”

次日,章城市人体标本馆的门口有一个并没有署名的包裹,不知道什么时候送的,也不知道送件人是谁,但收件人上面写着章城市人体标本馆馆长收,在包裹上还贴着一张白纸,纸上写着:‘此藏品为家中长辈曾经的收藏,今日无偿捐赠给本馆,但因家中藏品过多,收敛也需时间,在争得长辈同意后,会陆陆续续的将标本寄来。’

人体标本馆馆长觉得奇怪,拿着那个简陋的包裹,看着那崭新的玻璃罐,里面处理粗糙的肾脏标本,他觉得有些不对劲。

会不会是某个人的恶作剧?

罐子放下,他拿起手边的电话,抬起又落下,监控里那个遮的严严实实的少年,早间新闻里铺天盖地的报道,让他想到了另一种可怕的事实。

门铃响起来的时候,少年正坐在客厅,他的母亲坐在他的旁边监督他写作业,复印下来的试卷己经做到一半,旁边定时用的定时器时间走了三分之一。

母亲放下手里的书,起身开门。

他的视线偷偷的移向门口。

“您好,有件事情想要找您帮忙。”门口站着的是两名警员,很年轻,但其中一名的目光越过了他的母亲,落在了他的身上,锐利的,审视的,好像把他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他低下头,怯缩着身子。

“那是我大儿子,张彬。在读高二。”他的母亲回头看见少年那副模样,嫌弃的说,“有什么事吗?”

“您家里其他人呢?”

“我小儿子张耀跟他爸爸去走亲戚了。”

“您丈夫是做什么?”

“做金融投资。”

“那您是做什么的呢?”

“主要在家里照顾两个孩子。”

“家里还有其他人吗?”

“没有了。”

“过年也没有亲戚留宿哈?”

“没有。”

“好的,打扰您了。”

“没事的警官,这大过年的你们也辛苦了。”

门关上,门外传来另外的敲门声,同样询问的话,却让少年—张彬焦虑的咬住自己的手指,但很快就松开了,因为他的母亲坐了回来,伸手给他递去一杯水。

“你要是争气点,你也不至于大过年被关在家里,我也不会留下来陪你,你可真是没用。”她嫌弃的说,继续拿起书,翻过一页,“你还不快点写,天天就知道去你爷爷留下的破店里,你能不能对自己的成绩上点心,高二了,过完年,还有半年就高三了,考不上大学,你准备去干嘛?”

“你要是能上点心,好好学习,你爸也不至于天天来说我不管你,你瞧瞧你的样子,幸好还有你弟弟争气。”

母亲喋喋不休的抱怨声像是闷在棉花里,他的思绪却躲进了红色的河流中。


    (http://isfxs.com/book/BBJEJG-4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