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兵械损耗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8章 兵械损耗册

 

寅时的武库内,李典手中的青铜连枝灯将摇曳的光影投在堆积如山的残损兵器上。本该分类存放的三百把环首刀,此刻全部断裂成两截,杂乱地堆在中央。李典蹲下身,拾起半截断刀,指腹抚过断裂处——不是战场常见的豁口或卷刃,而是呈现出极其规则的锯齿状,每个齿痕的间距分毫不差。

"昨夜清点时,这些刀还完好地挂在架上......"军械官赵岩的声音发颤。这位跟随曹操征战多年的老卒,此刻面色惨白如纸。他颤抖的手指指向地面——所有断刀的刀柄缠绳不知何时自行解开,在青砖地上排列成北斗七星的图案。更诡异的是,七处"星位"的砖缝中,正渗出蓝色的黏液。

突然,武库西北角传来金属扭曲的刺耳声响。存放箭簇的柏木箱正在剧烈震动,箱板接缝处渗出蓝绿色的液体,在地面腐蚀出七个排列整齐的孔洞。李典箭步上前,匕首挑开箱盖的瞬间,数千支箭簇如同活物般腾空而起,在空中组成一个巨大的"殺"字,又哗啦啦坠落。

"报!"亲兵跌跌撞撞冲进来,"东营的弩机...自己上弦了!"

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面上,辰时三刻,李典精神抖擞地来到了兵器库。他亲自监督对那些异常兵器的全面检验,决心揭开这些神秘现象背后的真相。

首先,他拿起一把断裂的兵器,仔细观察其断裂面。为了更清楚地看到细节,他使用了自己亲手制作的青铜显微镜。透过镜头,他惊讶地发现裂痕呈现出一种周期性的波浪纹,这与战场上常见的放射状裂纹完全不同。

接着,李典进行了酸液测试。他在断口处滴了几滴醋,瞬间,一股绿色的烟雾冒了出来。这表明兵器中含有过量的硫化物,这种物质可能会影响兵器的质量和性能。

然后,他将注意力转向了刀身内部。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刀身内部布满了针状结晶,这些结晶使得晶体结构变得脆弱,容易断裂。

在箭簇实验中,李典将一些箭簇放置在一个光滑的铜盘上。令人惊奇的是,这些箭簇竟然自行开始旋转,而且最终全部指向了东南方。然而,当他用磁石对箭簇进行测试时,却没有发现任何反应。

皮甲的检验也出现了诡异的现象。李典发现皮甲的内衬上长出了一层铜绿色的绒毛。他好奇地取了一些绒毛样本,放入鲜血中,结果绒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生长。

最后,他来到弩机前,观察其齿轮的运转情况。在无人触碰的情况下,齿轮每刻钟竟然会自行运转七次。李典让记录员精确地画出了齿轮的运转轨迹图,以便进一步研究。

关键发现:

每件损耗兵器隐蔽处都刻有微型"工"字(与南昌海昏侯墓出土兵器标记完全一致)

武库墙角扫出的黑色粉末(遇水生成腐蚀性酸液,可溶解青铜却不伤铁)

兵器架底部的暗格:藏有青铜匣,内装十二枚人牙(牙冠刻着阵亡士兵名字,牙根嵌着铜珠)

最骇人的是在武库横梁上发现的刻痕。当李典命人架梯查看时,发现梁上刻着一幅精细的星象图,图中北斗七星的位置钉着七根带血的铜钉。每根铜钉都连着一根几乎不可见的金线,延伸向不同方向的兵器......

