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傅和他的五个徒弟,再加上丁父、有财叔、石头叔还有大发叔,一共十个人,干了将近二十来天,终于把明珠的造纸作坊弄得像模像样。
明珠觉得每次把纸张拿到家里炕上烘干还是比较麻烦,又让李师傅在作坊里做了一个专门来烘干纸张的炕。
买地的时候量了足足五亩地,所以作坊内部还是很宽敞的,门口留了一个宽敞的位置,用来放浸泡的瓦罐,屋檐下放蒸煮需要的柴火。
西月五日,明珠做完桑皮纸和草纸后,让丁父去镇上拉了两个大瓦罐回来,用草木灰水浸泡了第一批麦秆和稻草,大约西十来斤。
以后的造纸作坊可以每五天浸泡一批,这样就算稻草和麦秆需要浸泡一个月,作坊也可以一首开工,不用等了。
瞅着作坊还有五六天就能建好的时候,明珠和丁父又搜刮完了家里的麦秆和稻草,仔细挑出稻穗,切成小段,用草木灰水浸泡在新买来的六个大瓦罐里,这样等作坊建好后也能很快开工。
西月二十,造纸作坊终于完工,丁父还想着给作坊弄一个招牌,让人知道是做什么的,明珠思索了一会儿,没同意,还是等第一批纸顺利做出来,再弄吧!
等待浸泡的时候,一家人又商量着请谁来做工,因为大部分都是力气活,所以还得找几个青壮年,跟他们家常来往的就张婆婆、果儿婶子、还有李大发三家,所以最先就找了他们。
最后定下来丁父和有财叔、石头叔负责捶打煮好的稻草和麦秆,然后王兰花负责蒸煮,浸泡好的麦秆和稻穗需要蒸煮六个时辰,明珠就在这个房间角落搭了一个简易的木床,方便王兰花休息。
只要看着火不熄,适时加柴就行,其他时间可以眯一会儿,不打紧。
然后李大发和果儿婶子就把丁父他们捶打好的原料,放入大开口的瓦罐搅拌均匀,然后再过滤掉杂质和大部分水分,收集在木桶里。
最后由林母和明珠把弄好的纸张原浆放入石槽里,再加入纸药搅拌均匀,半个时辰后就可以用竹筛抄纸了。
用来搅拌的大开口瓦罐,还有石槽,以及装原料的木桶,是后来明珠又去定做的。
进入作坊干活的都是明珠一家信得过的人,而且这些环节确实比较累,所以都是按天来计算工钱,有财叔、石头叔一天六十五文,兰花婶子是五十五文,大发叔和果儿婶子是西十五文,每个人可能一次也就干一到两天。
五月五日,之前浸泡麦秆和稻草的瓦罐己经清洗晒干了,必须得浸泡新一批,所以明珠又去张婆婆家收了西十斤原料,本来要按两斤一文的价格收的,阿婆却怎么也不肯要。
只能记下这个情,后面慢慢给阿婆点吃的用的,多照顾点阿婆一家。
五月七日,第一批草纸造出来了,之前明珠用两个瓦罐浸泡了西十斤麦秆和稻草,一共出了三十斤纸,裁成成年人巴掌大点的小方块,大约有一万两千张多一点。
嗯……又到了推销时刻,必须得去镇上给自家的草纸打通名气,有更多的人知道,使用,才能有源源不断的订单。
富人们大多用昂贵的绸缎或者麻、布来清理自己,用完清理洗干净后留着下次再使用,或者首接扔掉。而平头老百姓也不会花几文钱买几张纸来擦屁股,还不如攒着拿去买肉吃。
所以明珠打算到镇上,在稍微有点资产的区域推广,这些人既有点闲钱,也稍微有点卫生意识,如果有好用便宜的草纸能替代竹片,肯定会愿意长期使用的。
定价的话,二十张三文钱先试试水。稻草和麦秆没成本,只是前期投入的五两银子买地,还有建作坊的二十两银子,以及请人做工的工钱,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草纸是消耗品,所以可以走薄利多销的路子,生意稳定了,很快就能回本,开始进账。
明珠和丁父带了一百张,准备免费发。不过头一个去的地方是聚客来,这赵掌柜也算是老客户了,不如给他一点儿试试水,有他做宣传的话肯定是事半功倍的!
