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0年6月10日
澳大利亚 纽卡斯尔港 & 猎人谷前线
—————
—————
纽卡斯尔港的空气中,除了永不消散的硝烟和铁锈味,此刻又多了一丝异样的气息——那是来自旧大陆的、混合着精密机械、高级润滑油和一丝若有若无香水味的“法兰克”。巨大的运输舰悬挂着蓝白红三色旗和“守护者协约”徽记,缓缓靠上经过苏军工兵昼夜抢修加固的码头。
舱门开启,踏着整齐划一步伐走下的,是英法兰克第一共和国远征军——“凯旋”特遣队(Task Force Triomphe)。
这支军队的“画风”与苏军截然不同,“罗兰”重型主战坦克线条流畅,复合装甲覆盖着独特的菱形反应模块,142mm电磁滑膛炮闪烁着冷光。
它们安静地驶下跳板,引擎声低沉而高效,与苏军KV-70“凛冬”那震耳欲聋的柴油咆哮形成鲜明对比。
“圣骑士”步兵战车的高度信息化,配备先进的战场管理系统和40mm埋头弹火炮,能够发射智能攻顶弹药。
“执政官”自行火炮系统展现出高度自动化,拥有极快的反应速度和精确打击能力。
“鸢尾”战术人形不同于苏军“哥萨克”的粗犷实用,它们造型更显修长精密,涂装为优雅的银蓝配色,配备高精度电磁狙击武器和先进的电子战套件。
士兵们装备着模块化外骨骼和先进的单兵系统,头盔集成了增强现实战术界面。他们神情严肃,纪律严明,带着一种经过严格训练的职业军人特有的冷静,与苏军士兵那种刻入骨髓的、混合着疲惫与复仇怒火的“战场感”不同。
英法兰克最高指挥官,让·卢克·杜兰德中将,在简短的港口移交仪式上与苏军前线总指挥彼得罗夫大将握手。杜兰德的目光扫过港口外那片被战火蹂躏的土地,以及远处地平线上不时腾起的爆炸烟柱,声音沉稳:“大将同志,‘凯旋’特遣队奉命抵达。我们将负责左翼战线,突破罗克萨特在伊拉瓦拉山区的防线,威胁悉尼南翼,愿我们的精密与贵军的磅礴力量相得益彰。”
彼得罗夫大将看着这支装备精良但规模有限的部队(“凯旋”特遣队总兵力约一个加强师),心中明白这更多是政治象征和战略策应,真正的破局点仍在猎人谷主战场,他用力回握:“欢迎,中将同志。左翼就交给你们了,让英法兰克的利剑,刺穿罗克萨特的侧肋!”
罗克萨特的回应是孤注一掷的“提丰之怒”
英法兰克援军的抵达,如同在滚烫的油锅里滴入冷水,瞬间引爆了罗克萨特的反应。他们显然将协约的增兵视为战争天平可能倾斜的危险信号!
仅仅在“凯旋”特遣队上岸72小时后,第三苏联和英法兰克的情报部门同时侦测到令人窒息的动向:罗克萨特利用其尚存的全球海运能力,将其本土及最后几个核心占领区(如南非、南美部分区域)的战略预备队——“提丰之怒”兵团不计代价地调往澳大利亚!
兵力规模远超之前的“地狱火”兵团!
