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过寿要花两百万两银子?崇祯你到底怎么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章 过寿要花两百万两银子?崇祯你到底怎么了?

 

紧接着,朱慈烺又参观了一下火器研究院其他的地方。

比如燧发枪的生产作坊和玻璃的生产作坊。

只见在燧发枪的生产作坊里,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着各种机器,将一个个零件组装成一把把造型极为精美的燧发枪。

那些燧发枪的枪身光滑而又坚硬,枪管笔直而又精准,散发着一种冷峻的气息。

不得不说,如今燧发枪的产量真是越来越高了,生产模式也有点类似于后世的流水线了。

工人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就像一部精密的机器,高效而又稳定地运转着。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生产效率更高,产品的质量也更好。

每一把燧发枪都经过了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在战场上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而且前不久,还有一批燧发枪被送到了孙传庭那里,总共有一万把。

不出意外的话再过几天就应该到了。

有了这一万把燧发枪,估计李自成那边可就不好受了。

而在另一边的玻璃制品车间里,同样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工人们正将熔化的玻璃液体倒入各种模具中,经过冷却和加工,一件件精美的玻璃制品便诞生了。

那些玻璃制品晶莹剔透,造型各异,有的像盛开的花朵,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鸟儿,美轮美奂,让人爱不释手。

不过玻璃这玩意儿毕竟是个稀罕物品,所以目前生产的速度不需要太快,往往是卖完一批之后才会继续生产。

价格方面也是高的离谱,主要对标的是那些富商权贵。

总而言之,火器研究院的发展还是非常不错的。

过了好一会儿,朱慈烺这才意犹未尽的离开了火器研究院,随后便准备返回东宫。

此时他的心情格外舒畅,仿佛看到了大明更加美好的未来。

而就在朱慈烺准备回到东宫的时候,另外一边,礼部尚书王家彦却是匆匆赶到了皇宫。

只见他的脚步匆匆忙忙,脸上带着一丝焦急与疑惑。

因为就在刚刚,崇祯突然派人来传唤他,是不是有要重要的事情要和他商议。

王家彦听到这话,哪里敢有丝毫的犹豫?

马不停蹄的就赶了过来!

不过说实话,这会的王家彦还是有点懵逼的,因为他实在搞不清楚崇祯为什么要召见他。

毕竟之前他请求崇祯要不要办一场寿宴,崇祯都已经拒绝了。

所以他觉得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就应该没他什么事儿了。

接下来礼部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首当其冲的就是筹备祭祀的事情。

虽然之前松锦大战之后已经祭过一次了,但毕竟之前在蒙古又获得了大胜,自然也是要禀告祖先和天地的,好让祖先们知道大明又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

只不过这次的规模就没有之前那么大了,简单准备一下即可。

除此之外,就是准备过年了,但这种事情确实也没什么好准备的,因为一直以来崇祯对于这种事情其实并不怎么在乎,按照以往的简单流程走就可以了。

所以他还真不知道崇祯要找他来做什么。

见到崇祯之后,王家彦赶忙行礼:

“臣参见陛下!”

崇祯点了点头,然后问道:

“你可知朕找你所为何事?”

王家彦一阵无语,心说:

我怎么知道你找我什么事儿啊?

心里虽然有些无奈,但王家彦表面上却不敢有丝毫的表示,而是一脸恭敬的说道:

“启禀陛下,臣不知。”

崇祯你没怎么在意,只是笑了笑说道:

“之前太子来见朕,和朕说了一些话,有一些话朕觉得很有道理,所以朕又考虑了一下,觉得还是过一次像样的寿诞吧。”

“这便是朕来找你的目的了!”

崇祯的笑容中带着一丝欣慰与感慨,仿佛还在回忆着与朱慈烺的谈话。

而听到这话的时候,王家彦瞬间有些懵逼。

不是......

之前不是说好的不过吗?怎么现在又要过了?

他的眼睛微微睁大,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情。

但很快他还是反应了过来,赶忙再次说道:

“陛下圣明!太子殿下真是忠孝两全!陛下请放心,礼部一定会全力操办此事!只是不知这次过寿的预算为几何?”