午时正刻,阳光首射大地,炽热的光芒让人有些睁不开眼。就在这个时候,李典站在高台上,面色凝重地颁布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兵械管理条例。

首先,他强调了隔离措施的重要性。为了确保兵器的安全和质量,他决定设立三重检验区,分别是新械区、在用区和报废区,并以坚固的石灰墙将它们严格分隔开来。这样一来,不同状态的兵器就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区分。

接着,李典提到了对兵器的特殊处理。所有的兵器都需要浸泡在一种由醋和硝混合而成的液体中,比例为3:1。这种混合液可以中和硫化物反应,从而防止兵器生锈和腐蚀。同时,对于齿轮等关键部件,还需要涂抹一层由骨粉和羊脂混合而成的物质,形成一个隔绝空气的保护层,进一步延长兵器的使用寿命。

在监控体系方面,李典也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每件兵器都要系上一根红绳,这根红绳是用朱砂水浸泡过的蚕丝绳制成的,一旦遇到碱性物质就会变黑。此外,在武库的西角还安装了“候风铜鸟”,这种铜鸟的尾部铜箔会在异常震动时触发铜铃警报,提醒守卫人员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为了确保夜间的安全,李典还制定了夜班双人轮岗制度。轮岗人员需要每隔一刻钟核对一次兵器的数量,以保证兵器的安全和完整。

最后,李典对兵器的工艺进行了改良。他要求锻造兵器时改用“百炼钢”工艺,即反复折叠锻打三十次以上,使兵器更加坚固耐用。对于刀柄的缠绳,他建议先将其浸泡在桐油中,然后再缠绕丝线,这样可以起到防水和防蛀的双重保护作用。此外,箭簇也进行了改进,加装了骨制尾翼,这些尾翼是用牛骨磨制而成的,可以提升箭簇的飞行稳定性。

当新规执行完毕,李典亲自点燃熏香驱邪时,武库突然剧烈震动。所有报废兵器如同被无形之手操控,断刃自行立起,断口处伸出细如发丝的金线。这些金线在空中交织,逐渐组成一幅令人毛骨悚然的睢阳城防图——每个防守薄弱点都标着滴血的铜钱标记,而伤兵营的位置,赫然画着一个狞笑的骷髅!

申时末,李典发现武库地砖有七块颜色略深。撬开后露出向下的石阶,阴冷的风裹挟着铜锈味扑面而来。地下石室的景象让久经沙场的亲兵都双腿发软:

这座青铜祭坛的构造十分独特,令人叹为观止。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十二尊铜人,它们按照十二地支的方位围坐成一圈,仿佛在守护着什么重要的秘密。每一尊铜人都手持着不同类型的断裂兵器,这些兵器显然经历过激烈的战斗,上面布满了伤痕和裂痕。

在子位上的铜人手持着一把断剑,剑身之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阵亡者的姓名,这些名字或许是曾经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战士,他们的英魂仿佛都凝聚在了这把断剑之中。

而在午位上的铜人则挽着一把残弓,弓弦竟然是由人发编织而成,这让人不禁感叹设计者的奇思妙想。

祭坛的核心是一个巨大的星盘,它位于中央位置,宛如宇宙的中心。这个青铜盘上刻着二十八宿的图案,凹槽中镶嵌着三百颗带血的铜砂。这些铜砂的排列方式非常特别,它们竟然组成了睢阳城的轮廓,每一颗铜砂都对应着一件在战斗中损耗的兵器。

要想操控这个祭坛,还需要用到两个特殊的机关。一个是北斗状的铜杆,它可以拨动星盘运转,从而改变铜砂的排列顺序;另一个则是七弦琴式的调节器,琴弦是用金线制成的,而琴柱则是由骨制而成,这种设计既精美又神秘。

当李典的指尖触碰星盘边缘时,所有铜人突然同步转头。它们空洞的眼眶中跳动着蓝色火焰,脖颈处伸出金线首指东南方。与此同时,海昏侯墓的方向传来震天动地的铜鼓声,地面开始有规律地震颤,仿佛某种庞然大物正破土而出......

李典的环首刀突然自行飞出,钉在星盘中央。刀身上的纹路与星盘完美吻合,浮现出一行血字:

"兵主苏醒 需血祭三千"


    (http://isfxs.com/book/GJFGFE-3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