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惠给自己的行李箱贴上一个醒目的标记,再打乱密码,开始踏上一场特殊的旅程——前往日本。
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出国,内心既兴奋又忐忑,行李箱里装满了厚衣服和笔记本,还有一本关于日本文化的旅行指南。她知道,这趟旅程不只是简单的旅游,更是对自己心意和未来的探寻。她想亲眼看看三浦友好的故乡,看看这个曾与她的国家有过深重历史恩怨的岛国,如今究竟是什么模样。
飞机降落在成田机场时,她透过舷窗看到窗外的景象——干净的跑道、井然有序的机场设施,还有工作人员辛劳的工作,让她对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印象:秩序感十足。走出机场,东京的冬日阳光洒在身上,虽然寒意依旧,可空气却比北京清新许多,没有雾霾的遮挡,天空蓝得像是画出来的,偶尔有几只海鸥低飞掠过,发出清亮的鸣叫。
李林惠的第一站是东京。作为日本的首都,这座城市繁华得让人目不暇接,高楼大厦与传统建筑交相辉映,街道上人流如织,却没有半点混乱。她站在涩谷的十字路口,周围是巨大的电子广告屏,五光十色的灯光闪烁不停,是流动的彩虹。绿灯亮起时,人潮如流水般交错而过,密密麻麻却井然有序,没有人推搡,也没有人喧哗,每个人都低头快步行走,像是被无形的规则牵引着。她忍不住感慨:“这么多人,居然能做到不乱,真不简单。”
她沿着涩谷的街道漫步,路过一家家小店,橱窗里摆满了精致的商品,从动漫手办到传统和服,应有尽有。街头的小吃摊散发着的香气,章鱼烧的酱汁香和烤串的烟熏味混在一起,让人垂涎欲滴。她买了一份章鱼烧,热气腾腾的小球外焦里嫩,咬下去满嘴酱香,旁边还有店员用日语热情地招呼着“いらっしゃいませ”(欢迎光临),语气温和得像是老朋友。她注意到,街边的垃圾桶分类细致,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和食物残渣,行人自觉地将废物丢进对应的箱子,连一个小小的烟头都不会乱扔。甚至在红绿灯前等待时,没有一个人越线抢行,所有人都静静站着,像是时间静止了一般。这些细节,让她感受到一种无形的纪律和自律,像是这个国家的骨子里刻下的东西。她突然联想到三浦友好那次赔偿衣服的事,他那样的自责自律这是有根源的。
东京的夜市更让她惊叹,银座的街道灯火通明,高档百货公司的橱窗里摆放着精美的奢侈品,路边的咖啡厅和居酒屋里人声鼎沸,却依然保持着一种克制的安静。她走进一家便利店,店内的商品摆放得井井有条,货架上从便当到零食一应俱全,店员对每位顾客都鞠躬致意,语气温和得让人如沐春风。她买了一瓶热茶,店员用双手递给她,还附上一句“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谢谢),让她有些不好意思。她心想:“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能把公共秩序治理得这么井井有条,确实不容易。”
离开东京后,李林惠又去了京都。这座古城有着完全不同的气质,像是从历史书里走出来的画卷,透着一种沉静的美。她抵达京都时,正值傍晚,鸭川河畔的柳树在冬风中微微摇曳,河水清澈,映着两岸低矮的木屋和石桥,像是水墨画一般。她沿着河边散步,看到不少情侣和老人坐在岸边,安详地望着河水,偶尔有几只白鹭低飞掠过,打破水面的平静。河岸边的路灯昏黄,映得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种温暖的氛围中……
随后,她去了伏见稻荷大社。这里以成千上万的红色鸟居而闻名,小径沿着山坡蜿蜒向上,鸟居一扇接一扇,像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通道。她沿着小径走了许久,冬日的寒风吹过,鸟居的朱红色在苍茫的山林间格外醒目,偶尔有几只小狐狸雕像点缀在路旁,透着几分神秘。她走到半山腰时,回头望去,京都的景色尽收眼底,远处的城市灯火点点,像是夜空中的星辰。她坐在路边的石阶上,感受着一种静谧与神圣,心想:“京都的美,像是时间凝固了,难怪有人说日本有两种面孔——东京的现代和京都的传统。”
在京都的一家小茶馆里,她点了一杯抹茶,坐在榻榻米上,看着窗外的枯山水庭院。庭院里白砂铺地,几块石头错落有致,像是禅意十足的画作。茶馆的老板娘用竹勺轻轻搅拌抹茶,动作优雅得像是在表演艺术,递给她时还附上一块和果子,甜而不腻。她喝了一口抹茶,苦涩中带着清香,像是京都给她的感觉——既有历史的沉重与厚重,也有生活的温馨和细腻。
可她的心里,却冒出一些复杂的情绪。她知道,日本的美景和秩序背后,也有着一段不光彩的历史。作为一个中国人,她没有也无法忘记那段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带来的伤痛,也无法忽视祖辈们所经历的苦难。她在东京的博物馆里,看到过关于二战的一些展品,虽然展览内容还算客观,可那些黑白照片和文字描述,依然让她心头一紧。她低声自语:“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因为自己的狭小贫乏而发动侵略战争,肯定是大错特错。那样的野心,伤害了太多无辜的人。对那些政客的野心,至今都必须提高警惕。”
可她也清楚,历史己经过去,战争的创伤虽然深刻,却不该成为现在两国民众交往的全部。她在日本的几天,见到的普通日本人,大多礼貌而友善,街头的小店老板会热情地跟她打招呼,路人会耐心为她指路,甚至还有一位老太太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给她。这些普通人的生活,和她想象中的“敌人”形象完全不同。她想起三浦友好的笑容,那个明亮而真诚的男生,从未对中国的历史表现出任何不敬,反而总是小心翼翼地避免触及敏感话题。她觉得,对某些政治野心依然需要防范,可对普通人的生活,却不应该夹杂太多政治因素。
在日本的最后一天,李林惠独自坐在京都一家小旅馆的窗前,看着窗外安静的街道,心里渐渐理清了一些思绪。她想到,如果将来真的与三浦友好结婚,她希望他能住在中国。她知道,父母的反对和历史恩怨或许会是他们之间的一道坎,可她也清楚,自己的根在中国,那片土地有她的家人、她的记忆、她的文化。如果三浦友好愿意为了她来到中国生活,或许是最好的折中方案——既能保留她的根,也能接纳他的爱。
离开日本前,李林惠站在成田机场的候机厅,看着窗外的飞机起降,心里既平静又坚定。这趟日本之行,让她看到了一个真实而立体的日本——既有井井有条的公共秩序和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有历史的伤痕和和平的警告。她知道,历史不能忘,对某些政治野心依然需要警惕,可她也明白,个人的感情和生活,不该被这些因素完全左右。
“我的婚姻,我做主。”她低声自语,嘴角堆起一个浅浅的笑。未来的路,或许充满未知,可她己经做好了准备,带着这份见闻和感悟,回到中国,继续与父母沟通,继续追寻自己的幸福。她相信,只要心意坚定,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飞机起飞,东京的夜景在窗外渐渐远去,李林惠闭上眼睛,脑子里浮现出未名湖畔的秋色和三浦友好的笑容。她的心,像这片蓝天,辽阔而自由,带着对未来的期许,缓缓飞向远方。
(http://isfxs.com/book/GDHHFG-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