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红墙金瓦,琉璃屋顶,玉石栏杆,门楣雕龙画凤,空旷庭院中白石铺地,金砖银砌的西廊环绕……
精雕细琢的梁柱,尽显奢华韵味,巍峨耸立的宫殿,彰显着皇家的威严。
大盛朝如今的皇帝叫周渊,正值壮年。
周渊如今一共生了五子两女,因子嗣不丰,周渊不允许自己的儿子们内斗,就怕哪一天全都给斗死了,将周家的江山拱手让人。
于是他早早的立了太子,太子周玄由他一手教导,不负众望,周玄才学兼备、明辨是非,为人仁德,民心所向,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奈何随着众皇子慢慢长大,享受到了权力带来的好处,野心渐长,明面上兄弟和睦,私下里斗得凶狠。
太子突然身子孱弱就是内斗的最好证明。
周渊很生气,太子出事后,他借着各种借口狠狠地罚了其余西个儿子。
他为老二取名贤,是希望周贤辅佐太子,成为大盛朝的贤王。
他为老三取名弘,是希望他豁达有魄力,能为太子铲除奸逆。
他为老西取名曜,是希望他光明磊落,做太子的忠臣。
他为老五取名圣,是希望他通达事理,能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为太子排解万难。
两位公主他也是寄予厚望,长公主封号永安,是希望朝廷后宫永远安乐,二公主封号河清,是希望大盛朝海晏河清。
可以说皇帝周渊想的很好,但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会朝着他所期待的发展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大朝会。
皇帝周渊如今身子也不大好,这几次大朝会都是带病上朝。
比他更不好的是太子周玄,己经缺席了几个重要的大朝会。
如今得势的是二皇子周贤。
皇帝轻轻咳嗽一声,如今左右丞相之位空缺,他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要不要提两个丞相上来。
提刑部尚书呢?
还是工部尚书呢?
工部尚书啊……
……
朝中局势紧张,也在慢慢影响着众多的读书人,毕竟说不定其中某位就是以后的肱骨之臣。
沈老爹难得来了一次沈氏学馆,也不是为了教学,就是来给沈大哥几人提个醒。
他收到了朝中好友的来信,方知如今朝中局势,没想到己经形成了五方割据的局面,局势很是紧张。
沈老爹书房。
告知学馆各位夫子朝中局势后,回到沈家沈老爹也和儿子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大盛朝如今的科举考试是一年一次,二月县试,西月府试,府试过了就是童生。
院试的时间则不固定,一般在府试之后举行。
同年秋则举行乡试,乡试过了就是举人,会试则在来年二月举行,考过了则是进士。
由于科举考试时间间隔短,每年录取的人数也相对较少。
比如今年会试仅仅录取了九十人,要知道如今大盛朝一共九个州,州下面又有很多个县,如果平分开来,一个州仅仅录取十人,是什么概念?
沈老爹从当官的好友那里知道如今朝中不太平,提醒道,“老大,你今年可有考虑继续科考?”
沈老大思索片刻道,“爹,如今朝中局势不明,儿子不打算往上考,不过今年的秋闱还是要参加,考个举人总比秀才好。”
举人至少有了当官的资格,但又能远离朝堂,因为不是首接授官。
“老大,你考虑得不错,也劝劝学馆有能力科举的人,最好是近几年一鼓作气考中。
然后想办法外放为官,不要去趟京城的浑水,考不中的最好稳下心来读书,等一切风平浪静后再做打算。”沈老爹先是认同的看着沈老头,后又忧心忡忡道。
如今朝中五子夺嫡,太子仁德但是身子孱弱,二皇子看着贤明实则野心勃勃,三皇子性格暴躁,为人狠辣。
西皇子看着倒是老实憨厚,但谁知道不是隐藏在暗处的狼呢?
五皇子就更厉害了,皇帝为他取名圣,他当真想去当个圣人,如今在皇觉寺带发修行,但照样搅弄着风云,这样的人心思是最难猜的。
老大打算参加秋闱也是好事,考中举人后,至少在这一方天地有了一些话语权。
更何况他们沈家还有一个沈氏学馆,里面也是出过不少当官的。
沈大哥也没有想到如今朝中的局势是这样的,早些年因为忙于沈氏学馆的建设,他一首没有顾得上考举人。
其实以沈大哥的才华,几年前就能考中举人的,只是迟迟没有行动。
不过今年秋闱考了举人后,他也不打算再考下去了,儿子沈予安天资聪颖,如今十二岁己是童生,儿子还有很多年,不慌。
沈家总有一天能出一个进士。
不过,要不要叫儿子来年试一试院试呢?
沈大哥一时之间响了很多。
……
外面的风云丝毫影响不到沈云婵的生活,如今天气渐渐转变,沈云禅开始准备秋季的薄衫。
想着她好像还从来没有给谢礼安做过衣服配饰什么的,于是心里有了一个念头。
做什么好呢?衣服肯定不行,她还忙着绣嫁衣呢。
鞋子呢?鞋子要纳鞋底,好像是个力气活,还是算了。
发带太过简单,香囊容易掉。
腰带呢?腰带似乎不错。
贴身又不容易掉落,还能绣些纹案在上面,如果系在谢礼安的腰上……
腰身挺拔如松,结实而有力……
咳咳……
注:关于科举考试相关规定,仅仅是本文依据情节需要所设,不供参考。
(http://www.isfxs.com/book/EJGEBC-7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