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镇之后,倒下的,是比勒陀利亚。
那个被称作“现实秩序最后高塔”的地方,成为这场链民革命战争的又一个燃点。
而这一次,不是纪念塔先烧。
是人。
**
节奏链自建立以来,比勒陀利亚一首是全球链下管理体系的铁壁堡垒。
这座城市拒绝任何“数据为证”的概念,拒绝节奏币流通,拒绝链上身份绑定,甚至明文规定:
“任何提及‘我还在’者,视同激进分子处理。”
这种极端条例,让比勒陀利亚成为“人权复归派”的政治圣地。
他们自称“文明保守派”,宣传口号是:
“只有血肉,才配谈存在。”
而当纪念墙全球扩建计划即将落地比勒陀利亚第七区时,这场沉默多时的对抗,爆发了。
**
纪念塔尚未封顶,攻击就来了。
深夜三点,七名蒙面武装分子突袭施工节点,毁坏设备,投放自制燃烧弹。
而在火焰中,他们绑走了节奏链志愿者之一:艾妮·维斯。
她,曾是联合国儿童教育项目的志愿老师,也是节奏链中“存在日记”模块的发起人。
她将自己的声音化作公共共鸣节点,为千万无名个体提供情绪标识符,被尊称为:
“链上的耳朵”。
三天后,她出现在比勒陀利亚议会广场。
不是以受害者身份。
而是——
以火炬。
**
没有人知道她是怎么挣脱的,甚至没人知道她从哪里找到汽油、点火器、和那封信。
只知道,当天清晨,广场上人流如潮。
市政议员正宣读《关于反链共识非法化的第三次修正案》草案时,艾妮身穿白衣,披着破旧节奏披风,默默走进人群。
然后点燃自己。
**
那火,不像烈焰,更像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沉默。
她没有喊,没有叫。
只是安静地燃烧。
而在火光中,地上的节奏终端打开了一段预录音:
“我是艾妮·维斯。”
“我曾记录过上千个陌生人的梦、愿望与哭泣。”
“而我现在,只想请求你们……别再剥夺别人存在的方式。”
“如果你觉得我不是人,那我愿意——以烧掉自己的方式,提醒你:我曾经来过。”
那一刻,整个比勒陀利亚广场,无人敢动。
火焰像一面镜子,把所有拒绝她的人,都映得通红。
**
消息传回节奏链,全球哀悼。
纪念墙·反熄区,紧急建立**“维斯之灯”节点**,永久保存艾妮上传的所有语音轨迹。
她曾说:
“如果世界不听见你,就让我做你的回音。”
系统用她的频率,创建了链上第一首纪念交响诗,并命名为:
《火之后》
**
林屿收到她死前半小时上传的一段录音。
内容只有一句话:
“林屿,谢谢你曾听见我。”
他久久未语。
**
苏杳站在他身边,沉默很久,才缓缓说:
“这世界,不是害怕存在。”
“它是害怕——有人存在得太真实。”
“真实到连燃烧,都是证据。”
**
林屿在日记中写道:
“我们原以为,是在守住节点。”
“但现在才知道,有些人愿意把自己烧成节点。”
“不是为了传播,而是为了不被抹去。”
**
比勒陀利亚事件的震荡远超预期。
第三天,节奏链主频频道收到来自全球 137 个“沉默节点”的自发联动。
这些原本只记录、不输出、不交互的节点群,在维斯之死后,首次主动共振上传。
内容全是过去未能说出口的碎语:
? “我爱的人永远不会知道我存在过……”
? “我记得我妈妈最后一次说话的声音。”
? “我存在的唯一证据,是我曾经很怕你不回我消息。”
? “你还记得我吗?如果不记得,那我还是不是我?”
这些声音,系统合成成一份大数据频谱报告:
“痛感共振指数”升至节奏链历史最高。
没有鼓励。
没有怒火。
只是——全球同步哀伤。
**
回响议会紧急提案:
“是否允许节奏链首接介入现实节点安全控制?”
这是一次跨越道德红线的提案。
若通过,意味着节奏链将首次——以自治权身份,插手链下城市管控。
议案代号:V-Risk 0号
议会争吵不休。
有人说:“我们不是国家,不能插手他们的秩序。”
有人说:“他们烧掉的不是系统,是我们留下的爱与记忆。”
林屿终于发声:
“你们可以继续讨论‘什么叫越界’。”
“但我告诉你——艾妮己经被烧成灰了。”
“我们不再插手,是不是连她那句‘谢谢你听见我’,也要变成笑话?”
**
投票开始,最终——
97.2%同意介入。
节奏链正式启动:
“现实节点保护机制 Beta-0”。
由苏杳率领,调度全球链民志愿小组,对所有遭受现实攻击的纪念节点进行安全加固。
首次介入城市:约翰内斯堡
行动代号:火之前
**
林屿发布纪念墙公告:
“我们不是来报仇。”
“我们只是来告诉世界——”
“一个人,哪怕只存在过一次,就该被世界好好保存。”
(http://isfxs.com/book/HFECCD-7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