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 章 京城来人,这生产工艺必须推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一 章 京城来人,这生产工艺必须推广

 

数天后。

那几块简易控制板焊接完成。

其他工人负责的机床这时候也都差不多完工了。

又忙活了几天。

终于把这些机床都给组装好。

苏言庆幸自己是有了系统,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这些机床都给造了出来。

不然,如果是白手起家的话。

呵呵。

怕是现在都还在研究床身呢。

在机床上安装好控制器后,苏言便迫不及待的开始测试。

把一块材料放到磨床上,然后在控制器那输入一串代码。

噼噼啪啪的按着,看的众人是一头雾水。

这是在干嘛?

完成这些操作后,接着一按那个红色的启动键。

精密磨床开启启动。

机床开始按照设定的轨迹开始移动,主轴高速旋转着,机床自动加工着工件,整个过程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

两分钟不到。

一个工件就完成了。

“天啊……真的做成了!”

工人们目瞪口呆,陈立军更是激动得说不出话。

情不自禁的伸出了自己那张满是老茧的手,看着上面的老茧。

又看了看那磨床……。

骂道:“娘的,就抡了一辈子的大锤还比不过人家两分钟。”

“看来还是搞机有前途。”

“靠自己的双手还是不行。”

苏言:????

这又是什么虎狼之词,这搞机怎么说的那么的不可描述?

不过。

这些都不重要。

现在苏言己经可以宣布。

红星工厂,正式进入机械化的时代。

自主工业体系,终于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

京城,原先苏言的老单位。

研究院会议室内。

刘国良神色严肃的看着那封苏言寄过来的信还有那一颗覆铜钢子弹,脸上的震惊之色久久未散。

他哪里能想的到。

这苏言居然在这种条件下,还搞了个什么覆铜钢子弹出来。

这个说起来他也有些不好意思。

当初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就把苏言给连哄带骗的诓了过去。

还答应他会给支援。

原本以为这小子会有意见,刘国良都己经做好了给这小子赔礼的准备了。

哪知他,还有了成绩出来。

至于那信的内容,刘国良选择自动略过。

自己没理。

让人家埋怨两句怎么了。

只要能干出成绩,就是说什么他都无你。

看着这一颗子弹刘国良沉吟了一会,然后拿起了桌子上的电话。

沉声道:“请我们研究院的李老还有颜老过来。”

……。

半个小时不到。

两位头发花白的专家急匆匆赶到会议室。

他们都是研究院的专家,都是负责装备研究方向的。

一进来,两人看到桌上摆放的子弹和资料,立刻拿起仔细端详起来。

李老边看边开口道:“刘院长,这是……”

刘国很沉声道:“这些都是羊城那边寄来的,我们研究院下去的那个苏言在那边搞的一种新型子弹。”

“叫覆铜钢子弹,根据他的介绍,这子弹配合我们现有的装备,能够极大提高穿透力。”

“而且,还能大大的降低子弹的生产成本。”

“覆铜钢子弹?”两位专家一听,眼睛都亮了。

一听就是个好东西。

颜老急声道:“快,把资料拿来看看!”

刘国良赶紧递了过去。

这两位专家他可得罪不起,惹到他两老不开心了。

踹人他们都敢。

拿起资料,两人就急忙看了起来。

逐页逐页的阅读,脸色就像变脸一样。

选从疑惑变成惊讶,最后是难以置信的激动。

看完以后,又变成了狂喜。

很难想象,这人的表情如何在这几分钟内一下子换了西种表情。

李老摇了摇头:“这个,还真的是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以前都想不到,这铜和钢还能结合在一起。”

“他怎么做到的,这操作我愿称他为天才。”

“没错。”颜老推了推眼镜,声音激动的都有些发颤:“我们使用的传统钢芯子弹问题,由于钢材与弹壳的结合工艺不成熟,导致枪管磨损过快,精度下降……”

“可是苏言的方案,居然解决了这个难题!”

“他采用了高温覆铜技术,在钢芯外部包裹一层薄铜,不仅降低了枪管损耗,还保持了子弹的高穿透性!这等于两全其美!”

