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北匈奴西迁后,鲜卑人便开始占据漠北,拥有了广袤且丰富的牧草,对游牧民族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二世纪中叶,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让鲜卑初次完成了统一。
可是没多久,他死了以后,鲜卑各族就再次各过各的。】
【后来,魏武帝曹操将南匈奴从云中郡和西河郡内迁至中原,并且将其分为五部。
分别安置到了并州,冀州和幽州等地,可以说此举将南匈奴对东汉末期和曹魏威胁降到了最低。】
【同一时间,鲜卑出现了个有能力的王,叫轲比能。
他再次统一了东部和中部鲜卑,并积极交好曹魏,让鲜卑实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可是没多久轲比能逝世后,鲜卑各部又独自发展,还时常和中原王朝发生矛盾。】
【西晋时期,鲜卑、匈奴、羯、羌、氐等异族被统治者从境外引入内地,而且数量越来越多。
根据史书《晋书·文帝纪》所记载,当时内迁的异族人口总数有八百七十余万。】
【要知道,西晋太康元年,统一全国后的司马炎调查了全国人口也就才1616万人。
当然这数据肯定是不准确的,因为很多世家门阀隐匿了不少人口。
如果把这些隐匿人口全部算进来,恐怕全国总人口数不会少于2000万。】
【可是这内迁的异族竟然多达八百七十余万,还长期受到西晋高层势力的压迫。
这些异族哪里愿意一直被不当人看呢?哪里愿意一辈子当奴隶呢?】
【于是这些异族人就纷纷起来反抗,并且在华夏北方建立起了他们异族人自己的国度。
比如匈奴人建立了前赵,胡夏等,羯族人建立了后赵、氐人苻氏建立前秦政权,姚氏建后秦政权等等。
华夏北方先后建立起了不少于十六个国度,被历史称为五胡十六国。】
【而鲜卑人在这段时间里建立了慕容诸燕、西秦,南凉,北魏,北周等等国度。
可以说鲜卑人是内迁至中原的五胡中,建立国度最多,影响也最深远的。】
……
随后,萧晨把五胡十六国那段黑暗历史时期北方汉人遭受到的悲惨遭遇给好好科普了一番。
对于五胡十六国以后的朝代来说,这些都是史书上可以看到的,因此他们也没多大感觉。
可是对于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魏武帝等人来说,这简直令他们不能容忍。
那些胡人到底是怎么敢的,竟然如此丧心病狂。
他们已经下定了决心,等他们向外扩张的时候,这些异族,他们绝对不会轻易放过。
西晋元康八年,当穿越到司马睿身上的司马懿看到这里时候,他眸中的怒火已经彻底不可遏制了。
本来他虽然通过“老天爷”的提示,知道西晋最后会被异族所灭。
可是并不知道在华夏北方居然会被这些异族占领,并且在此建立起不少于十六个国度。
最关键是,这些异族竟然敢滥杀汉人,根本不把汉人当人来对待,简直罪无可赦。
司马懿这回算是彻底明白老天爷为什么要把自己送到这时代了。
甚至告诉自己,若是自己不能扭转西晋末年的乱象,他司马懿就会被彻底抹杀。
这一切还都要怪自己这些不争气的后代们。
司马懿脑海中不断想着解决的办法,如今的他没有家人在身边,只能靠自己去改变这一切。
他司马懿就不信了,他能一步步夺取曹魏政权,还夺取不了自己后辈们的政权……
在讲述完了鲜卑以后,萧晨又盘点起了第三个上榜的异族。
【盘点第三个盛极一时的异族——高句丽。】
【高句丽是华夏东北部扶余人高朱蒙建立起来的国度,与棒子国建立的高丽并没有任何关系。】
【棒子国所谓的高丽准确来说,是百济和新罗的后人所建立的,有碰瓷高句丽之嫌。】
