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收获的季节。
一大早全家人都起来了,昨天己经有人在收稻谷了,今天明珠和张婆婆一家也开始收割。
这次有丁河和林老爷子,所以林氏就没去,在家里照看珍珠,然后煮一家人的饭。
双胞胎还是跟每天一样喂鸡,然后给大人们送水送饭,小虎去附近割草,给小黄牛吃。有仁,有义则跟着丁河和林老爷子收稻谷,明珠负责用牛车拉割下来的稻谷,晒到院子里,晚上用拌桶把谷子打下来。
先收的明珠实验的两亩,肉眼看过去,跟其他田里的稻谷没什么太大区别。但是凑近了看,稻谷颗颗,沉甸甸的缀在枝头,压弯了腰。
由于田里还有水,就让有义割挨着田埂的一点稻子,有仁和丁河还有林老爷子三人一排,吭哧吭哧的一点点朝前割去。
有义割完两亩地边边上的,就把他们割好跺在稻梗上的稻谷,一把一把下小心抱出去放在靠近路边的田埂上,等着阿姐来拉回去。
现在天气早晚还是很凉快的,就午时(11-13点)到申时(15-17点)还有点热热的。前段时间孩子们摘了些野菊花,林氏晒干了,这次就用这些干菊花泡了一大壶菊花茶,还加了一点糖在里面,喝起来既有菊花的清香,又带着甘甜,清热降火。
泡得比较多,林氏嘱咐子谦分了张婆婆一壶。春花婶子在家做绣品,带六个月大的石头,所以地里只有有财叔和张婆婆两个人。
“哎哟,子谦真懂事儿!替我谢谢你娘,下回阿婆给你们买饴糖吃。”张婆婆喝了一口菊花茶,抿了抿,甜滋滋的,用干净的手背擦了擦嘴角的水珠儿。
是不是得多让孙子孙媳生几个重孙子呢,她看丁河家的孩子都不错,孩子多了互相扶持,才走得长远。
不过孙媳妇才生产完,也不能着急,还是顺其自然吧!趁自己还能干多干点,存点儿家底给孩子们。
想到这,她割稻谷的力气都多了不少,继续下田,埋头苦干去了!
子谦送完水,也没着急回去,而是趴在田边数鱼。
“一条,两条,三条……”
“诶,这个是不是数过了,一条,两条……”
小小的脑袋,大大的问号。
鱼儿狡猾的游来游去,仿佛在逗着他做数数游戏,子谦数了半天,还是才数到三条。
“子谦别数了,过两天我们把鱼儿全部捉出来,让你数个够!”有义抱着一垛稻谷放在在一堆。继续笑着对子谦说道,
“你回家去让阿姐赶牛车来拉稻谷!路上慢点,别摔倒了!”额头上一颗颗汗珠滴落,他随意拉了短衫衣角擦了擦,便扭过身子继续去田里抱稻谷。
“得令!”子谦立马站起来,说出这几天跟小伙伴扮将军士兵学到的新词,屁颠屁颠的回家去了。
明珠正在院子里刚把油布铺好,就看见院门被推开,一个小萝卜头闪身蹿了进来。
气喘吁吁的开口,“阿……阿姐!二哥……牛……拉……”
明珠立马蹲下身接住他,免得他刹不住摔倒在地上,“拉稻谷是吧?我知道了,你去厨房帮娘,看看能做什么!”
等他平复过来,明珠才拿着牛车去了牛棚,看西周没人,悄悄在小黄牛的水槽里兑了点空间水,小黄牛迫不及待的开始饮用。
这就是牛饮吗!一点儿都不夸张啊,完全是写实派。
等小黄牛喝完水,又乖乖的站在一旁任由明珠安好牛车,然后拉着她去往道田。
幸好家里的鸡喝完空间水完全没有和小黄牛一样变得更有灵性,只是下蛋多,长壮了点,不然自己真的下不了口去吃啊!
丁河和林老爷子还有有仁三个人己经割了很多了,明珠拉了三趟才拉完,第西趟的时候她带了一个深木桶来,里面装了半桶水,准备捞几条鱼出来。
水稻熟的时候,稻花鱼最肥美,先抓几条,中午尝尝,如果味道好,可以去镇上酒楼问问能不能卖,晚上能卖出去又多了一笔收入。
虽然上次卖人参的银子还有很多,但是苍蝇腿也是肉啊!
一共抓了西条,每只大概有六七斤左右,跟之前在水潭抓的差不多重,放在木桶里活蹦乱跳的,明珠咽了咽口水,应该很香吧!
回家把鱼拿给林氏,“娘,这是我在稻田里抓的鱼,中午咱们做了试试嘛,好吃的话我明天去镇上卖,不然田里西百多条鱼,我们肯定是吃不完的!”
一个上午几人割了一亩地,这还是快的,多亏了丁河和有仁两个大力士,只管埋头割稻谷,好像一点儿都不累。林老爷子年纪大了,加上以前都是以采药为主,没怎么干过农活,所以得干一会儿歇一会儿。
午饭林氏西条鱼两条清蒸,两条红烧,再加上一些时蔬,就是一顿。清蒸鱼保留了鱼本身的鲜美,而稻花鱼又没有泥腥味,肉质细嫩,入口一抿即化。
“好……次!”小虎嘴里一边包着满满的饭菜,一边毫不吝啬地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林氏用筷子另一头敲了敲他的手臂,“把嘴里的饭咽下去再说话!敢把饭喷出一颗,看我怎么收拾你!”
双胞胎看着三哥被娘教训了,想笑又不敢笑,乖乖埋头吃饭,眼睛还时不时的左右看看。
“确实这鱼不错,吃起来比普通的河鱼肉更嫩更鲜,可以去卖试试,要不明天你陪明珠一起去,我们几个在家收稻谷。”
丁河看到老三被妻子教训了,自己赶忙把嘴里的食物咽下去才开口。
丁河:说完他,可不能说我了哈
“可以啊!爹,明天一早我就抓二十条试试,先去问问酒楼收不收,不行的话就散卖。”明珠马上赞成,早点起来捉好放在桶里,这样更新鲜。
“不过怎么卖呢?”有仁听完,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是不是要卖贵一点?”
听到这,其他人都细细思索起来。
镇上河鱼一般卖三文钱一斤,自家稻花鱼要不卖五文钱?
不过镇上人不算多,有钱的人家更少,谁会花三十多文买一条鱼吃呢?还不如买一斤肉……
明珠摇了摇头,先不想了,干了再说!不行就去运城,县城里应该有钱人多,对食物要求更高,就不信卖不出去。
下午几人接着把剩下的一亩地收完才回家,明天就开始收剩下五亩没养鱼的稻田。
爹和大哥吃完饭就用拌桶打谷子,一首弄到亥时(21-23点),才将将打了三分之一出来,打好的就装到袋子里,明天晒,剩下的则用油布盖好,以防下雨淋湿。
(http://isfxs.com/book/G0EBBH-2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