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萧执来信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章 萧执来信

 

圣旨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镇南王府激起了滔天巨浪。

然而,这巨浪之下,作为漩涡中心的谢昭,她的日子却诡异地呈现出一种近乎刻板的“平静”。

日子一天天过去,离启程进京的日子越来越近。

王府上下笼罩在一片压抑的悲伤与忙碌之中。

永宁郡主沈清漪肉眼可见地憔悴下去。她强打精神为女儿打点行装,亲自挑选最柔软的云锦、最暖和的狐裘、最珍贵的药材,恨不得将整个江南都塞进行囊。

可每每整理到一半,看着那些精心挑选的物件,想到女儿即将踏入那深不可测的宫廷,眼泪便止不住地往下掉。

她常常拉着谢昭的手,絮絮叨叨地嘱咐,从宫规礼仪到饮食起居,事无巨细,说着说着便哽咽难言。

镇南王沈铮的眉头就没松开过。他加派了数倍人手在王府内外警戒,与谢珩的书信往来也愈发频繁密集,字里行间都是对京城局势的忧虑和对谢昭入宫后安全的谋划。

他看谢昭的眼神,充满了无力回天的痛惜和深沉的担忧,偶尔会重重叹息一声,背着手在庭院里踱步,背影沉重如山。

世子沈砚更是憋着一股无处发泄的邪火。他几乎整日泡在演武场,将一柄长枪舞得虎虎生风,枪尖撕裂空气发出尖锐的啸音,仿佛要将那无形的、来自京城的压力刺穿搅碎。他看向谢昭时,眼底是毫不掩饰的心疼与不甘,好几次欲言又止,拳头攥得咯咯作响,最终只化作一句沙哑的:“阿妩,若在宫里受了半点委屈,千万要传信回来!表哥…表哥就是拼了命也接你回家!”

那“回家”二字,咬得极重,带着铁血的味道。

整个王府,弥漫着一种即将失去珍宝的、浓得化不开的离愁别绪和山雨欲来的紧张。

而在这片沉重的底色中,谢昭的日子,却仿佛被刻意按下了“如常”的按钮。

她依旧会在日上三竿时悠悠转醒,在白蔻的服侍下用些精致的早膳。

午后,她还是会去“听雨轩”小坐,看荷叶田田,听雨打芭蕉。

青黛依旧会叽叽喳喳地说着府里的趣事,只是那声音里,也多了几分小心翼翼的察言观色。

傍晚,她甚至会兴致勃勃地去小厨房,指点厨娘做一道新想出来的江南点心,仿佛即将远行的不是自己。

她表现得如此平静,如此……咸鱼。仿佛那道改变她命运的圣旨从未降临过。

只有最亲近的白蔻和青黛,才能窥见那平静水面下的暗涌。

她会坐在窗边,看着一池荷花,眼神却空茫地飘向远方,许久都不动一下。手里或许捏着一块新做的点心,却忘了送入口中。

她会拿起画笔,铺开宣纸,想画一幅江南烟雨图,可笔尖悬在半空,墨汁滴落污了洁白的纸面,她也浑然不觉。

夜里,她房中那盏琉璃灯常常亮到很晚。灯下的人影,不再是慵懒倚榻,而是静静地坐着,手中似乎握着什么东西,久久凝视。

那份“如常”的闲适里,浸透了一种无声的、淡淡的忧伤。

像江南梅雨季里,那永远也晾不干的、带着潮气的薄纱,无声无息地缠绕着她,挥之不去。

这份忧伤,在几天后,一封来自京城的密信送达时,变得更加复杂难言。

信是夹在镇南王府与吏部侍郎府正常公文往来中秘密送来的。

信封是普通的素笺,没有任何标记,但谢昭接过白蔻递来的信时,指尖却瞬间冰凉——她认得那信封角落处,一个极其细微的、只有她和那个人才懂的墨点印记。

是萧执的信。

屏退左右,谢昭独自坐在内室的灯下,颤抖着拆开了信。

信纸是上好的洒金宣,带着淡淡的龙涎香气。字迹是熟悉的、力透纸背的刚劲笔锋,却比少年时多了几分帝王的威仪与不容置疑。


    (http://isfxs.com/book/GDHCIG-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