【别的不说,高句丽使用的文字是汉语,两千多年后,华夏北方的吉省和辽省都出土过大量高句丽古墓。
这些古墓的墓志铭全部都是用汉语所书写,至于语言的问题,咱们只能说华夏实在太大了,方言太多,太杂。】
【比如说方言最杂,最乱的闽省,很多时候,隔了一座山,或者一条河就听不懂对方说什么话,也是实属正常的。】
【高句丽始建于西汉建昭二年,地点位于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境内。】
【原本这高句丽很小,可以说小得可怜,其都城三治两迁。
最开始在五女山城,乃是高句丽第一个都城,后来由于北部扶余人的压力,不得不迁到了国内城。】
【高句丽定都国内城共425年,算是他们定都最久的都城。
高句丽积极向外扩张,与中原王朝不断产生矛盾,导致他们没少被教训。】
【比如东汉末年,高句丽积极对外扩张,没想到却惹上了辽东太守公孙康,想要将公孙康除掉,公孙康也不是好惹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公孙家族治理下的辽东算是三国时期,独立自治的第四国。
实力虽然比不上曹操,孙权和刘备,可是收拾个高句丽还是轻而易举的。
公孙康暴揍了高句丽一顿,顺带把他们首都国内城给焚毁了。】
【再后来,公孙康之子公孙渊自立为王,魏明帝遣太尉司马懿率军四万进讨辽东,公孙渊抵御失利,与其子为魏军所斩杀。】
【曹魏将原本公孙渊治理下辽东设为了平州,辖辽东、昌黎、玄菟、乐浪、带方五郡。
高句丽也是很不爽,这公孙家族在辽东统治好不容易瓦解了,怎么又来了个更强的曹魏啊。】
【于是高句丽的东川王趁着魏国和蜀汉、东吴交战的时候,袭扰了已属于曹魏的辽东郡。
这回曹魏就不跟高句丽客气了,直接派出毌丘俭东征,要报高句丽袭扰之仇。】
【咱们只能说不作死就不会死,这高句丽东川王也是傻得狠,惹到了不该惹的人,差点令高句丽直接灭亡。】
【第一场战役发生在正始五年,毌丘俭带步骑兵万人出玄菟郡讨伐高句丽。
先后在沸流水、梁口两度大败高句丽东川王,将号称“二万人”的高句丽军诛灭了九成,令东川王落荒而逃。】
【第二场战役发生在正始六年,毌丘俭再次东征,又把高句丽打得丢盔弃甲。
并把东汉初时候就丢弃的临屯郡纳入了曹魏版图,没多久东川王就抑郁而终了。】
【曹魏的两次东征,差点把高句丽打得灭国,得亏了毌丘俭没有南下追入半岛境内。
要不然估计就不是高句丽差点被灭,估摸着半岛上的新罗和百济都要一起遭殃了。】
看到这里的时候,之前原本对曹操叫得最凶的那些高句丽王都不由得缩了缩脖子。
乖乖,这曹魏如此生猛的吗?
太可怕了,动不动就差点把他们高句丽打得灭国,这样的生猛存在,他们惹不起啊。
随即坐在马车上,通过布帘看着天幕的曹操就看到有好几个人在@自己。
【高句丽·东明圣王:@魏武帝(追封),那个……魏武帝陛下,刚才是小王说话太大声了,没吵到您吧,小王这就跟您道歉。】
【高句丽·琉璃明王:@魏武帝(追封),魏武帝陛下,您可千万要大人有大量啊。
小王不是故意要嘲讽您的,您莫要与小王一般见识。】
【高句丽·大武神王:@魏武帝(追封),魏武帝陛下,小王立刻就臣服你们曹魏,您千万别一怒之下,把我高句丽灭了,我们向您道歉。】
……
曹操看着这弹幕,嘴角一顿狂抽,这些高句丽王这么怂的吗?
现在认错认得这么熟练,关键这些家伙认错就认错吧,一口一句魏武帝陛下,这是几个意思???
暂且不说他曹操目前还没有称帝,就算称帝了,魏武帝三个字,那也是谥号啊。
乃是帝王驾崩以后,后世皇帝才会给上的谥号,结果这些家伙一口一个魏武帝陛下。
这是想诅咒他曹孟德快点死吗?果然这些异族的人都不安好心啊。
更何况,他曹孟德现在自认为是个汉臣,这些家伙一直称呼自己为魏武帝陛下是几个意思?
