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朱元璋他们,华夏各大平行世界,看到天幕出现了,都立马走出家门,到院子里抬头观看。
只见,天空中乍然出现一道金光,随即,金光变幻成了一个巨大的四方帷幕。
天幕出现了。
随之而来的是,一首悠扬婉转的乐曲,伴随着乐曲,天幕上出现一位身穿龙袍,面容英武的男子。
紧接着,空灵缥缈的解说之音自天际传至众人耳朵里,一行行字幕浮现而出。
【人类虽然渺小,敌不过时间长河的冲刷,但是,人类却极具智慧和创造,在时间长河里,他们缔造了辉煌不灭的文化。】
【华夏,历经千万年而不灭,都是每一个华夏儿女创造的,虽说凡人之躯不能永存,但是,人类却以凡人之躯创造了永恒的华夏。】
【中兴之主,顾名思义,那就是国家衰败之际,带领着国家再度强盛的皇帝。】
【华夏历史上,不乏有挽救国家于危难之际的中兴之主,他们每一个对于国家和百姓都有巨大的功劳和贡献。】
【今日,将要为诸位讲述的是,华夏历史上的那些中兴皇帝。】
【盘点华夏历史上的中兴皇帝,第一位,西汉汉宣帝刘询。】
………………
清朝,雍正时期。
北平,紫禁城,乾清宫。
“哦?汉宣帝刘询?”
“嗯,这位确实厉害,某种程度上来说,比起汉武帝还要厉害!”
知道是汉宣帝刘询,雍正并不意外,作为汉朝之后的人,雍正很清楚这位汉宣帝是个很厉害的皇帝。
虽然是仰仗了汉武帝打下的基础,但是,刘询能够做到了刘彻都办不到的事情——让匈奴臣服。
由此可见,雍正所说的某一方面刘询比刘彻厉害,一点也没错。
“不知道,这一次,有没有我大清的皇帝出现在天幕上呢?”
“还真是好期待啊!”
想到要是清朝后世之君出现在天幕上,自己就可以了解后世的大清了,雍正心里顿时满满的期待感。
殊不知,清朝好像还真没有什么中兴之君,乾隆以后,清朝好像都是在走下坡路。
当然,雍正不知道这些,不然,他也不会这么说了。
………………
明朝末年,明思宗朱由检在位时期。
帝都北平,皇宫。
“汉宣帝刘询确实是西汉的中兴之主,若非他,西汉说不定即便是不灭亡,也不会有后面的强盛。”
朱由检显然对刘询的评价极高。
不过,刘询的功绩确实值得,在刘询的手上,西汉摆脱了颓势,变得更强起来。
西汉的极盛时期,不在汉武帝,而是在这位汉宣帝刘询手上。
“说起中兴之主,我大明好像不止一位啊!”
朱由检想到大明,开口说道。
中兴之主,明朝确实不止一位。
可惜啊,明朝的中兴只不过是短暂的,再怎么中兴也没有恢复到土木堡之变前的那么强盛。
这才是最大的遗憾。
………………
明朝,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
永乐年间。
应天府,帝都金陵,皇宫。
“中兴之主?”
“咱还是希望,大明不要出现中兴之主,一直都保持上升的趋势就好了。”
朱棣望着天幕,淡淡地说道。
中兴之主,其实就是一个王朝处于衰败期,出现一个一个皇帝,将王朝带领强盛。
朱棣宁愿不要中兴之主,在他看来,只要大明能够一直保持强盛,那才是最好的。
“呵呵,老爷子,你想多了,自古以来没有哪个王朝一直保持强盛的,要不然,也轮到咱老朱家坐在这里了!”
朱高煦闻言,得意忘形地嘲讽起来。
朱高炽见状,无奈地摇摇头,他知道,他这位二弟要遭殃了。
嗯,现在是吃瓜时刻!
朱高炽同情之余,就是一副随时吃瓜的模样。
果不其然,朱棣听了朱高煦的话之后,立马脸色一沉,似笑非笑地看着朱高煦,道:
“哦?汉王爷看起来很懂嘛!”
“比咱这个皇帝还要明白,怎么样?汉王爷,要不要让咱退位,你来做这个皇帝?”
朱高煦脸上的得意没了,脸色苍白地说道:
“啊,这,老爷子,儿臣错了,不该乱说的。”
朱棣:“你没错,是咱错了!”
朱高煦头都快摇出残影了,欲哭无泪道:
“不不不,皇帝英明神武,是汉王错了,大错特错了!”
见此景象,朱高煦乐呵呵地在一旁偷笑。
………………
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在位时期。
大都,皇宫。
“啧啧啧,真羡慕汉朝啊,前面有汉武帝登上天幕,现在又出现一个汉宣帝,汉朝不愧是华夏大名鼎鼎的王朝!”
忽必烈望着天幕上的刘询,嘴里发出羡慕的话音。
要知道,到目前为止,出现在天幕上的皇帝都可是正面的。
不仅可以得到天道认可,还能获得奖励。
名利都有了,忽必烈自然羡慕。
毕竟,元朝至今可没有一位皇帝登上天幕。
“唉~,后辈儿孙们,希望你们努点力吧!”
中兴之主,这个名号一看自己就没希望了,忽必烈只能寄希望于后代了。
——————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期。
开封府,皇宫。
赵匡胤看着天幕上的刘询,眼中闪过一丝向往。
他暗自感叹道:“汉宣帝刘询,西汉四位有庙号的皇帝之一,这位的功绩可是不小啊!”
“唉~,不知道朕之大宋才能有汉朝那么强盛。”
此时,一名大臣上前道:
“陛下,大汉之盛,乃是历经数代君王努力而成。
吾大宋正值初创之际,陛下若能励精图治,他日未必不能达到这般昌盛。”
赵匡胤点了点头,心中已有计较。
他决定效仿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发展经济。
对了,特别是对于军队,必须要严格控制。
“还有,既然知道了我大宋会灭亡于异族,那么,朕要留下祖训,让大宋后世皇帝灭掉蒙人,这样应该可以改变结局了吧?”
想到元朝是由外族建立的,赵匡胤决定不能让大宋再度重蹈覆辙。
否则,大宋会被千夫所指的。
——
(http://isfxs.com/book/DCI0CI-12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