说这话的时候,王家彦的表情十分小心,就连说话的声音都少了几分。

没办法,皇帝过寿诞总该有个规格吧?

十万两银子有十万两银子的办法,一百万两银子有一百万两银子的办法,他得让崇祯给个准数,然后礼部才能开始操办。

关于这件事情,崇祯之前其实已经和朱慈烺商量过了。

崇祯虽然一向都很节俭,但他也明白一场盛大的寿宴对于提升朝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朱慈烺也向他详细阐述了举办寿宴的各种好处,让他改变了之前的想法。

所以紧接着,崇祯毫不犹豫地说道:

“按两百万两银子的规格来办吧!”

听到“两百万两银子”这个数字的时候,王家彦简直都吓傻了!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啊?

皇帝这到底是怎么了?

怎么突然就这么豪横了?

要知道他之前上报给崇祯的时候,说的是可以用五十万两银子过一次寿诞,结果崇祯还嫌多,觉得太浪费了。

可是怎么现在突然就一下子飙升到两百万两了,比他之前自己说的提高了四倍,这还真是有点离谱了!

但这对于礼部而言,其实是一件好事儿,毕竟要真是用十几万、几十万两银子办这场寿诞,那这场寿诞肯定是抠抠搜搜的,很多方面都只能将就。

但要是一下子把预算提高到两百万两,那么礼部也就能好好操办一场了。

他们可以邀请更多的文臣武将,准备更丰盛的酒席,布置更华丽的场景,让这场寿宴成为一场盛大的庆典。

想到这里,王家彦赶忙说道:

“臣遵命!臣下去之后一定好好准备,绝不辜负陛下所托!把这场寿宴办得漂漂亮亮的,让陛下满意。”

崇祯满意地点了点头。

“去吧!朕相信你不会让人失望的!”

随后,王家彦在太监的引领下离开了皇宫。

走出皇宫之后,王家彦的脸上依旧满是激动之色。

要知道礼部已经十几年没有为皇帝办过一场像样的寿宴了。

在这十几年里,礼部的工作变得平淡而又乏味,他们就像一群被遗忘的人,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因为皇帝不过寿的缘故,其他诸如皇后、太子、皇子自然也不能过寿了,这就导致礼部对于寿宴的操办流程已经十分生疏了。

很多东西都已经遗忘得差不多了。

这要是皇帝再不过寿的话,他们恐怕都不知道该怎么操作了,礼部的存在也会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

如今操办这一场寿宴,也总算是让礼部找到了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你说王家彦能不高兴吗?

除此之外,这件事情可不只是简单操办寿宴这么简单的。

因为皇帝过寿肯定是要通知朝廷里的文武百官的,包括在京的和不在京的,甚至偏远一些的地方,比如辽东、云南这些地方的官员都要通知到。

这是朝廷的一项重要礼仪,也是皇帝彰显自己权威和地位的一种方式。

然后官员们要送贺表、送寿礼,这些都是基本的流程。

贺表是官员们对皇帝的祝福和敬意,寿礼则是他们对皇帝的孝心和忠诚。

而恰逢现在,偏远一些的地方可能都下雪了,这一来一回可能就要耗费两个月的时间。

如果现在不马上行动起来,万一到时候皇帝的寿宴到了,结果一些地方官员的贺礼和贺表没有送到,这算怎么回事?

到时候皇帝不高兴,倒霉的还不是他这个礼部尚书吗?

想到这里,王家彦的步伐不由得更加匆忙了。

他必须尽快将这件事情通报下去,让所有人都做好准备。

并且他要亲自督促每一个环节,确保这次寿诞能够顺利进行,不出任何差错。

另一边,朱慈烺刚回到东宫,一踏入那熟悉的庭院,映入眼帘的便是郑小妹和琪琪格二人。

不过此时此刻这二人皆是一袭盛装,宛如春日里盛开的娇艳花朵一般光彩照人。

瞧着这阵仗,朱慈烺只觉一股好笑之意涌上心头,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然后开口问道:

“瞧瞧你们俩这打扮,穿得如此正式,这是打算要去哪呀?”

