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虽然罗汝才背叛了李自成并且投降了朝廷,甚至还对农民军造成了十几万的损失,但是对于这件事情朱慈烺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这件事情最后造成了三万人左右的死亡以及十万人的伤残。
说实话,这代价有点太大了。
当然,站在朝廷的角度来说,这毫无疑问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毕竟在没有正式投降之前,李自成的农民军依旧是大明王朝的敌人,因此农民军的死伤对于大明王朝而言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这意味着朝廷的压力会减轻不少。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这十万伤残之人全部投降了朝廷,又重新成为了大明的子民,那么毫无疑问,大明就必须养着他们了!
就算孙传庭想到了办法可以维持四个月左右的粮食供给,但接下来朝廷这边也需要尽快调拨粮食。
除了粮食之外,棉花、药物等东西也是必须的。
至于以后该怎么安置这十万伤残之人,那还是等以后再说吧。
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尽量让更多的人能够活下去。
想到这里,朱慈烺当即便重新披上了大氅,然后将书信拿着直接就往外走。
兹事体大,哪怕他这个太子也不能擅自做主,必须尽快告知崇祯和几位大臣。
朱慈烺一边走,一边吩咐一旁的马宝道:
“传令下去,召内阁诸位大臣,还有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前去暖阁商议政事!”
马宝知道这是天大的事情,哪里敢有丝毫的犹豫,赶忙应道:
“奴婢遵命!”
随后便率先一步跑开了。
随后,朱慈烺便坐着暖轿前往了皇宫。
暖轿里温暖而舒适,与外面的寒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此时此刻,皇宫内,崇祯也正一脸惬意地在躺在周皇后寝宫内的大床上。
不得不说,今年是崇祯度过的最舒服的一个冬天了。
因为在这个冬天,他不再需要为任何政事发愁,有没有人因为其他的事情而打扰他。
这要是放在以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以前他每天都要面对堆积如山的奏章,还有处理各种繁琐的政务,比如各地军队的军饷、粮草、百官的俸禄以及救灾的事情等等。
但是现在,这些问题朱慈烺都帮他解决掉了。
如今的朝廷不仅补齐了之前拖欠的所有军饷和俸禄,粮草也都准备的相当充裕,甚至还打了好几场胜仗,开拓了不少疆土。
大明各地也还算安稳,大有中兴之势!
这让崇祯感觉自己仿佛从沉重的枷锁中解脱了出来,整个人彻底放松了下来。
甚至不用朱慈烺刻意交代,崇祯也没打算去上朝。
毕竟自己累了十几年了,应该是时候放松放松了。
因此最近几次朝会都是由朱慈烺这个监国太子代为主持的,崇祯连面都没露。
不过文武百官们对此那也是见怪不怪了。
毕竟谁都看得出来,崇祯确实是不想再当这个皇帝了,如今只需等到太子成年之后,崇祯就会禅位给太子了。
针对这件事情,朝中的大臣们都在私下里议论纷纷。
知道内情的人觉得这是好事,毕竟太子年轻有为,完全有能力带领大明走向繁荣。
但是一些不知道内情的人却觉得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他们担心太子年幼,经验不足,有可能会引发新的动荡。
不过当然,这就不是崇祯该担心的事情了......
他如今要做的,就是好好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
可话又说回来了,眼下的崇祯也不过三十岁出头,也算是正值壮年。
既然不想参与朝政,那么肯定得找别的事情打发一下时间。
而在这深宫之中,崇祯打发时间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造娃!
最近一段时间,崇祯除了宠幸周皇后和后宫的几位妃子之外,甚至还宠幸了两个宫女,那些宫女们个个花容月貌,温柔婉约,把崇祯伺候得舒舒服服。
这让崇祯觉得越发惬意,估计要不了多久,他就会再给朱慈烺添几个弟弟妹妹了。
而对于这种事情,周皇后其实压根就不在意,甚至还主动把那两个被崇祯宠幸的宫女抬为了妃子。
因为早在朱慈烺‘造反’的时候,周皇后的心思其实就已经不在崇祯身上了。
她现在心里有的只是自己的儿子!
