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怜嫔开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章 怜嫔开始崛起

 

长乐宫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贵妃陈氏端坐在梳妆台前,铜镜中映出一张妆容依旧精致、眼底却难掩焦躁与阴鸷的脸。

她精心修剪的指甲无意识地刮过光滑的桌面,发出刺耳的声响。

自从太后当众戳破柳氏胎象、分她权柄、皇帝更是因此事对她冷淡疏远后,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如同冰冷的藤蔓,悄然缠上了她的心脏。

皇帝的冷落,比任何责罚都更让她恐惧。

那意味着她赖以生存的根基正在动摇。

她将满腔的恨意都倾注在了林玉容身上!

这个贱婢,一定是她向太后告的密!

是她坏了她的好事!

贵妃调动了所有眼线,死死盯住储秀宫和慈宁宫,寻找着任何能将林玉容置于死地的破绽。

然而,林玉容却如同滑不留手的泥鳅,让她无从下手!

林玉容的生活轨迹简单到了极点:慈宁宫伺候太后,御花园打理花木,储秀宫安歇。

三点一线,规规矩矩。

在慈宁宫,她谨守本分,言行恭谨,太后对她颇为满意;

在御花园,她只专注于花草,与宫人交往也仅限于必要的公务,绝不私下结交;

回到储秀宫,更是闭门不出,连皇帝偶尔的召幸都显得被动而谨慎。

她仿佛一夜之间将“低调”二字刻进了骨子里。

那份被太后和短暂恩宠滋养出的从容沉静,此刻化作了最坚固的铠甲。

贵妃派去监视的人,传回来的消息永远是“林美人在侍弄花草”、“林美人在陪太后说话”、“林美人在看书习字”……

干净得令人抓狂!

贵妃不信邪,几次三番在阖宫请安或宴饮时,刻意寻衅,言语间夹枪带棒。

林玉容却总能以最谦卑的姿态、最无懈可击的言辞化解,将矛头轻飘飘地引开,甚至还能在太后面前博得一个“懂事知礼”的印象。

她像一个完美的影子,让人找不到着力点。

更让贵妃心塞的是,皇帝李弘对她的态度。

她放下身段,精心准备了皇帝爱吃的点心送去御书房,却被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只一句“陛下正忙”。

她盛装打扮,在皇帝必经之路上“偶遇”,皇帝却只是淡淡颔首,脚步丝毫未停。

她试图借着协理宫务的机会去乾元殿禀报,皇帝也只是公事公办地听着,眼神疏离,再无往日的温情。

这种刻意的冷落,像无数根细针,日夜扎在贵妃的心上。

她终于意识到,这一次,皇帝是真的动怒了。

她引以为傲的恩宠和权力,在帝王的意志面前,竟是如此脆弱。

恐慌之下,是求生和夺回权力的本能。

贵妃不得不强压下满腔的怒火和杀意,开始艰难地调整策略。

她不能再像从前那样肆无忌惮地争风吃醋、打压异己了。

当务之急,是重新挽回皇帝的心!

她收敛了锋芒,在协理宫务时,竟难得地与敬妃沈氏商量起来,不再独断专行。

处理宫务也变得“公正”了许多,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对低位嫔妃,言语间也少了几分刻薄,多了几分“宽和”。

她甚至开始关心起柳贵人的状况,每日派人询问,送些补品,做足了贤良姿态。

然而,这一切努力,在皇帝李弘眼中,却显得有些刻意和虚伪。

他只是冷眼看着,并未给予任何回应这让贵妃心中更加惶恐不安。

余美人余清韵,成了贵妃试图挽回圣心的第一枚棋子。

贵妃强压下对她的厌恶,再次将她推到了御前。

“清韵啊,”贵妃的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温和”,“陛下近来国事辛劳,心情郁结。你性子温顺,又通音律,多去陪陛下说说话,弹弹曲子,为陛下分忧解劳。”

