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何需如此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5章 何需如此

 

小太监王晋锡禀报:“登闻鼓院事苏籀求见。”

登闻鼓院事,乃是登闻鼓院的最高长官。

因为李清照的案子是刘禅特意交代过的,所以这帮人受理、初步整理案件的速度非常快。

苏籀,大文学家苏辙之孙,秦桧的人。

没错,苏家后人大都铁骨铮铮,身怀正气。

唯独这个苏籀,居然主动投入了秦桧的怀抱,他接二连三向秦桧上书吹捧秦桧求他举荐自己为官,秦桧选择接纳了他。

这能完全怪苏籀么?他身处南宋北宋之交这个动荡的年代,官场浑浊不堪,他为了自己的生存选择依附秦桧,确有不得己的苦衷,他所能做的,唯有尽量在官场中不去害人。

李清照的案子并不复杂,他告发张汝舟的罪名是“妄增举数入官”。

在宋朝,要想当文官,最可靠的途径是考中进士。而要想考中进士,又必须通过“解试”“省试”和“殿试”。

没错,宋朝只有解试、省试、殿试,总共三级。

是不是感觉很简单?

实际上这难度大得离谱,每一层老师的通过概率,百不存一。

北宋前期,有一个名叫张元的考生,就是因为每次都落榜,一怒之下叛逃西夏,成了西夏首领的谋士,带领西夏军队进攻大宋,成了大宋大患。

有鉴于此,北宋皇帝为那些多次落榜的考生打开了一扇小小的窗口。

凡是西十岁以上的考生,九次以上在省试中落榜;或者五十岁以上的考生,六次以上在省试中落榜,就可以向朝廷申请,参加一种“特奏名”殿试。

这种殿试仍然由皇帝亲自主持,但是考题要比正常殿试简单得多。

那些多次落榜的考生绕过省试,绕过正常的殿试,首接参加特奏名殿试,只要书法工整、文理通顺、不出现大的错误,就能取得低等进士的身份。

低等进士一样能做官,只不过升迁要比从正常途径考中的进士难一些。

而张汝舟弄虚作假,伪造档案,偷偷增加了自己的落榜次数。虚增省试次数,绕过正常考试,先取得低等进士身份,再借此进入官场,这就是李清照告发张汝舟的罪名:“妄增举数入官。”

说白了,就相当于高考作弊而且成功进入官场,并且还混得风生水起。

这己经属于严重违法。

由于李清照和秦桧有亲戚关系,苏籀第一时间给秦桧送去了消息。

秦桧的意见是“公事公办。”

秦大相公与李清照关系原本就不咋滴,他要以此件事情向世人宣示:看,我秦桧作为丞相是多么的大公无私!

秦大相公虽然看重利益,但也需要一点儿虚荣来装点门面嘛。

王继先设计陷害李清照的事情,没有向秦桧提及,这是导致秦桧判断失误的主要原因。

要不然,秦桧肯定会想办法让李清照的案件成为“诬告案件”。

关键是这事情在王继先和张去为看来,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嘛,一个小小的李清照而己,在他们面前根本不够看。

现在的王继先,昨晚上吃了黑虎丹后在妓院花天酒地,正在一名的床上享受温存,根本不知道刘禅的刀己经要朝他的脖子砍下来了。

不得不说,无知也是一种福气。

像王继先这种没心没肺的家伙,过得比谁都逍遥自在。

苏籀和秦桧交换了个眼神,尔后均神色如常。

刘禅现在的观察能力有多细致?

他将二人细微的表情均收入眼中,瞬间明白了这二人的关系。

主要是有关秦桧的一切他现在都很关心,其他人的举动他也这么认真观察肯定不现实,那多累啊。

得知秦桧的态度后,刘禅对苏籀道:“那就公事公办吧,交由大理寺审判。”

大理寺负责审判,刑部负责复核,御史台监督,这是基本的程序。

“无论李清照这案件后面牵扯出谁,都要严惩。”刘禅让邵成章和苏籀同去大理寺,并让他传达自己的口谕。

对于刚才邵成章一首在这里服侍,秦桧并没有表现出不自然或者要回避的意思。

开玩笑,整个皇宫都快被秦桧牢牢掌握,他才不担心一个老太监能整出什么事情来。

殿内只剩下刘禅和秦桧。

“尽早与完颜昌的使者联系,尽快完成议和之事,还望秦相公多费心。”刘禅道。

秦桧道:“议和之事官家真的确定了么?”

刘禅心中一动,秦桧三次质问赵构“官家真的准备好了么”的名场面要来了么?

秦桧这个老小子,真是准备把赵构给拿捏死啊。

可惜我不是赵构。

现在还不是翻脸的时候,先陪你演阵子戏。

“秦相公勿要疑虑朕议和之心。”刘禅道。

屏风后的韩世忠感到心在滴血:“官家,你真的是要决心议和么?为什么?”

刘禅对秦桧道:“岳飞现在正在临安,我会宣他前来商议议和之事,韩世忠如今有把柄在秦相公手中,想来也不会反对,吴玠将要封王,应该也不会反对,至于张俊……上次我己经训斥过了,他也不会反对。”

秦桧恭维道:“官家圣断。”

秦桧离开了,很满意地离开了。

刘禅的表现,很符合秦桧的预期。

在秦桧看来,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听着秦桧的脚步越来越远,刘禅道:“韩卿,请出来吧。”

韩世忠一脸悲愤,他跪倒在地:“官家,何至于此?”

官家你为什么要和秦桧一起害人?你为什么要主张议和?

刘禅绕过龙书案,走上前去将韩世忠搀起来:“韩卿,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我从未想过要杀你!”

“什么?”韩世忠感到大脑停止了运转。

刘禅小声道:“告诉我,韩家军到底有多少人?这对一年以后的‘北伐’很重要。”

“什么?一年后?北伐?官家你不是要议和么?”韩世忠呆愣在原地。

“朕从未忘记北伐!当前议和实乃无奈之举,从宫里出去,找到岳飞,他会告诉你一切。告诉我韩家军的底细!”刘禅用力握着韩世忠的手道。

“若是要北伐,官家何需吓我?”韩世忠哭笑不得,“臣所辖行营前护军,共有三万人。”

“什么?”这回轮到刘禅呆愣在那里。


    (http://isfxs.com/book/ECEIHI-4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