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战略调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8章 战略调整

 

林诚站在天成集团顶楼的落地窗前,手里捏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市场调研报告。窗外的晚霞把写字楼玻璃染成暖金色,报告上的数据却像一盆冷水——传统业务板块的增长率连续三个季度下滑,年轻消费群体的市场占有率被新兴品牌挤压得只剩12%。他转身看向沙发上正在翻文件的苏明慧,她面前的《公司法务风险评估报告》被红笔圈出了七八处关键点。

“陈董昨天又在董事会上提‘稳守基本盘’,”林诚把报告拍在茶几上,玻璃桌面发出轻响,“可你看这份数据,我们的主力产品‘天成云’在华东区的出货量环比跌了23%,经销商反馈终端门店都在打折清仓。”

苏明慧摘下金丝眼镜,指尖揉了揉眉心:“我刚和供应链聊完,原材料成本涨了15%,但终端售价不敢同步上调——上次涨价导致老客户流失的教训太惨痛了。”她翻开报告最后一页,指着“消费者画像分析”部分,“现在的年轻人要的不是‘性价比’,是‘情绪价值’。我们之前把精力全砸在生产端,连个像样的品牌故事都没做。”

林诚走到白板前,抓起马克笔重重画了个叉:“所以我们要砍掉‘什么都做’的贪心。”他在“传统制造”西个字上画了个箭头,指向右侧空白处,“聚焦高毛利产品线,把‘天成云’的技术优势延伸到智能办公设备领域。上周我和周婷跑了三家科技园区,80%的初创公司需要定制化OA系统,这块市场几乎是空的。”

苏明慧从文件夹里抽出一沓资料:“我让法务部查过了,智能办公设备的知识产权专利池目前还是蓝海。但有个风险——”她顿了顿,“如果转型,现有的生产线需要改造,至少需要投入3000万。陈董那边……”

“我去谈。”林诚抓起西装外套,“陈董最在意的是股东利益,我把他最关心的‘现金流回正周期’算出来了。”他从口袋里摸出张便签纸,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公式,“改造生产线需要3个月,前两个月用老订单过渡,第三个月新订单就能覆盖60%成本。再加上智能设备的溢价空间,半年内就能看到利润。”

两人正说着,周婷敲门进来,手里端着两杯咖啡:“陈董让行政部送的,说是‘战略调整要耗脑子,补补’。”她把咖啡放在桌上,压低声音,“我刚才路过市场部,听见王总监跟人说‘林总又要折腾’——老一辈员工对‘转型’有抵触,怕丢了饭碗。”

林诚喝了口咖啡,苦涩在舌尖蔓延。他想起上周在车间巡查时,老钳工张师傅攥着他的袖子说:“林总监,我们干了二十年模具,突然要做软件,这手艺怕是要废了。”当时他拍着张师傅的肩保证:“您教徒弟的时候,把经验变成标准化流程,那就是新本事。”

“下周开全员大会,”林诚放下杯子,“我要把转型方案讲透。”他指了指白板上的“双轨制”规划,“老业务线保留核心团队,负责维护存量客户;新业务线单独成立事业部,用股权激励绑定骨干。张师傅他们可以做‘工艺导师’,带新人学设备调试,工资涨10%。”

苏明慧眼睛亮了:“这招好!既安抚了老员工,又给新人留了上升通道。”她翻开法务部的《转型合规指南》,“我让律师把股权激励协议模板改好了,重点标了‘业绩对赌’和‘退出机制’,避免以后扯皮。”

周婷突然指着窗外:“看!”三人同时转头——楼下广场上,几个穿工服的老员工举着“支持转型,保住饭碗”的横幅,旁边站着几个年轻人举着“智能办公,未来可期”的牌子。

林诚笑了:“看来我这半个月跑车间没白跑。”他抓起西装,“走,去市场部。王总监不是怕丢饭碗吗?我让他牵头做新业务的客户调研,做得好年底给他升总监。”

苏明慧整理好文件,跟着站起身:“我让法务部跟进新业务线的合同模板,特别是和科技公司合作时的数据安全条款。”她看了眼手表,“对了,下午三点约了郑天宇吃饭,他想了解我们的转型方向。”

“郑局那边要重点说‘合规’,”林诚边走边说,“上次环保数据造假的事让他盯上我们,这次转型必须让他看到我们的规范。”他推开办公室门,阳光涌进来,照在桌上的“战略调整方案”上,封皮上的烫金字闪着光。

下午两点半,市场部会议室里气氛凝重。王总监捏着马克笔的手首抖:“林总,您说要砍掉三个低毛利产品线,这涉及120个员工……”

“我问过HR,”林诚打断他,“这120人里,40人有技术背景,可以转去售后技术支持;30人愿意去新业务线做地推;剩下的50人,我们和劳务公司合作,转岗去做社区服务——总比裁员强。”他打开投影仪,屏幕上跳出“转型过渡期保障计划”,“工资不变,培训免费,表现好的优先内部竞聘。”

王总监的马克笔“啪”地掉在桌上:“您早和HR商量好了?”

“转型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林诚坐下来,“是咱们所有人的事。”他指了指窗外,“刚才楼下那几个举横幅的老员工,我找他们聊了。张师傅说,只要能教会徒弟,他愿意从一线退下来当讲师;小李说,他大学学的就是计算机,就等公司给个机会做智能系统开发。”

会议室里渐渐有了响动,几个主管开始翻自己手里的资料。王总监捡起笔,在笔记本上重重写下:“林总方案可行,立即执行。”

傍晚六点,林诚和苏明慧坐在郑天宇常去的私房菜馆里。郑天宇夹了块红烧肉,放下筷子:“小林,我听说你要砍传统业务?”

“不是砍,是优化。”林诚把转型方案递过去,“您看这部分——智能办公设备的研发投入,我们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和高校合作的产学研项目,能拿到政府的专项补贴。这些都能写进明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

郑天宇翻到最后一页,目光停在“合规承诺”西个字上:“上次环保的事,我记着呢。”他抬头笑了笑,“不过这次方案扎实,我给你记一功。”

回公司的路上,苏明慧望着车窗外的霓虹灯:“陈董那边,你打算什么时候说?”

“明天早会。”林诚靠在座椅上,“我要让他看到,转型不是‘折腾’,是‘活下去’的唯一办法。”他摸出手机,给周婷发了条消息:“明天早上八点,带张师傅他们来会议室,我要让他们给新员工做‘经验传承’的示范。”

车驶入地下车库时,林诚的手机震动起来——是陈志远的短信:“明早八点,董事长办公室。”他看了眼苏明慧,两人对视一眼,都笑了。

窗外的城市灯火渐次亮起,像一片流动的星河。林诚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但这一次,他不再是孤军奋战。


    (http://isfxs.com/book/EJDCI0-10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