她甚至赏赐了余清韵几件华贵的首饰,让她打扮一新。

余清韵心中苦涩万分。

她早己看透,自己不过是贵妃手中随时可弃的棋子。

皇帝的冷落她感受得清清楚楚,贵妃此刻让她去争宠,无异于将她架在火上烤,让她去承受皇帝的迁怒和厌烦。

但她不敢不从。

她端着贵妃“精心”准备的羹汤,战战兢兢地来到御书房外求见。

皇帝倒是见了她,只是全程眉头紧锁,批阅奏章的手未曾停下片刻。

她强颜欢笑地说了几句关切的话,试图弹一曲舒缓的琵琶,琴音却因紧张而走了调。

皇帝终于抬起头,看了她一眼,那眼神中的不耐和冰冷,让余清韵如坠冰窟。

“朕知道了,你下去吧。”皇帝的声音毫无波澜。

余清韵几乎是落荒而逃。

回到自己冷清的宫室,她看着镜中那张涂脂抹粉、却难掩憔悴和恐惧的脸,

只觉得无比讽刺和悲凉。

争宠?

她再也不想尝试了。

她默默地洗净脂粉,换上最素净的衣裳,将那些鲜亮的首饰锁进箱底,如同将自己彻底封闭起来。

她只求能在这深宫一角,无声无息地活下去,远离所有的纷争。

贵妃的指令?

她只当耳旁风,能躲则躲,彻底沉寂下去。

就在贵妃焦头烂额、林玉容低调自保、余美人彻底沉寂之时,后宫的水面下,一些沉寂多年的暗流,开始悄然涌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沉寂多年的怜嫔——许怜儿。

怜嫔出身不高,入宫多年,位份一首停留在嫔位,不争不抢,如同隐形人般存在。她

容貌清秀,性情温婉,擅丹青,一手工笔画栩栩如生。

过去因贵妃势大,她深居简出,只在自己的小院里画画消遣。

如今,贵妃失势收敛,后宫格局微妙变化,怜嫔似乎也嗅到了某种气息。

她开始走出自己的小院,在御花园写生,偶尔也会去敬妃的清漪殿请安。

她的出现并不张扬,却因其独特的沉静气质和精湛的画技,慢慢吸引了皇帝和一些高位妃嫔的注意。

皇帝一次在敬妃宫中,偶然看到怜嫔为敬妃画的一幅肖像,栩栩如生,神韵兼备,大为赞赏,竟破天荒地召幸了她一次。

虽只是一次,却足以让后宫众人侧目。

怜嫔,这个被遗忘多年的名字,重新进入了众人的视野。

而最耐人寻味的,则是苏贵人苏锦月与刘贵人刘婉之间,那突如其来的、频繁的走动。

一个是新晋得宠、风头正劲的贵人,一个是小产失宠、性情大变的贵人。

两人过去毫无交集,甚至因为刘婉与余清韵的恩怨,刘婉对苏家之人也该心存芥蒂才是。

然而,宫人们却多次目睹,苏锦月带着宫女,提着精致的食盒或时令鲜果,前往刘婉所居的“静心苑”。

两人屏退左右,在院中或室内一待就是大半日,时而低声交谈,时而沉默对坐,气氛并不热络,却透着一种奇异的、心照不宣的凝重。

她们在密谋什么?

是苏锦月想拉拢这个满心仇恨的刘婉对付贵妃?

还是刘婉想借苏锦月的恩宠和心机为自己复仇?

亦或是……两人发现了什么共同的秘密,需要联手应对?

无论是何种原因,这对看似不可能的组合,其频繁的私下接触,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后宫众人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涟漪和警惕。

尤其是贵妃,得知此消息后,凤眸中更是寒光闪烁,充满了深深的忌惮和不安。

她隐隐感觉到,一张针对她的、由不同势力交织而成的暗网,正在悄然收紧。

林玉容在御花园修剪花枝时,也远远看到了苏锦月的肩舆前往静心苑的方向。

她心中微动,却只是低下头,继续专注于手中的花剪。

这深宫的棋局,越来越复杂了。


    (http://www.isfxs.com/book/GHJDDI-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