只要她的儿子能够顺利继承皇位,那么这后宫之中永远都是她说了算,甚至不客气的说,有时候就连崇祯这个皇帝都得听她这个皇后的!
当然,这个时候的崇祯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他满心想的都是该怎么‘造娃’!
突然就在这时,门外的王承恩小声地禀报道:
“陛下,太子爷来了,说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和您商议。”
嗯?
崇祯听到这话,瞬间有些无语了起来。
要知道此时虽是上午,但其实他还没有起床呢!甚至不出意外的话,他今天也没打算起床。
但朱慈烺这一来,他怕是不得不起来了。
相比于崇祯,周皇后倒是一早就梳妆打扮好了,此时听到这话,她赶忙催促道:
“陛下,烺儿来找你肯定有大事,你还是赶紧起来吧。”
崇祯听到这话,这才不情不愿地在一帮宫女的服侍下穿起了衣裳。
忙活了一番之后,崇祯这才穿戴整齐,然后又简单的洗了把脸,这才来到前殿让朱慈烺进来。
而朱慈烺已经在门口等了好一会儿了。
毕竟之前他早就和崇祯和解了,所以自然也要给崇祯点面子,不能动不动就直接闯进坤宁宫。
万一到时候崇祯在和周皇后办事,结果自己又恰好看到了,这也太辣眼睛了。
毕竟怎么说这两位也是他的父母,他还是要尊重他们的隐私的。
见到崇祯之后,朱慈烺赶忙恭恭敬敬地行礼道:
“儿臣见过父皇。”
周皇后因为知道父子二人有要事商议,因此只是待在后殿的寝宫内并未出现。
眼看着朱慈烺对着自己颇为恭敬的行礼,崇祯多少有些别扭。
但紧接着他还是说道:
“这里又没有外人,你我父子何必这般客套,说说吧,这次又是什么事情?”
朱慈烺听到这话,也就懒得再客气了,他先是直起了身子,然后说道:
“就在刚刚,儿臣刚收到了孙传庭从陕西发来的八百里加急,只是不知道这其中的事情是好事还是坏事,所以请父皇先看一下吧。”
说着,朱慈烺从怀里拿出孙传庭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奏疏,然后递给了崇祯。
什么叫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崇祯听到这话也有些纳闷,他微微坐直了身子,伸出手将奏疏接了过来。
随后他缓缓打开奏书,目光迅速扫过上面的字迹。
看了一会儿,崇祯瞬间喜上眉梢,原本微微皱着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来,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然后连叫了三声“好”字。
因为崇祯看到了罗汝才为了投降朝廷,在李自成军中引发了一场大的混乱,最终造成了十三万左右的人死伤的事情!
这对于崇祯而言,确实算是一个好消息了!
毕竟一直以来还真没有一个农民军首领真正地投降过朝廷,罗汝才应该算是第一个了,而且这次应该也不存在什么诈降了,毕竟用十三万人来诈降的话代价也太大了。
但是很快,崇祯那刚刚还洋溢着笑容的脸突然就僵住了,随后笑容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凝重。
因为他看到孙传庭在信中说这十万伤残的百姓聚在潼关城下,哭着喊着要投降朝廷。
面对这种情况,孙传庭自然不能拒绝他们,因为要是拒绝的话,一来会违抗圣旨,二来会导致这十万人百姓全部饿死在潼关城下。
因此孙传庭下令打开城门,接纳了这十万伤残的百姓。
随后,便是孙传庭紧急筹粮的各种办法,以及请求朝廷调拨粮食。
看完这封奏疏的内容之后,崇祯久久无语。
他微微低下头,眼神有些空洞,仿佛陷入了沉思。
他虽然很高兴罗汝才会对李自成的农民军造成如此重大的损失,但他也为那些百姓感到深切的同情。
毕竟说到底,这些百姓也是他的子民。
他们原本都是安分守己的农民,只是因为吃不起饭,这才被迫跟着李自成造反的。
如今他们既然投降了朝廷,那自然便又是他的子民了。
只是这粮食问题确实是一个大问题,要是不尽快解决的话,恐怕这些人也活不了多久了。
想到这里,崇祯只觉得心里沉甸甸的,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
片刻之后,崇祯脸色很难看地看向了朱慈烺,声音低沉地问道:
“这件事你准备怎么解决?”
