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狼部。
草原的清晨,空气里浮着一层湿漉漉的寒雾,萨仁将勒在巴图腰间的皮绳崩的更紧一些。
那小子立刻像只被拴住蹄子的小马驹,不满地扭了扭身子,仰起脸,语气低落的问“阿爸,我为什么一定要去青阳,我不想去,我想留下来,我想跟着你和阿妈,想放羊羔,想骑我的小马驹。”
听到儿子的话,萨仁的心变柔软了起来,他俯下身,用粗糙的大手用力地揉着巴图的小脸蛋。
“巴图,我的小鹰。”萨仁的声音带着些哭丧和无奈,“听着,这不是阿爸和阿妈能决定的事情,是昭武公的命令,他像长生天的旨意一样落到了白狼部每一个角落。”
“昭武公太强大了,他拥有比最烈的骏马更快的骑土,比最硬的石块更坚硬的铠甲,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部落,能违抗他的命令。
所以,你必须去青阳,去学宫,但是请记住,巴图,阿爸和阿妈会永远爱你。”
一首沉默跟在旁边的苏日娜终于忍不住开口:“我的小巴图,来,到阿妈这儿来。”
巴图像只小鸟一样扑进了母亲温暖而柔软的怀抱,苏日娜紧紧搂住儿子,仿佛要将这个可怜的孩子重新揉进自己的身体里。
良久,苏日娜才松开巴图,从怀里拿出一个用干净软布包着塞得鼓鼓的包裹。
“来,巴图,把这个带上,路上饿了就吃一些,阿妈腌了一些肉干,你带着吃。”苏日娜的眼睛红红的,语气哽咽。
“到了哪里要好好吃饭,昭武公不缺吃食,放开了吃,别廋了,还有巴图,记得要想阿妈。”苏日娜开始控制不住涌出的泪水,最后,又重新紧紧的抱住巴图。
萨仁看着这一幕,喉咙像被什么东西死死堵住,没有一刻不再承受着揪心一般的疼痛。
但是,连巴雅尔的儿子都要送去青阳,他没有理由,也没有脸面去拒绝族长。
白狼部是朔原周边最强的部落,七个与朔原互市的部落中,白狼部分配到了一百二十个名额,剩下的六个部落只能平分剩下的一百八十个名额,也就是每个部落三十个,配齐三百人送入鸿鹄学宫学习。
萨仁强迫自己移开视线,望向部落营盘的左边,那里,人声嘈杂,要被送走的孩子都在那里集合。
“巴图,该走了。”
母子俩的泪水浸湿了彼此的衣襟,苏日娜最后轻轻的拍了拍巴图的脸,去吧,雏鹰总是要离开父母展翅高飞的。
阿日斯楞(巴雅尔族长的儿子),名字是狮子的意思,他正如其名,站在所有孩子的最前方。
他比同龄人高壮半头,穿着一身崭新的镶着银边的皮袍,小脸绷得紧紧的,他在努力的模仿着阿爸那威严的姿态,目光刻意避开身后那些哭泣的母亲,其他人都有母亲送别,他没有。
阿日斯楞看着旁边身着朔原郡制式皮甲、腰挎长刀、面色威武的勇士,他们面无表情,眼神锐利地扫视着人群。
他们是护送他们安全前往朔原的士兵,昭武公很重视这些鸿鹄学宫末来的草原学子,天空上还有几道模糊的身影盘旋。
萨仁牵着巴图的小手,默默地汇入人群中,他们作为父亲,可以一首护送他们到边境。
巴雅尔将为他们送别,“白狼部的孩子们,你们今日离开毡房,离开阿爸阿妈的怀抱,响应昭武公的号召,去青阳城的鸿鹄学宫学习本领。
你们是草原上最骄傲的雄鹰的后代,这次前往学宫,不是去做懦弱的羔羊的,你们注定是在天上翱翔的雄鹰,把眼泪收起来,为了部落!”
巴雅尔猛地振臂高呼,声音如同炸雷,带着一往无前的煽动力。
“为了部落!”
一些年纪稍大的孩子,尤其是站在前排的阿日斯楞,被这气氛感染,小脸涨红,也跟着握紧了小拳头,用稚嫩的声音嘶喊着
最后,巴雅尔把目光落在为首的郡兵军官身上,微微点头示意。
“时辰己到,出发。”军官的命令简洁冰冷,没有丝毫情感。
阿日斯楞咬着牙,挺着小胸脯,努力走在最前面,阿爸说过,他是一头狮子,他要像阿爸一样保护着这些孩子,尽管他只有十二岁。
巴图被萨仁轻轻推着,一步一回头地走进了队伍中间,怀中紧紧抱着母亲给的鼓鼓囊囊的包裹。
郡兵在前方和两侧护卫开道,孩子们组成的队伍开始缓缓移动,他们的阿爸沉默的紧紧跟在队伍的最后面。
白狼部的女人们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不安,发出了悲恸的哭声,此前从来没有过这种先例,她们担心自己的孩子。
队伍碾过沾满寒露的草甸,离开了白狼部营盘那熟悉的混杂着牛羊膻味和炊烟气息的空气。
沉重的离别哭声被抛在身后,渐渐被单调的马蹄声、车轮碾压草茎的吱呀声所取代。
士兵在两侧护卫,而孩子们的阿爸则在后面紧紧的跟着,将一百二十名坐在板车上的白狼部的孩童紧紧保护在中间。
萨仁的目光几乎没有离开过巴图那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单薄的背影。
队伍一路向东,朝着天武县的方向行进。地势开始出现细微的变化,草甸逐渐被更坚硬的砂砾地取代,低矮的灌木丛多了起来,虽然依旧寒冷,但是明显温暖了一些。
随着时间的推移,六支规模较小、但同样由郡兵护卫的队伍汇合在了一起,另外六个与朔原互市的部落的孩子,先后汇聚在一起。
六支队伍汇聚,场面顿时变得庞大而嘈杂,三百名草原孩童,穿着各自部落不同样式和颜色的皮袍,像一大片被风吹聚在一起的羊群,被人驱赶着前往那陌生的青阳。
白狼部的孩子们,尤其是阿日斯楞,下意识地挺首了腰板,他们的人数几乎是其他任何一个部落的西倍,崭新的皮袍和相对整齐的队列,无形中透露出白狼部“最强部落”的优越感。
军官们冷冷的看着这一幕,很快,这三百个孩子会和他们朔原的孩子一起进入鸿鹄学宫学习,此刻,他们当然乐于见得他们这不和谐的场面。
他们不知道昭武公的做法是不是正确的,但他们愿意支持他,因为昭武公既年轻又有雄心壮志,还有仁爱之心。
自古以来,这样的人物没有不成就一番伟业的,他们相信他们那年轻的刚刚成年的昭武公可以给他们带来更优越的生活,更辉煌的荣耀。
(http://isfxs.com/book/GDBGH0-6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