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元年,八月初三。
汴京城内,秋意渐浓。比起一月前天贶节时的酷暑难耐,如今晨风中己带了几分凉意,梧桐叶片也开始泛黄,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街市上的行人也不似前月那般汗流浃背,步履匆忙,而是多了几分从容不迫的闲适。
皇城之内,垂拱殿。
赵桓身着一袭淡青色的常服,正伏案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折。案头摆放着来自各路的政务文书:江南齐安、费鼎宋的财赋整顿奏报,河北岳飞的军务简报,太原重建的工程进度,以及格致院吕颐浩呈上的新式军械研制情况……每一份都关乎国计民生,容不得半点马虎。
"官家,"内侍张望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在赵桓身后数步远的地方停下,躬身道,"兵部尚书吴敏求见,言有西北急报呈奏。"
赵桓头也不抬,继续批阅着手中一份关于汴京城防修缮的奏疏,漫不经心地问道:"西北?可是韩世忠那边又有军情?"
"回官家,"张望小心翼翼地答道,"吴尚书说是熙河路的军报,事关边境,颇为紧急。"
"熙河路?"赵桓这才放下手中的朱笔,微微皱眉。熙河路乃是防备西夏的前沿重地,若有军报传来,多半不是什么好消息。莫非是夏人又在边境生事了?
他沉吟片刻,道:"传他进来。"
"遵旨。"
不多时,兵部尚书吴敏快步走进殿内,怀中紧紧抱着一卷加了火漆印的军报文书。他面带喜色,却又隐含几分忐忑不安,显然心情颇为复杂。
"臣吴敏,叩见官家。"吴敏在殿中躬身行礼。
"平身。"赵桓示意他起身,目光落在他怀中的文书上,"什么军情,竟让吴尚书如此匆忙?"
吴敏恭敬地上前几步,双手将军报呈上:"启奏官家,熙河路马步军副总管刘法,八百里加急军报!五日前,夏人部族袭扰我朝商队,杀伤护卫府兵西十余人。刘副总管得报后,即刻率精骑三千,连夜追击,大破夏贼,斩首三百余级,生擒数十人,并……并斩杀了为首的夏将野利阿骨打!"
"哦?"赵桓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接过军报,迅速扫了一遍,脸上渐渐露出一丝笑意,"好!刘法这厮,倒是个有血性的!夏贼杀我军民,他便立刻为袍泽报仇,这才是我大宋男儿的气概!"
吴敏见赵桓龙颜大悦,心中稍安,但还是有些忐忑地说道:"官家,刘副总管此战虽然大胜,但……但他为了追剿夏贼,曾越境数十里深入夏境,只怕……"
"越境?"赵桓看向吴敏,眼中带着一丝玩味,"吴尚书是在担心什么?担心夏人会因此与我朝交恶吗?"
"臣……"吴敏有些为难地说道,"臣只是觉得,两国交兵,向来慎重。刘副总管虽是为袍泽报仇,师出有名,但越境追击,终究是……"
"终究是什么?"赵桓站起身来,在殿中踱了几步,随即转身看着吴敏,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吴尚书,你可知夏人为何敢袭扰我朝商队?"
吴敏思索片刻,小心翼翼地答道:"臣以为,可能是夏人试探我朝的态度,或者……或者是以为我朝主力皆在河北,西北空虚。"
"正是!"赵桓一拍手掌,"夏人就是看我朝连年征战,以为有机可乘,这才敢如此放肆!若我等只是派人交涉抗议,他们岂不更要得寸进尺?如今刘法雷霆反击,一战而胜,正好杀一儆百,让夏人知道我大宋的厉害!"
他重新坐回案后,继续翻阅着军报,越看眼中的赞赏之色越浓:"这刘法,朕有印象。当年与夏人交战时,屡建战功,是个能征善战的宿将。此次不仅报了袍泽之仇,更是为朝廷争了脸面!"
"官家圣明!"吴敏恭维道,"刘副总管确实勇猛,此战斩敌三百余,己方仅伤亡数十人,可谓大胜。"
赵桓忽然轻笑一声,指着军报上的一段文字:"吴尚书,你看这里,刘法对那些夏人俘虏说了什么?"
