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雪下的突然,一夜间为京都覆上白纱。
太学停课,京都城郊建起一座士林院,供给赶来参加春闱的学子住宿。
为感谢朝廷恩德,数百名学子合写一篇谢恩表挂在院前,此事越传越远,百姓争相前去观看。
燕帝知晓后重赏督办此事的蒋慧芳,调其任吏部考功官。
同为穷苦出身,蒋慧芳入吏部任职,俨然给学子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宋观澜在谢府整理公务文书,几次遇见穆锦因为士林院的事与谢元霜争执。
她是春闱主考官,此次参加考试的学子入朝后将是她的半个门生,士林院的出现让学子们只知蒋慧芳不知穆锦,更别说背后还有谢元霜的支持,她怎能不气?
大概是意识到木己成舟,近日倒没再提起。
在马场丢了颜面的穆茹婷也安安分分,连府门都没踏出半步。
京都一派安静,宋府却因宋醉丹即将回京洋溢着喜气。
宋观澜与江暮秋早起给裴氏请安,他坐在窗下,正在给护膝内衬缝制绒毛厚密的貂皮,江暮秋帮着打下手,看着护膝的花色有些出神。
最近好消息一个接一个传入府中,裴氏脸上的笑怎么也压不住。
“西北新送来些貂皮和狐皮,父亲各留两张毛色好的,下次给你老师送去。”
裴氏不管文武官员的关系如何,既然拜师就要尊师,事事妥帖,谢元霜才会对女儿更上心。
虽然跟谢元霜说过宋醉丹不是小气之人,但宋观澜心里有些没底,她捧着热茶暖手,“明日我便去送,父亲,母亲此时回京是不是梁州灾情己经稳定?”
裴氏不太关注这些,而且宋醉丹的家书里从来不写政事,“应该是吧。”
灾后重建需要大量人手,人员流动最易生事端,正是需要宋醉丹坐镇的关口,怎么忽然要回京呢?
裴氏拿过江暮秋缝制的护膝细看,“针脚密实,缝的真好。”
江暮秋低头浅笑,“父亲谬赞,倒是您这护膝花样别致,女婿竟不曾见过。”
“春小侍送来的,说是玉朝时兴的花样,我瞧着新鲜,拿护膝练练手。”
果然是他,通过讨好裴氏在后院占据一席之地,西人里,唯他有这个脑子。
江暮秋真心实意地夸赞,“陛下赏赐的西位小侍个个都好,其中春小侍容貌最佳,心思也最巧。说来惭愧,侍身让他们帮着抄写佛经,春小侍一手燕朝字很是熟稔飘逸,侍身苦练多年,竟比不上他半分。”
裴氏听着女婿的话,不由深想。
一个玉奴,纵然是赠给燕朝的礼物,认识几个字也就够了,他却如此熟练,定是有人精心调教过。
这样的人放在观澜园当件摆设都得想法子蒙上他的眼睛,放在身边必定要时时提防。
如今女儿在谢府当差,万一被他看见不该看的文书……
外头侍奴传话,春小侍送来两张手绣的经幡用以供奉菩萨。
玉羡春不是头一回送东西,回回主君都很满意,侍奴看在眼里,讨好道:“奴瞧着是五色幡呢,放在主君的小佛堂正合适!”
五色幡是专门用来供奉佛祖的,可裴氏从来没跟玉羡春说过自己礼佛。
他冷哼道:“他怎么知道我会用五色幡?”
(http://isfxs.com/book/BED0HJ-14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