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下午,我率数艘快船溯江而上。江夏城外,果然看到刘备军的旗帜。更令我惊讶的是,江边一座小亭中,诸葛亮正独自品茶,仿佛专程在等我。
"周公子,别来无恙。"他微笑着斟了杯茶推到我面前。
我警惕地没有去碰:"诸葛先生好雅兴。不知刘豫州大军北上,所谓何事?"
"曹贼未灭,汉室未兴,我主自当尽力。"诸葛亮轻摇羽扇,"倒是周公子不在周都督身边照料,远来江夏,莫非东吴对我军有所疑虑?"
我首视他的眼睛:"先生何必明知故问?江夏乃荆州门户,贵军不告而取,恐伤孙刘两家和气。"
诸葛亮忽然笑了:"周公子快人快语。既如此,亮也不绕弯子。"他放下羽扇,"荆州本为刘表基业,我主作为汉室宗亲,接管乃名正言顺。东吴若肯相让,孙刘联盟必将更加牢固。"
我冷笑一声:"先生此言差矣。刘琦自愿归顺东吴,荆州己属我主。况且赤壁之战,我东吴出力最多,死伤最重,岂能空手而回?"
"周公子年纪轻轻,倒是寸土不让。"诸葛亮目光渐冷,"但天下大势,非一人之力可扭转。周都督...伤势如何了?"
这突然的转折让我心头一紧。他怎知周瑜受伤?难道...
"托先生洪福,兄长己无大碍。"我故作镇定,"倒是先生,既要辅佐刘豫州,又要操心我东吴家务,未免太劳心了。"
诸葛亮不以为忤,反而意味深长地说:"周公子的'西域医术',倒是令亮大开眼界。只是..."他忽然前倾身体,声音压得极低,"这世上有些事,非'此世'之人所能改变。"
我的血液瞬间凝固。他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他看出了我是穿越者?
"先生此言高深,彻愚钝,不解其意。"我强作镇定。
诸葛亮靠回椅背,又恢复了那种莫测高深的微笑:"无妨。来日方长,周公子自会明白。"他站起身,"替我向周都督问好。就说...亮期待与他在襄阳城下,再论天下大势。"
离开江夏后,我站在船头,任江风吹拂面庞。诸葛亮最后那番话在我脑中回荡。他究竟知道多少?我改变周瑜命运的努力,真的能成功吗?
回到大营,周瑜听了我的汇报,沉默良久。
"诸葛亮这是在试探。"他最终说道,"试探我的伤势,试探东吴的底线。"他忽然咳嗽起来,我连忙递上温水。
"子明,我有一言,你须谨记。"周瑜缓过气来,严肃地说,"天下英雄,唯曹操与刘备。我东吴欲成大事,必须联刘抗曹。但..."
他目光如炬:"但绝不可让刘备坐大。荆州乃必争之地,寸土不能让!"
我郑重点头。这一刻,我忽然明白了自己的使命——我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既生瑜,何生亮?不,我要让周瑜和诸葛亮在这乱世中各展所长,不再重演那令人扼腕的悲剧。
远处,曹操败退的方向乌云密布;而刘备军所在的江夏,也隐约可见旌旗招展。三国鼎立的格局正在形成,而我,周彻,周瑜的"堂弟",将在这大时代中留下自己的印记。
(http://isfxs.com/book/GCHIDF-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