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过度煎熬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章 过度煎熬

 

窗外北风呜咽,宿舍内,静得让人心慌。她刚与父母在未名湖畔经历了一场激烈的争执,父母的强势叫停和三浦友好的无错自责,像是两座大山,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她的内心像是被丢进了一口滚烫的油锅,翻来覆去地煎炸,痛苦得要“出油”了。

白天的那一幕还历历在目,父亲怒火中烧地拍桌子,母亲泪眼婆娑地苦劝,字字句句都像刀子一样刺进她的心,挥之不去。而三浦友好低头自责的样子,更让她心如刀绞:“惠子,对不起,是我让你这么为难。我不想让你夹在中间这么痛苦。”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眼神里的内疚像是针,扎得她心底生疼。

她靠在床头,双手抱着膝盖,眼神空洞地盯着天花板,心里像是被撕扯成两半。

夜色渐深,宿舍里的室友们都己入睡,班花的轻微鼾声在安静的空气中若隐若现,可李林惠却毫无睡意。她瞪着眼睛,脑海里翻江倒海,思绪像是脱缰的野马,止不住地乱跑。她想起父母提到历史恩怨时的怒火,想起他们口中的“民族伤痛”,这些词语像一块块巨石,压得她几乎窒息。她知道,父母的反对不只是因为三浦友好的国籍,更是因为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日本侵华史。

她的思绪不由得飘回了小时候,苏州老家的小巷子里,爷爷坐在藤椅上,眯着眼睛给她讲那些老故事。爷爷的声音低沉而苍老,带着几分颤音:“惠惠,那时候日本人打过来,乡下老家的村里多少人没了命,家都没了,血流成河啊……我记得,邻居家的老张,家里五口人,就他一个逃出来了,腿都被打断了,躲在芦苇荡里三天三夜没吃没喝,靠吃河塘里的鲜菱、芦根活下去,差点没命了。后来他逢人就说,日本人不是人,是畜生!”那些故事,像是黑白电影的画面,在她脑海里一帧帧播放,带着血腥和悲怆的气息。她还记得,爷爷讲到激动处,眼眶红得像是要滴血,手里的拐杖敲得青石板咚咚响,像是敲在她心上。

她也想起历史课本上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描述,那些冰冷的数字和惨烈的照片,曾让她久久无法释怀。她记得书上写着,1937年12月,南京城破,日军在城内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30万无辜的中国人被残忍杀害,街道上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甚至连妇女和儿童都未能幸免。她还记得老师讲课时,声音低沉而沉重:“同学们,这段历史是咱们民族的伤疤,刻骨铭心,永远不能忘!”那堂课后,她回家做了好几天的噩梦,梦里全是黑白的城市,满地的鲜血和哭声,醒来时枕头都被泪水打湿了。那是如山如海的历史债务,是中华民族无法磨灭的伤痛,每一个中国人都铭刻在心。

可这些历史债务,难道要三浦友好来背吗?她瞪着眼睛,盯着窗外的月光,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不甘和疑问。三浦友好从未参与过那段历史,他甚至对那些伤痛表现出深深的尊重和歉意。他曾小心翼翼地避免触及敏感话题,也曾在她提到历史时,低头沉默,眼神里透着几分愧疚。他是个活在当下的普通人,善良而真诚,为何要为祖辈的错误承担责任?这显然不讲理,也不公正。

“历史是历史,活人是活人,咋能混为一谈?”她低声自语,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她想起在日本的见闻,东京街头的井然有序,京都古寺的静谧之美,还有那些普通日本人的友善和礼貌。她知道,历史恩怨是客观存在的,伤痛不能忘,可她也觉得,个人的感情,不该被这些东西完全绑架。她和三浦友好,都是活在当下的现代人,为何要为过去的恩怨买单?为何要让仇恨延续到他们的生活中?

她翻了个身,枕头被眼泪打湿了一小片,心里像是被什么撕扯着,痛得无法言喻。她想起父母的怒火,想起他们“没你这个女儿”的威胁,像是刀子一样割着她的心。她知道,父母是爱她的,他们的反对是出于对她的保护,可这种带着民族主义色彩的强势态度,却让她觉得既委屈又愤怒。她也想起三浦友好的自责,他的低头沉默,他的“如果我让你为难,我愿意退一步”,这些话像是针,刺得她心底生疼。她知道,他是无错的,他的内疚只是因为太在乎她,可这份内疚,却让她更加煎熬。

她还想起爷爷讲的另一个故事,那是关于她曾祖父的经历。爷爷说,曾祖父当年是个小商人,日本人占领苏州时,店铺被烧,货物被抢,连家里的老房子都被炸塌了。曾祖父带着一家老小逃难,路上差点饿死,后来好不容易躲到乡下,却得了重病,没多久就去世了。爷爷讲到这里,总是叹气:“惠惠,要不是那场战乱,咱们家也不会这么惨。你得记住,日本人欠咱们的,永远还不清!”这些故事,像是刻在她心底的烙印,让她对历史的伤痛感同身受,可她也清楚,三浦友好并不是那些故事里的加害者,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日本男生,对她满心满眼的喜欢。

夜色更深,窗外的月光洒在床头,映着她苍白的脸颊。她瞪着眼睛,脑海里依然是那些历史故事,南京大屠杀的惨状、苏州沦陷时的悲惨,像是黑白照片,在她眼前挥之不去。可她也清楚,三浦友好不是那些历史的参与者,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日本男生,善良而真诚,对她满心满眼的喜欢。她低声自语:“历史不能忘,可也不能让它绑架我的感情啊……这不公平,对他不公平,对我也不公平。”

她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好像是心底的煎熬出来的液体,从心里淌到眼睛里。她知道,父母的强势叫停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变的,他们对历史的伤痛刻骨铭心,或许永远无法接受三浦友好。而三浦友好的自责,也让她心如刀绞,她不想让他因为他们国家的历史成为他永远的自责型人格,更不想让他因此退缩。可她也清楚,自己无法轻易做出选择,亲情和爱情,像是天平的两端,哪一边塌下去她都受不了。

“煎熬过度会出油……”她苦笑了一下。她想起一句老话,“油炸的东西,火大了就焦,火小了就腻”,现在的她,就像那锅里的食材,被亲情和爱情的两把大火煎炸着,痛不欲生。

窗外的风声依旧呼啸,像是她的心事,吹啊吹,停不下来。她知道,父母的反对一日不停,三浦友好的内疚也不会一日不消。可她也清楚,自己不能永远这样煎熬下去,总得找到一个出口,总得为自己的感情争取一次。月光洒在床头,映着她倔强的眼神。夜色渐深,李林惠依然瞪着眼睛,无法入睡,她的内心,却在煎熬中燃起了一团小小的火,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不甘,带着与三浦友好并肩的决心,缓缓燃烧。


    (http://isfxs.com/book/GDHHFG-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