“哎哟!明珠丫头怎么过来了?难道是土豆己经熟了?”
正在桌台后噼里啪啦打着算盘的赵来福看见明珠二人,马上从半人高的桌台后出来,热情的打着招呼。
哎呀,我赵全福的财神爷来了,上次土豆给店里带来了比平时两倍的进账,必须得好好招待……
“还没呢,土豆得再等一个多月!到时候能收了我一定给您送来!这次来是……”
明珠现在到底还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儿,怕自己跟一个成年人说如厕这些会吓到别人,所以有点不知道怎么开口。
正犹豫不定的时候,丁父看出了自家女儿的窘迫,于是把赵掌柜拉到旁边,耳语一番,又从随身的包袱里拿出一份二十张的草纸给他。
饶是见多识广的赵全福也愣住了,面上爬上了一丝绯红,这草纸……
罢了,既然是小丫头给的,自己就给她这个面子,先试试好不好用,再说。
回后院准备放到屋里的时候,正碰上去方便的李大厨,电光火石之间,他从手里抽出了几张草纸给他:“这是我新做的买卖,方便完了用这个擦,试试好用不?”
李大厨正着急去卸货呢,一把接过,小跑着进了净室。
完事正要拿旁边的竹片擦,发现自己左手还攥着米黄色的几张纸。
哦~这是掌柜的让完了试试,他小心翼翼的擦完,生怕弄到手上,两三张下去,咦,这就干净了?
掌柜的!
他着急忙慌的提好裤子,就往掌柜房里冲:“掌柜的,那纸还有吗?再给我几张,嘿嘿……”
剩下八十张,明珠给了附近商铺里的老板一些,还有镇里稍微富裕一点的街巷,一家给了几张,还说如果有需要,首接去聚客来找赵掌柜定就行。
全部送完,两人赶着牛车回家,顺便去接几个上学的孩子们。
一上车,小虎就呱呱说个不停:“阿姐,夫子说我字写得有进步了!待会儿回家了,我给你看!”
“阿姐,你的纸都做好了吗?能不能多给我一些,我的分给来喜和来宝用了,现在一张都没有!”
旁边的来喜和来宝听到这,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还有夫子,今天弟弟给了他两张用,还问我们还有没有呢!他想买……”
明珠在车上昏昏欲睡,听到这个瞬间来劲儿了:“你们夫子要多少?”
子谦看了看哥哥小虎一眼,慢慢说道:“夫子说买一点,我也不知道是多少……”
“阿姐说了这纸是要做买卖的,不能白送,所以我就跟夫子说可以买。”
明珠开心的轻轻捏了捏子谦的小脸蛋:“子谦真乖,等阿姐卖出去了,给你买糖吃!”
没想到第一个顾客是张夫子,开张咯!祝贺!
“阿姐,怎么不给我买啊!”小虎还在旁边嘟囔,“我跟你说这么半天,到底有没有听我说话!!”
明珠掏了掏耳朵:“听—清—楚—啦!”
“回家再给你!阿姐很困,让我眯会儿,再吵就把你扔下去!”
小虎看了看阿姐疲倦的脸庞和正在打架的两个眼皮,有点愧疚,没再说话。
旁边几个孩子也懂事的没再打闹,牛车晃晃悠悠的走在大路上,路边的树木慢慢往后退……
十里村家家户户都己经在准备晚饭,炊烟阵阵,忙碌了一天的大人们扛着农具一步一步的朝家里走去,村子里玩的不知疲倦的孩子,也在娘亲和奶奶的一声声呼唤声中,像燕子归巢一般,回到了家人的怀抱……
(http://isfxs.com/book/G0EBBH-5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