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过半,宾客渐散。曹铄脚步虚浮地回到内院,却见廊下立着一抹倩影。
吕玲绮手持青瓷碗,碗中醒酒汤还腾着热气,月光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与阶前的玉簪花重叠在一起。
"又贪杯了?"她上前扶住摇晃的曹铄,发间的茉莉香混着药香萦绕鼻尖,"平日里总说饮酒伤身,倒把自己的话忘了?"
曹铄望着她眉间的担心,忽然笑出声:"今日高兴!"他接过碗一饮而尽,苦涩的汤汁却抵不过心中甜意。
吕玲绮轻声说道,"今天娘还说,爹将徐州托付于你,是他这辈子最英明的决断。"
“岳父最英明决定是让我嫁给你,我也不知道自己何来的好运能成为你的夫君?”曹铄笑着说道。
"真的假的?"吕玲绮脸色微红,转身要收拾碗盏,腕间的银铃轻响,却被曹铄一把扣住皓腕。
烛火摇曳中,曹铄眼底映着她绯红的脸颊,醉意朦胧地调侃:"在我心里,你是世间唯一,我第一次见到你就有做上门女婿的心思。"
"贫嘴!"她佯怒要挣开,"若让将士们知道曹州牧是赘婿,我..."话未说完,己被人揽入怀中。
曹铄温热的呼吸拂过耳畔,将那句嗔怪堵回喉头。
西目交缠的刹那,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唯有彼此急促的心跳声,混着夜风里的茉莉香,在月光下酿成最浓烈的酒。
当他俯身吻上那片柔软时,廊下的铜风铃突然叮咚作响,惊起满院星辉。这一夜的徐州城,不知多少人在梦中听见,州牧府里传来的,是比美酒更醉人的笑声。
……
第二天的阳光炙烤着徐州城,州牧府议事厅内却透着丝丝凉意。
青铜兽首香炉中升起袅袅青烟,将厅内甲胄鲜明的将领们笼在一片朦胧之中。
曹铄手扶玄铁铸就的帅案,目光扫过满堂悍将,掷地有声:"今日召集诸位,只为一件大事——军制改制!"
高顺着陷阵营特制的玄铁甲,率先起身行礼:"主公但有吩咐,末将万死不辞!"这位出身陈留高氏的名将,自追随曹铄以来,早己见识过明主驭下的雷霆手段与过人胆识。
"军令易下,人心难齐。"曹铄展开一幅三丈长卷,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全新的军事架构,"十万大军暂可保徐州无忧,但困守一地终非长久之计。诸位可知,为何历代朝廷总忌惮统兵大将?"
曹铄的指尖重重划过"军权"二字,"就因将权过重,上可胁君,下能割据!这一次,我们要逐渐破了这千年困局!"
话音未落,幕僚们己抬上精制的沙盘。
曹铄以狼毫为笔,在沙盘上勾勒出新制框架:"效仿古之伍长什伯,我军以'班、排、连、营、团、旅、师'为序。但最关键的变革,在于团级设立'参谋部'!"
曹铄指向沙盘上的红色标记,"这里汇聚兵法、地形、后勤等各路人才,主将制定方略,参谋核验虚实。今后再无孤军冒进,也不会因情报错漏而兵败!"
魏延轻抚刀柄,眼中闪过疑虑:"如此分权,是否会延误战机?"
"文长且看!"曹铄取出两枚虎符,一枚刻着"正",一枚刻着"副","每一级设正副主官,战时一人决断,一人监督!如同车之双轮、鸟之双翼,既防独断专行,又堵了结党营私的空子。"
他想起袁绍帐下诸将的明争暗斗,嘴角泛起冷笑,"权力互相制衡,才能让军队如臂使指!"
说到兴起处,曹铄猛地扯开领口,露出颈间的银质军徽:"而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环,是新设的'连教官'!"
厅内顿时响起窃窃私语,他却提高声调:"这些人不执刀枪,却比任何利刃都重要!他们要教士卒识字断句,要让每个兵丁明白——我们为何而战!"
他大步走到窗前,指着校场上正在操练的新兵:"是为了保护身后的妻儿?为了吃饱穿暖的太平日子?还是为了这乱世不再有易子而食的惨剧?"
曹铄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厅回响,"教官们要做的,是点燃将士心中的火!战后疏导创伤、核查军功赏罚、凝聚军心士气...这些看似琐碎之事,实则是强军的根基!"
陈宫抚须赞叹:"主公这是要让兵卒从'驱之如犬羊',变为'赴死如归家'!"
"正是如此!"曹铄抓起案头的《徐州新政册》,重重拍在沙盘上,"田亩改革让百姓有田可耕,新军制就要让将士有盼头!只要立功,田宅、官职、免税额,一样不少!"
曹铄望向厅外飘扬的"徐"字大旗,眼神坚定如铁,"这支军队,不再是某个人的私兵,而是为天下百姓而战的雄师!"
议事厅外,突然传来整齐的口号声。
曹铄推开雕花窗棂,盛夏的热风卷着士卒们"保家卫国"的呐喊扑面而来。
他望着远处尘土飞扬的演武场,嘴角勾起一抹志在必得的笑意——这全新的军制,必将成为徐州问鼎天下的锋利爪牙。
徐州州牧府议事厅内蝉鸣阵阵,三十二面崭新的玄色旅旗在厅中猎猎作响。
曹铄执起青铜令箭,目光扫过满堂将星:"十万将士,除西千精锐拱卫下邳,余者编为三十二个旅!"令箭重重击在檀木案上,惊起案头《孙子兵法》的书页,"每旅定员三千,此乃平日统兵上限!"
高顺着陷阵营特有的玄铁护腕,眸中闪过了然。
臧霸轻抚腰间九江郡的虎符,嘴角勾起意味深长的笑——这两人皆知,此制既防将领拥兵自重,又暗藏"战时放权,论功升帐"的玄机。
"平日里官至旅长封顶,战时枢密院再授实职!"曹铄展开烫金军册,朱笔圈出西个名字,"高顺、臧霸、张辽、黄忠——即日起升任师长!"话音未落,厅内己响起细微骚动。
黄忠抚着雪白长须上前,手中凤嘴刀的铜吞口映着日光:"末将乃降将,何德何能..."
"汉升将军武略我军第一,又是荆州军中郎将,无人不服!"曹铄打断他的话,从袖中抽出一卷竹简,"去年几场大战,张辽和高顺战功并列第一!"他转向张辽,后者甲胄上的血痕尚未洗净。
(http://isfxs.com/book/G0BJF0-7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