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鼎憋着劲儿要与秦桧一决高下,刘禅看了心内大呼痛快:就是这样,赵相公,就应该与秦桧这老小子针锋相对,你是好样儿的!
不断有人掉队,到最后能跟上刘禅一起跑的文官,仅剩三成。
武官稍微好些,但也有跑不动的。
没错,有些人挂着武官的官衔,却连跑几步路都坚持不下来,当真叫人无语。
这些掉队的青壮年官员可就没有提前进入小型垂拱殿的资格了,刘禅早有旨意:等着。
这帮人在一起一边整理着朝服,一边窃窃私语:官家这是咋了?怎么突然要整这一出?
“我……咳咳,听说官家把王继先那个黑虎郎中给抓了。”
“难道说……官家隐疾己经治好了?”
“很有可能,所以官家今天要大展一次雄风,这才带着我们跑步。”
文人开始八卦起来,那可是比谁都厉害。
“咳咳,肃静!”
几个小太监看向几个窃窃私语的文官,那眼神恨不得立刻刀了对方。
他们原本都是备受张去为打压的,在他们眼中,如今官家圣断,将张去为那一波人于无声无息中来了个大换血,让内廷风气为之一振,实在是英明神武之至,这帮读了几天书的腐朽文人懂什么?
刘禅回头扫了一眼,跟自己最近的有三个人:岳飞、韩世忠、杨沂中。
而且这三位到现在呼吸均匀,大气都不带喘的。
他们穿着不适合运动的官袍剧烈运动,整体上看来没有任何局促之意,相反,此时的官袍居然展现了另一层文武兼容的意境,让围观的人不得不感叹:牛人就是牛人,就连这样折腾都不失风度。
路过垂拱殿门前时,他摆了摆手,小太监王晋锡会意,连忙让那些文臣停下进行休整。
刘禅只是想让这些文官吃点苦头,可没想折磨他们,如果跑步跑死了人,那就更是天大的笑话。
文武之道不能偏颇的道理,刘禅还是很清楚的。
到最后,刘禅带着岳飞三人在前奔跑,后面一堆武官跟着,每到小的垂拱殿门前,那些大脑极度缺氧的文官总能听到诸如这样的对话。
刘禅:“良臣,你所辖行营前护军,也是这般每日操练么?”
韩世忠:“官家明鉴,正是如此。”
刘禅:“鹏举,你所辖行营后护军,在这等雨天正常训练么?”
岳飞:“官家圣明,行营后护军训练,风雨无阻。”
……
一众文臣听得哑口无言,他们哪怕到现在都在骨子里瞧不起武将,瞧不起前线出生入死的将士。
但他们都明白一个谁都懂的道理。
如今临安城暂时安定而又奢靡的生活,是谁带来的?
正是岳飞韩世忠这些人一刀一枪争取来的。
看不起是一回事儿,内心知道真相是另一回事儿。
刘禅就是要让这些人再加深一下这些文官们己有的一些认同。
在离那些文官距离较远的时候,刘禅边跑边道:“今日朝堂之上,我欲封吴玠为王,鹏举、良臣觉得如何?”
岳飞和韩世忠是首次听到这个消息,他们相视一眼后,同时出声:“官家圣明!”
然后他们又看了一眼杨沂中,看他波澜无惊的模样,肯定早知道这件事情,这小子,城府见长啊,居然没听他提起过这件事的任何消息。
杨沂中对着岳飞和韩世忠“嘿嘿”一笑。
“现阶段只能封晋卿(吴玠)一个王,你们没什么意见?”刘禅有些好奇,他问三人道。
韩世忠道:“臣此番前来,只求官家不要听信谗言,别冤枉我就行,如今心愿己了,不敢再奢求其他。”
岳飞道:“臣毕生所愿,唯有北伐。臣给官家的奏章中也提到过,只要北伐成功,臣立刻归隐田园。”
杨沂中道:“臣只愿常伴官家左右,况且臣的军功和诸位大将比起来,太过单薄,就不奢望了。”
刘禅叹道:“请放心,朕绝不会辜负诸位。还有,今日朝堂之上或许有人会冤枉你们,你们若是信得过朕,就一言不发,交给朕处理。”
“全凭官家圣断。”岳飞三人道。
又跑了一圈,刘禅觉得也差不多该上朝了,便在众多文官和部分武将诧异不解的目光中,缓步进入了缩小版的垂拱殿。
今日的大朝会,正式开始。
秦桧大口喘着气,他相信其他很多文臣都和自己一样,大脑极度缺氧。
人在大脑极度缺氧的条件下,就容易犯迷糊。
秦桧只顾着大口喘气,忘记和自己的一帮下属交代一些事情了。
譬如,今日最好不要弹劾岳飞等人。
因为就在刚刚,秦桧在刘禅的安排下见到了林一飞,短暂的狂喜之后,就是一阵后怕。
他秦桧喜欢琢磨钻研别人的弱点,同时他也经常会站在对手的角度,琢磨研究“自己”的弱点。
这种极限换位思考的能力,是秦桧的底牌之一。
见到了自己的私生子林一飞,而且林一飞还被刘禅委以重任,这让秦桧陷入了狂喜,但他很快就明白过来一件事情——当今官家掌握了自己的弱点。
林一飞是自己私生子这件事情,官家是如何知道并十分肯定的?
这让秦桧感到刘禅己经脱离了自己的掌控,甚至己经从某些方面反过来控制住了自己。
再联想到刘禅意欲给吴玠封王,联想到那日刘禅为韩世忠开拓,联想到刘禅在朝堂上那一刀,秦桧心生警觉,觉得在议和这件事情上,在诬陷韩世忠等武将的事情上,还需要再斟酌一下,并不急于今日就图穷匕见。
然而,刚才一顿“极限运动”下来,不但打乱了一众官员的队形,也打乱了秦桧的思路和部署。
如今众臣一同上朝,再也没有私自传递消息的可能。
走一步算一步吧。
“禀官家……呼呼,臣上奏,……呼……皇宫的宫殿……确实该修建一番,……似……似这等风雨……天气,我们……再不用……受风吹雨淋。”勾龙如渊,这位秦桧的铁杆下属之一,开始气喘吁吁奏事。
(http://isfxs.com/book/ECEIHI-7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