琪琪格向来是个急性子,听闻此言,率先开口回应道:

“还能去哪?那自然是去拜见你的父皇母后了!本来我们还想着等你一起去的呢,结果你早上就一直忙忙碌碌,刚才更是跟着那个太监匆匆忙忙地出去了,想必也是去宫里吧?”

“你刚才怎么就不带上我们俩呢?”

那语气里隐隐带着几分嗔怪,好似在埋怨朱慈烺之前进宫没叫上她们。

一旁的郑小妹听到琪琪格这话,赶忙轻轻扯了扯琪琪格的衣袖说道:

“琪琪格,不要这样说,殿下去皇宫那肯定是有正事儿的,哪能带着我们一起去?那不是耽误殿下的正事儿嘛。”

与此同时,朱慈烺也终于听明白了她们俩话中的意思。

随后他脸上带着几分歉意的笑容说道:

“这倒是本宫疏忽了,早知道刚才去皇宫的时候就把你们两个一起带上了。”

虽说之前去皇宫是和崇祯商量正事儿,但其实带琪琪格和郑小妹一起去也没事,到时候完全可以让她们两陪周皇后聊聊天说说话。

而朱慈烺就和崇祯商量正事,这样也不耽误什么。

只可惜现在貌似已经来不及了。

郑小妹听到这话,赶忙说道:

“殿下不用这么说,其实没关系的,大不了我们明日再去拜见父皇和皇后便是,不打紧的。”

在古代,去皇宫请安那可是有着严格的规矩的,一般只能早上去,这会儿太阳都渐渐西斜了,再去自然是不合规矩的。

朱慈烺听到这话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

突然就在这时,朱慈烺的脑海中突然又浮现出之前崇祯和周皇后说的要为他选太子妃的事情。

朱慈烺再次看向了郑小妹,心里琢磨着这事儿还是得跟郑小妹说一声,好让她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于是紧接着,朱慈烺神情略显郑重地说道:

“对了,本宫有件事情要和你说,你需得提前做好准备。”

郑小妹见朱慈烺的神情如此郑重,心里也不禁“咯噔”一下,然后赶忙问道:

“殿下请说,臣妾洗耳恭听。”

朱慈烺直接说道:

“是这样的,父皇和母后正在商量为本宫选取太子妃,之前叫本宫去皇宫,就是说这件事儿。”

什么?

太子妃?

这话一出口,郑小妹还没来得及做出什么反应,一旁的琪琪格倒是先炸开了锅。

只见她瞪大了那双原本就水灵灵的大眼睛,一脸的不可思议大声说道:

“不是,她不是你的太子妃吗?你为什么还要选其他太子妃?”

说着,还一边指着郑小妹。

很明显,琪琪格并不了解汉人这边的风俗习惯,还以为太子侧妃就是太子妃。

一旁的郑小妹听到这话,赶忙解释道:

“琪琪格不要误会,我可不是太子妃,我是太子侧妃。”

“这有什么区别吗?”

琪琪格有些懵了,她还是不明白太子妃和太子侧妃有什么区别?

郑小妹微微叹了口气,耐心地解释道:

“当然不一样了,严格来说,太子妃才是太子唯一的正妻,是要经过正式的册封仪式,在宗庙里举行盛大典礼的,更是要被写入皇家玉牒的。”

“而太子侧妃呢,只是...只是普通妃子罢了,地位和太子妃那可是天差地别。”

其实郑小妹本想说太子侧妃其实是“小妾”的,但又觉得这样说有点不太妥当,而且有点太贬低自己了,毕竟她也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女子。

所以用了“妃子”这种相对委婉的说法。

这下琪琪格总算听明白了,她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下,然后说道:

“简单来说,就是太子妃算是大老婆,太子侧妃算是小老婆吧?”

........

朱慈烺顿时就无语了!

虽然意思是这个意思,但你不能这么直白的说出来啊!


    (http://isfxs.com/book/DBEFCB-30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