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的濮阳城东墙,裂缝己扩张至能塞进成年男子的手臂。李典命人用麻绳悬垂重物测量倾斜度,麻绳与墙面的夹角竟达七度之巨。老工匠赵三用铁凿轻敲不同位置的墙面,底部发出沉闷的"咚咚"声,中部却传来清脆的"叮叮"响,仿佛在敲击空心的陶器。
"下面是软泥层,中间混了碎陶片。"赵三抹了把额头的汗珠,手指在墙缝里抠出几片青灰色的陶片,"这哪是正经筑城?分明是在给城墙埋棺材!"
李典突然按住老工匠的肩膀。墙根潮湿的缝隙处,一队黑蚂蚁正排成笔首的队伍,源源不断地从墙内搬运出暗红色的颗粒。他蹲下身,指尖沾起几粒细看——那竟是混着铁锈的朱砂粉!
"去取洛阳铲来。"李典的声音陡然变冷,"这墙里埋的不只是陶片。"
在昏黄的油灯下,案几上铺满了《考工记》的竹简,李典正全神贯注地阅读着。他的指尖停留在“版筑之法”的条目上,突然像是被什么灵感击中一般,迅速抓起一旁的毛笔,在绢布上飞快地画出一个三层结构的改良方案。
基础层:李典决定采用谯县的黏土,并混入一些碎陶片,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同时,他还想到了一个独特的方法来增强粘结力——掺入熬煮三日以上的糯米浆。这样一来,基础层的结构将会更加坚固,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
隔水层:为了防止地下水渗透,李典计划以铜锅融化蜂蜡,然后与陈年石灰混合在一起。趁着混合物还热的时候,将其泼洒在基础层上,形成一层防水膜。这层膜的厚度需要达到半寸,以确保其防水效果。
表面层:最后,李典在普通夯土中纵横编织三年生的毛竹筋。这些竹筋的间距不得超过一掌,这样可以增加表面层的强度和韧性,使其更加耐用。
李典凝视着自己画出的改良方案,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他相信,这个方案一定能够解决版筑之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建筑更加稳固和持久。
试验场上,新夯筑的土块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光泽。曹洪不信邪,抡起斧头连劈十余下,土块仅出现浅痕。围观将士发出惊叹时,郭嘉却扶着病体而来,在配方绢布上添了一行小字:"每立方丈掺陈年酒糟三升,可防虫蚁蛀蚀"。
正当工匠们准备大规模施工时,巡逻兵跌跌撞撞冲进来:"大人!西城墙新补的夯土...一夜之间爬满了蜈蚣!"
惨白的月光下,数万条拇指粗的蜈蚣从新修补的墙缝中涌出。被咬伤的士兵伤口迅速溃烂,流出黄绿色的脓液。李典发现这些蜈蚣只攻击修补过的地方,他亲自持火把掘开一处虫巢——下面竟埋着浸透蜜水的牛腿骨!骨头上刻满诡异的符文,蜜水中还漂浮着未知的黑色颗粒。
"有人在引虫毁墙!"李典的声音在营帐中回荡,带着一丝惊恐和难以置信。他瞪大了眼睛,看着手中的牛骨,仿佛它是一个可怕的怪物。
李典毫不犹豫地将牛骨扔进了熊熊燃烧的火堆中。瞬间,火焰像是被激怒了一般,猛地窜起三尺高,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然而,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这火焰竟然呈现出一种惨绿色,仿佛是从地狱中冒出来的一般。
营帐中的人们都被这诡异的景象惊呆了,一时间鸦雀无声。随军的老医官更是脸色苍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颤抖地说道:"这……这是岭南蛊毒啊!"
老医官的话如同惊雷一般在众人耳边炸响,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李典连忙问道:"可有破解之法?"
老医官艰难地咽了口唾沫,说道:"需用雄黄酒蒸土三日,方可破解此毒。"
李典当机立断,下令全城紧急架起十二口蒸锅。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将新土与雄黄酒拌合在一起,放入蒸锅中蒸煮。一时间,营帐周围弥漫着刺鼻的烟雾,让人呼吸困难。
就在大家忙碌的时候,北门的守军押来了一个形迹可疑的粮商。这个粮商面色苍白,眼神闪烁,似乎隐藏着什么秘密。李典锐利的目光落在他的布鞋上,发现鞋缝里沾着与牛骨上完全相同的猩红色泥土。
加固后的城墙在朝阳下巍然矗立。庆功宴上,李典却盯着案上的濮阳地形图出神。他的指尖突然停在两条淡蓝色的细线上——那是东汉初年废弃的古河道。
“原来如此!”他突然像是意识到了什么,猛地从座位上站起身来,由于动作太过猛烈,手中的酒爵也被他打翻在地,酒水西溅。
“吕布是要……”他的话还没说完,突然间,地面毫无征兆地剧烈震动起来,仿佛有一只巨大的怪兽在地下苏醒,正疯狂地挣扎着想要破土而出。
众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震动吓得面色惨白,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一名满脸是血的亲兵跌跌撞撞地冲进房间,惊恐地喊道:“报!城外三里处的荒地……突然塌出个十丈宽的深坑!”
听到这个消息,他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他顾不上其他,立刻带着众人急匆匆地赶往地陷处。
当他们赶到现场时,月光如水,洒在那巨大的深坑上,坑底的景象一览无余。只见在坑底的正中央,一截巨大的青铜管道赫然出现在众人眼前,与之前在城墙下发现的陶管制式完全相同,只是尺寸放大了十倍有余。
而在管道的断裂处,一种诡异的黑色液体正从里面缓缓渗出,在月光的映照下,散发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光泽。
(http://isfxs.com/book/GJFGFE-4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