朱慈烺直接说道:
“很简单,孙传庭要粮食就给他粮食,除了粮食之外,棉花和药物也必不可少。”
“总而言之,要什么给什么,尽可能的让更多的百姓存活下来!也让百姓们看到朝廷善待他们的决心!”
他的语气坚定而果断,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自信和担当。
崇祯听到这话连连点头,他觉得朱慈烺说得很有道理,现在这个时候,陕西河南的民心还是很重要的。
随后他又突然想到了什么,然后继续说道:
“对了,如今西北发生了这种事情,要不这次朕的寿宴还是不要办了,省下来的这两百万两银子,朕觉得可以直接拨到陕西给孙传庭,让他把这笔钱用来救治那些百姓,也算是朕为百姓做了一件好事儿了!”
虽然崇祯也很想过一次像样的寿辰,以彰显大明如今的实力。
但是比起他的寿辰来,崇祯还是更关心这十万百姓的生死。
如果自己的一次寿宴可以换来这十万百姓的安定,崇祯觉得这寿辰不过也罢。
然而听到这话的时候,朱慈烺却是摇了摇头。
“父皇不必如此,这本来就是两件事情,不能混为一谈。”
“再说了如今的朝廷并不缺钱,这两件事情完全可以同时进行,而且关于父皇寿辰的事情已经通知下去了,各地的藩王和大臣们以及各国的使臣差不多也都知道了。”
“这个时候要是再反悔的话,未免有些太晚了。”
朱慈烺一边说着,一边认真地看着崇祯。
崇祯听到这话也只能作罢,他轻轻地叹了口气,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
随后继续说道:
“虽是如此,但朕始终觉得内心有些不安,这样,除了调拨需要的粮食、药物和棉花之外,再从内帑拨一百万两银子交给孙传庭安置这些百姓,就当是朕的一番心意了。”
“你觉得如何?”
崇祯一边说着,一边看向了朱慈烺,眼神中带着几分询问的意味。
毕竟崇祯可没忘记,眼下的他可是动用不了内帑的银子的,这件事情还是得朱慈烺点头才行。
而朱慈烺听到这话的时候,自然也是满口答应了下来。
他笑着说道:
“父皇圣明,有父皇的这一番心意在,百姓们定能感受到朝廷的关怀,也会更加安分守己的。”
紧接着朱慈烺又继续说道:
“还有一件事情,儿臣刚才已经下令让内阁诸位大臣还有几位尚书大臣全部去了暖阁,这件事情儿臣觉得还是要跟他们打个招呼的。”
“父皇若是闲来无事,就一起过去吧!”
崇祯听到这话,点了点头道:
“既如此,朕便陪你走一趟吧!”
其实这件事情朱慈烺和崇祯都已经商议完毕,按理来说也就不需要找其他人商议,直接吩咐下去就可以了。
但其实事情根本就没有那么简单。
毕竟什么事情都是要讲规矩的,在明朝,这般大事肯定是要和内阁大臣以及各位尚书商议的。
没过多久,朱慈烺便和崇祯来到了暖阁。
只见暖阁里布置得十分温馨,四周的墙壁上挂着精美的字画,地上铺着厚厚的地毯,炭火也烧得正旺,因此感觉不到丝毫的寒冷。
而一众大臣早早的便在暖阁里候着了!
看到朱慈烺和崇祯一同前来,几位大臣赶忙行礼道:
“臣参见陛下、太子殿下!”
那声音颇为洪亮。
崇祯走向主位坐下,随后这才摆了摆手说道:
“众爱卿都起来吧。”
众大臣听到这话,这才站了起来,不过他们的脸上都带着一丝疑惑,不知道皇帝和太子突然召见他们所为何事。
但直觉告诉他们,这事儿肯定小不了!
(http://isfxs.com/book/DBEFCB-32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