吴敏顺着赵桓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军报上写着:"副总管对夏俘言:'告知夏主李乾顺,我大宋军威不可辱,军民不可欺!若夏人再敢生事,某必率十万铁骑,踏破贺兰山,将战火烧到兴庆府城下!'"
"这……"吴敏有些担忧地说道,"刘副总管这话,说得颇为……颇为严厉。"
"严厉?"赵桓哈哈大笑,"朕觉得说得极好!什么叫军威?这就叫军威!什么叫不怒自威?这就叫不怒自威!夏人既然敢挑衅在先,那就要准备承受后果!刘法这话,传到兴庆府去,想必那李乾顺要好好掂量掂量了!"
吴敏见赵桓如此赞赏刘法,心中也放下心来,恭敬地说道:"官家英明!以臣之见,刘副总管此战,既报了袍泽之仇,又展现了我朝军威,确实功莫大焉。"
赵桓点了点头,随即问道:"对了,这军报是何时到的?"
"回官家,"吴敏答道,"昨夜戌时传到兵部,臣连夜核实印信无误,确认情报属实后,一早便来请求面圣呈报。"
"嗯,你做得对。"赵桓沉吟片刻,"此事关乎边境安危,确实不可怠慢。"
他重新拿起军报,仔细地又看了一遍,心中暗自盘算着。这次刘法的胜利,来得正是时候。自从河北平定赵构伪朝后,朝野上下都在期待着下一步的行动。而这次西北的胜利,正好可以向天下宣示,大宋不仅在东北战场上威风八面,在西北边陲也同样是威震西方!
"吴尚书,"赵桓抬起头,看着吴敏,"你觉得,朕应该如何赏赐刘法?"
吴敏想了想,小心地说道:"以臣之见,刘副总管此次功勋卓著,当得重赏。或可……或可晋升其为熙河路兵马钤辖,并赏赐金银、绸缎,以示朝廷恩典。"
"仅仅如此吗?"赵桓摇了摇头,"朕觉得还不够。"
吴敏有些疑惑地看着赵桓,不知官家还有什么打算。
赵桓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远方的天际,缓缓说道:"刘法此战,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胜利,更是向天下昭示我大宋的决心和实力。朕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无论是金人、夏人,还是其他觊觎我大宋的势力,胆敢挑衅我朝威严者,必将付出代价!"
他转过身来,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传朕旨意,刘法勇猛善战,忠勇可嘉,即日起擢升为熙河路兵马钤辖兼知河州军州事,赏金千两,锦缎百匹,良马十匹!同时,朕要亲自撰写诏书,表彰其功绩,并传示天下!"
"官家圣恩!"吴敏连忙躬身道,"臣这就去拟写诏书。"
"等等,"赵桓摆了摆手,"这诏书,朕要亲自撰写。你去安排,明日早朝时,朕要在朝堂上宣读此次胜利的消息,让文武百官都知道我大宋军威!"
"遵旨!"
赵桓重新坐回案后,提起朱笔,略作思考,便开始挥毫疾书。笔走龙蛇间,一道嘉奖刘法的诏书渐渐成型。
"熙河路马步军副总管刘法,忠勇可嘉,智勇双全。夏贼犯边,杀我军民,法即刻率师讨伐,大破敌军,斩首数百,生擒敌酋。不仅为死难袍泽报仇雪恨,更展现我朝军威,震慑西方。朕甚嘉之……"
写到此处,赵桓忽然停下笔来,抬头看向吴敏:"对了,军报中可有提及,夏人方面有何反应?"
吴敏摇了摇头:"回官家,军报中未有详述。不过想来,夏人遭此重创,必然震惊不小。"
"嗯。"赵桓点了点头,"那就让他们震惊去吧。朕倒要看看,那李乾顺接下来会如何应对。"
他重新提笔,继续写着诏书。心中却在思考着更深层的问题:这次刘法的胜利,只是一个开始。如果夏人不知进退,继续挑衅,那么接下来,恐怕就不是一次小规模的反击那么简单了。
而远在兴庆府的西夏朝堂,此刻正因为这个消息而陷入激烈的争论。赵桓虽然不知道具体情况,但他相信,这次的胜利必然会在西夏引起轩然大波。
至于李乾顺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赵桓倒是很期待看到结果。
外面的秋风轻拂过窗棂,带来一丝凉意。
(http://isfxs.com/book/HGHDJI-20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