包括新组建的“惩罚者-II”重型动力装甲旅,
海量最新型的“猎犬-Ⅶ”战术人形。
然后是“幽魂”特种作战旅与额外的“铁雨”远程打击营和“幽灵幕布”电子战单位。
甚至包括传闻中的“冥府守卫”(Hades Guard)实验性重装战术人形连队。
其目标是在英法兰克部队立足未稳、苏军主力在猎人谷消耗巨大之际,发动一场决定性的旨在彻底粉碎协约军澳大利亚集群的反攻。
—————
—————
随着“提丰之怒”兵团的前锋部队如同暗红色的潮水般涌入猎人谷战场,与原有的“地狱火”兵团汇合,这片己经化为焦土的平原瞬间变成了一个吞噬生命与钢铁的前所未有的超级绞肉机。
彼得罗夫大将承受的压力瞬间倍增,罗克萨特生力军的投入,使得苏军之前勉强维持的微弱优势瞬间化为泡影,KV-70“凛冬”坦克集群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火力密度。
“惩罚者-II”的能量护盾大大降低了苏军炮火的毁伤效果,而其升级的主炮对KV-70的威胁剧增。
“猎犬-Ⅶ”集群在“幽魂”特种部队的引导下,渗透、袭扰、切割苏军步兵和后勤线的能力飙升。
“哥萨克”人形部队陷入了苦战,损失激增。
“铁雨”的打击变得更加精准和致命,新出现的“冥府守卫”重装战术人形如同移动堡垒,在关键节点硬抗苏军装甲冲击,其重型能量武器对苏军装甲集群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苏军被迫全面转入防御,依靠“毁灭风暴”炮兵集群的饱和轰击和预设雷区迟滞罗克萨特的推进。
每一寸阵地的得失都伴随着天文数字的伤亡,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的许多部队被打残、重组、再打残。
—————
—————
另一边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去。
杜兰德中将的“凯旋”特遣队在南部伊拉瓦拉山区的推进,也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顽强抵抗。,罗克萨特将一部分“提丰之怒”的精锐投入了南部战线。
英法兰克高度依赖的信息化作战体系,在罗克萨特强化的“幽灵幕布”干扰下效能大打折扣,部队协同出现混乱。
罗克萨特的“幽影”渗透人形和特种部队,对英法兰克的前沿指挥所、炮兵阵地和后勤节点发动了极其致命的偷袭。
“罗兰”坦克在复杂山地地形中难以发挥全部威力。
“鸢尾”人形虽然精准高效,但在数量庞大的“猎犬-Ⅶ”和士兵不计代价的围攻下,也出现了显著损失。
杜兰德的部队虽然装备精良,但缺乏苏军那种在绝境中血战到底的庞大兵员基数,伤亡比例同样触目惊心。
他们不仅未能达成威胁悉尼南翼的目标,反而被牢牢钉死在山丘地带,陷入了残酷的消耗战。
—————
—————
战线犬牙交错,白天可能属于一方,夜晚就被另一方渗透夺回,废弃的小镇、农场、矿场反复易手,建筑物被彻底夷平。
战斗24小时不停歇,夜视仪、热成像、红外标记的光芒在黑夜中交织,无人机蜂群如同永不停歇的蚊蚋,在战场上空盘旋、猎杀。
数字己失去意义,双方士兵、人形、机甲的残骸堆积如山,来不及清理,野战医院早己超负荷运转,伤员的哀嚎日夜不息。补给车队在双方远程火力和特种部队的不断袭扰下损失惨重,前线的弹药、油料和食物供应时常告急。
猎人谷的秀美风光荡然无存,土地被炮火翻犁了无数次,植被燃烧殆尽,河流被尸体和化学物质污染。
爆炸产生的烟尘遮蔽了阳光,空气中永远弥漫着死亡的气息,这片土地本身仿佛都在发出痛苦的呻吟。
—————
—————
“守护者协约”在澳大利亚的指挥部内气氛凝重,最初的登陆解围和快速推进的乐观早己被残酷的现实碾碎,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倾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协约主力埋葬在澳洲的疯狂敌人。
瓦西里耶夫元帅在莫斯科承受着巨大压力,但他深知没有退路,他命令赤色方舟将新生产的装备优先补充澳大利亚方向,同时向美利坚和环太平洋共同体施压,要求提供更强大的海空支援和更多的物资运输。
埃莉诺·肖总统命令美利坚海军第七舰队主力向澳大利亚东部海域集结,提供更强大的对地打击火力和空中掩护,并加速运输后续的美利坚海军陆战队远征部队。
杜兰德中将和彼得罗夫大将在前线指挥部进行着艰难的协调,两军的作战风格、通讯系统甚至文化都存在差异,在如此高压的消耗战中,协同作战变得异常困难,但双方都在努力克服。
“我们正在地狱的中心下棋,而棋盘是用尸体铺成的。”一位疲惫的英法兰克参谋军官在日记中写道。“罗克萨特把整个太平洋战区的棺材本都押上了,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跟注。要么在猎人谷碾碎他们,要么让整个协约的脊梁在这里折断,根本就没有第三条路。”
澳大利亚东海岸,这块曾经遥远的南方大陆,如今己成为决定人类命运的角斗场。苏军的钢铁洪流、英法兰克的精密利刃、罗克萨特的毁灭机器,在这里疯狂地碰撞、消耗、毁灭。
战争的规模如同脱缰野马般升级,吞噬着一切投入其中的资源与生命,猎人谷的每一寸焦土,都在见证着这场不断加码赌上文明未来的血腥豪赌,胜利的代价,正以几何级数飙升。
(http://isfxs.com/book/GBEC0F-3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