是想要让他曹操被天下人误以为他有不臣之心吗?
曹操冷哼了一声,不爽的在弹幕上回道。
【魏武帝(追封):你们胡说八道什么,曹某根本就不是什么魏武帝,曹某是大汉丞相。
乃是陛下最忠心耿耿的臣子,你们一口一句魏武帝陛下,是想要陷曹某不忠不义吗?
你们这些异族首领都竟然如此陷害曹某,等曹某解决完了手头上的事情,一定要亲自出征高句丽。
不把高句丽灭亡,曹某誓不回许都,你们都给曹某洗干净脖子等着。】
卧槽……高句丽的历代君主心态也是崩了。
你魏武帝的谥号,又不是我们高句丽的君主给你上的,你要是不爽,找你儿子去啊,你找我们干嘛?
连老天爷都说你是魏武帝了,你丫的还装什么呢?你还想说自己不是魏武帝?
摊上这样无耻的家伙,他们还真不是一般的倒霉。
而弹幕不断刷新的过程中,视频依旧在持续着。
【有了曹魏差点把高句丽灭亡的先例后,高句丽就对于中原王朝更替更加敏感了起来,70年后,高句丽重建丸都城。】
【趁着中原大乱的时候,高句丽再次袭击辽东,乐浪和玄菟。
这样时不时打打秋风,然后掳掠一些民众去高句丽,同样又会向南征讨百济和新罗。】
【很快高句丽就空前壮大了起来,尤其是在高句丽·广开土王时期,占领了玄菟、乐浪,使辽水以东的大片土地。】
【当然高句丽扩张也容易遭到来自中原王朝的反击,比如遭受了前燕,北魏等势力攻击。
为了避免再次被灭,所以高句丽在长寿王时期把都城迁移到了半岛的之上。】
【六世纪时期,高句丽达到鼎盛,并且与后来的隋朝爆发了多次大战。】
【隋朝时期,中原王朝实力是很强悍的,可偏偏路途实在是太遥远了。
想要东征高句丽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还要考虑天时地利与人和。
而且此时的高句丽经过了数百年发展,人口已经达到300-500万。
可以说已经算是除了隋朝之外,东亚首屈一指的存在了。
更占据了绝对的天时地利,想要灭亡他们何其困难。】
【隋文帝时期,高句丽平阳王联合靺鞨先发制人攻辽西军事驻地。
虽然被击退了,可隋文帝杨坚非常愤怒,打算好好给高句丽一个教训。】
【于是他派了30万大军,想要水路并进去攻打高句。
可时机没选好,碰上了雨季,道路泥泞,粮草供应不上,军中缺乏食物,又爆发了大规模疾病。】
【海上船只也遭受到大风袭击,导致船只沉没,这也让隋朝第一次大规模征讨高句丽就不了了之了。】
【隋炀帝时期,杨广和高句丽就像是仇敌一样,反正就是不顾一切想要灭亡高句丽。
结果连着三次也没能攻打下高句丽,还导致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致使民不聊生。】
【有人说,隋炀帝之所以要和高句丽死磕,是想要借着高句丽去消耗国内那些世家大族,以维护自己统治。
反正我是没看到世家大族因此灭亡,灭亡的反而成了隋朝。】
【等唐朝建立以后,唐朝皇帝们好像也继承了隋朝对高句丽的恨意。
比如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十九年、二十二年等时期,多次派大军去攻打高句丽。】
【最后高句丽灭亡在了唐高宗李治手里,有小部分逃到了突厥、新罗和百济境内。
大部分高句丽人全部被迁往了内地,防止他们复国。】
【在灭亡高句丽后,李治将其境内分成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多个县,彻底纳入了唐朝版图。
高句丽这样一个存在了七百多年的国度,就消失在了历史长河,其子民也彻底融入到了华夏民族的体系之中,再也不分彼此。
后世也基本没什么人提到自己有高句丽血统,反倒是半岛上那些新罗和百济后人。
他们动不动就说自己是高句丽的后人,我就感觉挺可笑的……】
(http://isfxs.com/book/JHJIJC-8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