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
众人送走沈予安后,低迷了一段时间,然后很快又投入到了各自的生活当中。
浮云居。
午后的斜阳漏过海棠纹窗棂时,攀上了她的肩头,将几缕青丝投在了书笺上。
书案上的弦纹瓶里插着几枝桂花,沈云婵右手指尖捏着狼毫,左手托着一张泛红的脸蛋,淡黄色的桂花手链随着手腕晃动而发出脆脆的响声。
沈云婵犹记得几天前,谢礼安询问她是否想亲自写婚书时,她与谢礼安开玩笑道,“是不是不管我写什么,你都接受?”
谢礼安轻笑出声,“是,阿云不管写什么我都接受。”
“那我写你以后不准打扰我看话本子……”
不待沈云婵说完,谢礼安就敲了敲她的脑袋说,“看话本子可以,不过以后你买的话本子才,得先拿给我过目后才能看,不然……”
“不然怎样?”沈云婵双手叉腰,还没娶她呢,就想着如何管她了?
“不然……你得邀请我一起看,独乐乐不如我们一起乐乐……”谢礼安嘴角微扬,指尖随意地抚了一下袖间的花纹。
答应了要为对方写婚书,沈云婵这几天绞尽脑汁,想着写些什么才能够惊艳到他。
青竹在一旁为她研墨,案头新研的松烟墨泛着乌润光泽。
其实如今的婚书一共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传统婚书,内容比较复杂。除了包含男女双方的姓名、生辰八字、家庭住址、首系亲属等信息外,还会对嫁娶的时间、彩礼和嫁妆的内容等作一些约定。
用词上也有讲究,比如?男方婚书可能会用“敬求”“愿聘”等词,体现男方求娶的态度;女方婚书可能会用“许配”“敬从”等词,显示女方的应允和顺从。
沈云婵不是很喜欢这样的婚书,就像是两家在利益交换一样。
她是有些美好期许的,谁不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恩爱两不疑呢?
而第二种婚书形式则很简洁,主要是男女双方表达愿结两姓之好的一些内容。
“婚书: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
第三种则是流传的一种道家婚书写法,内容很有意思,沈云禅想到这里时,嘴角都不自觉地上扬。
“一纸婚书,上表天庭,下鸣地府,当上奏九霄,诸天祖师见证。卿若负君,便是欺天,欺天之罪,身死道消。君负卿卿,便是有违天意,三界除名,永无轮回。”
笔尖触及红色的丝绸婚书时,墨迹洇开了第一笔,“婚书:一纸婚书……”
“婚书”两字工整落下,沈云婵开始专注书写。
窗外的桂花香忽浓忽淡,恍惚间又想起了两人常在青山茶楼见面的日子。
秋阳,染透了那红色婚书,变得鲜活起来,好似那里是相遇、相知、相识……首到相濡以沫,子孙成群。
夕阳下,一家人欢颜笑语,两人怀里各自搂着小娃娃,相望间,就是一辈子……
与此同时。
祥云村,谢家。
谢礼安也同样在写着婚书,手边的墨浓如点漆,笔锋微顿,将心里反复斟酌的话落下“奉日月为盟,昭天地为鉴……”
新生的几根青竹在窗纱外晃动,谢礼安恍惚间又看见那日,沈云婵跨入沈氏学馆的日子,那是他与阿云的第一次相遇。
再次落笔,“……允长相厮守,不离不弃……愿平安顺遂,共度此生……”
不过,那时,他不认识她,她也不认识他。
如今,两人要喜结良缘,成为一家人。
“……吾请愿,红绸墨书,相爱到白头。”最后一笔落下,谢礼安缓缓舒了一口气。
等婚书晾干,谢礼安将婚书放入木盒内,只等成亲那日,两人交换。
……
另一边,沈予安几人到了齐州城。
几人开始分开行动,沈予安打算去拜访府学的先生,那个先生是沈大哥的同窗,早几年就中了进士,在齐州府学任教。
君正南,号“明道先生”,进士,正是沈予安要拜访的人。
沈予安拿着自己爹写的书信,敲响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扇门。
之后就是君正南考校沈予安学问,发现他虽然学得扎实,但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
于是写了一份推荐信,让沈予安在齐州府学旁听,沈予安暂时停留在齐州。
圣榆几人也有事要做,他们或跑去乡野,或跑去富贵人家聚集地,或寺庙摆摊义诊。
三人站在一起看着十分怪异,最开始摊子前无人光顾。
后来有人想着死马当活马医,试着让圣榆治病,过了一段时间那些人的病都纷纷好转,就有一些富贵人家慕名而来。
不过几人性子古怪,特别是杜茯苓,她看病看眼缘,而且喜欢以毒治病,有些药在普通人眼里是毒,在杜茯苓眼里好好利用却是良药。
不过一开始有人不知道,以为是杜茯苓医术不精,还差点发生了一桩命案。
有人想借杜茯苓的药谋害发妻,谋夺发妻的嫁妆。
最后被杜茯苓巧妙化解,并且以牙还牙,那人后来死于牢里,说是不小心误食了墙上的有毒物质。
此后,杜茯苓与圣榆的义诊摊子再也没有发生意外和冲突。
三人在寺庙外摆摊的时候,还遇到了明心和尚。
那和尚被一夫人纠缠,杜茯苓赶紧掏出一把瓜子坐在摊子前看戏。
“小师父,你说我这是怎么了?”年轻夫人想动手动脚。
明心面色平静,也不恼,他说,“施主,你现在是邪祟入脑,得治,那里有大夫义诊,自去吧。”
明心说完转身离开。
杜茯苓:“……”谢谢你给老娘招揽生意。
(http://isfxs.com/book/EJGEBC-10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