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华艺术写生展的烫金邀请函在沈星璃指间停留了三秒,随后脆地撕成两半。碎片飘落在画室地板上,像一片被揉皱的晚霞。她弯腰拾起一片,上面还印着评委名单——中央美院副院长陈默的名字赫然在列,那是多少美术生挤破头想得到的推荐人。
手机屏幕亮起,购票成功的通知弹出:
「宜华虹桥→首都西 08:15 G5723 二等座」
她截了个图,手指悬在发送键上犹豫了一瞬,却在这时,手机突然震动——
陆辰的消息抢先一步抵达:
「己申请美院旁听,列车号G5723,6车厢07D...」
沈星璃愣住,随后笑出了声。
两张车票截图被并排放在一起。
- 沈星璃:宜华虹桥→首都西 08:15 G5723 3车厢12F
- 陆辰:首都西→宜华虹桥 07:30 G5723 6车厢07D
同一列高铁,相反的方向,发车时间相差西十五分钟,却在时空的某个节点完美交错——就像双星系统中的伴星,各自运行,却始终被引力紧紧相连。
她将截图放大,指尖描摹着车次号「G5723」,突然发现这个数字有些眼熟。翻开素描本最后一页,那里记着一串潦草的公式:
「5.7×1023km3/s2」**
——这是去年冬天,陆辰在视频里随手写下的「引力常数与轨道离心率的换算值」。
沈星璃点开陆辰发来的申请表截图。美院跨校旁听申请表的「申请理由」栏里,他写了一整段仿宋小楷:
「需实地研究艺术创作中的非线性光学效应(详见附件《荧光颜料在特定波长下的量子隧穿现象》),申请人承诺不干扰正常教学秩序...」
而在表格最下方,审批人签字处己经盖上了红章——「陆明澜」。
她盯着那个签名看了很久。陆辰从未提过他如何说服母亲,但申请表边缘的咖啡渍和修改胶带的痕迹,暗示了这背后可能存在的拉锯战。
手机又震,陆辰发来一张照片:他书桌上的台灯被调成了最低亮度,灯罩上贴着她去年画的「禁止熬夜」警示贴,旁边是摊开的《艺术史概论》笔记。
「预习到文艺复兴了。」
「请问沈老师什么时候开课?」
收拾画具时,沈星璃从颜料箱底层翻出个牛皮纸信封。里面是陆辰某次偷偷塞给她的「学习资料」——一沓用铅笔标注过的央美历年考题,每道题空白处都写着解题思路,但用的全是物理学术语:
- 《蒙娜丽莎》微笑 → 「微表情肌肉运动频率≤0.3Hz」
- 梵高星空笔触→ 「湍流模型中的柯尔莫戈洛夫尺度」
- 中国画留白 → 「负空间引力场模拟」
她当时气得在他视频时举着纸抗议:「你这是学术污染!」而现在,这些荒诞的注解旁多了她自己的笔迹——在「柯尔莫戈洛夫尺度」后面补了句:「但星空本该被感受,而非计算。」
不知何时起,他们早己在彼此的世界里留下了修正印记。
虹桥站人流如织。沈星璃拖着行李箱穿过闸机时,远处电子屏正滚动播放科教节目:「双星系统轨道计算...」
她低头看表——08:07,距离发车还有8分钟。手机突然在口袋里震动,陆辰发来一段音频文件,标签是:「开车后再听」。
3车厢12F靠窗。沈星璃插上耳机,列车启动的瞬间点开文件。起初是熟悉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白噪音,接着渐渐混入某种规律脉冲——当她调大音量时,突然意识到这是心跳声。
音频频谱在屏幕上跳动,渐渐形成函数图像:一个完美的正弦波,频率稳定在72次/分。
「这是我的静息心率。」
「现在请测量你的。」
沈星璃笑着将手指按在颈动脉。列车正以306km/h的速度驶向华大,而1421公里外,另一列G5723刚刚驶过厦江站。
耳机里的心跳声突然加快了一拍,仿佛感应到什么。窗外阳光穿透晨雾,在车厢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陆辰实验笔记里,那个被反复描摹的「520nm波长」标记。
(彩蛋:沈星璃到校后发现,陆辰申请的旁听课程编号恰好是「ART520」)
(http://www.isfxs.com/book/GHJDDB-4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