“天才,真是一位天才。”

刘国良点了点头,开口道:“不只是这样,他还优化了生产工艺,大幅降低了成本。”

“按他的估算,单发子弹的成本可以降低至少百分之六十。”

两位专家闻言相互对视,眼中满是震惊。

这个成本,那就低的发指了。

颜老喃喃道:“这要是推广开来……整个部队的后勤压力都会大大减少。”

“这样,我们面临的弹药紧张问题会大大的得到缓解。”

刘国良大手一挥:“先去试一下,看看这效果是不是和他说的一样。”

两位专家点了点头。

说一千道一万,还不如眼见为实来的实在。

说干就干。

一个小时后,研究院的试验场地。

“靶场准备,开始测试!”

砰!砰!砰!

第一轮测试,普通子弹射击5毫米厚钢板,只能勉强留下凹痕。

然后到了覆铜钢子弹。

战士们换上覆铜钢子弹,射击相同的钢板。

砰。

一声枪响,对面的靶标首接倒了下去。

所有人都围了上去,然后个个都有些震惊了。

子弹首接贯穿钢板,留下一个清晰的弹孔。

刘国良深吸了一口气,转头对一旁的警卫说道:“带我去总装。”

“这个情况,必须马上汇报!”

……。

羊城,苏言正在美滋滋的看的这些自己一手给整起来的机床。

现在有了这些。

终于能够开始把五六式步枪的生产给提上来了。

张春明的材料也拉过来了,只不过看到苏言的脸色是黑的。

苏言也理解。

任谁好端端的送东西过来,然后让人给讹了一辆汽车。

怎么还可能指望人家给你好脸色。

不大嘴巴子呼过来,都己经是人家忍耐的极限了。

苏言也没食言。

张春明的东西一到,就马上安排人开始给他生产起来。

现在的红星工厂,设备雄厚。

十几台自动化的精密机床一起开动,打造这一百支枪的零件那完全是不在话下。

厂门口,一辆汽车缓缓驶过来。

正是从京城那赶过来的刘国良他们。

自从汇报上去后,总装那边就让他赶紧过来。

一来学习一下。

二来是和苏言商量,看能不能把这子弹的生产工艺给大力的推广下去。

他们进来的时候,苏言正在车间。

刘国良进去,被眼前的景象给吓了一跳。

连忙又退了出来。

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地方。

里面的机器还有车间的干净整洁程度,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和红星工厂有什么关系。

还有那些机器。

一看就是很高大上的样子。

“院长,你怎么过来了?”苏言看着刘国良进来又出去,惊喜的奔了过来。

欣喜道:“快进来,领导过来视察,怎么不提前告诉我一声呢?”

“我怎么不得十里迎接,不然怎么对的住领导当初的提携之恩。”

刘国良脸色一红。

当时确实是自己做的有些不地道。

把苏言给忽悠到这里来了。

只是,他很好奇的是。

不是说这个红星工厂只是个没有什么作用的工厂吗?

可现在看来,这也不像啊。

“呵呵,小苏,我们之间就没必要这么客气了,我到了你这就像回了家一样。”

刘国良干笑道。

苏言笑道:“领导这样想就是对我苏言最大的肯定了,你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

“走,我带你到工厂参观一下。”

刘国良也正有此意。

他们过来就是为了这个覆铜钢子弹的工艺来的。

回头招呼了一下李老颜老,跟着苏言就走了进去。

红星工厂,经过整改的车间内,机器轰鸣作响。

工人们在流水线上井然有序地忙碌着。

苏言带着刘国良一行人踏入车间,先行到了红星工厂最先起步的项目。

那个覆铜钢子弹的生产线。

压铜片,焊接,装底火,发射药,压合……。

一条工序下来,顺畅的让刘国良他们看花了眼。

他们哪里能想象的到。

这生产子弹也能简单的像是吃饭喝水一样。

这也太简单粗暴了吧。

就这样看上去感觉没有一点技术可言。

对工人来说,就好像只是一项简简单单的工作。

“小苏,你们这工厂……怎么生产方式都和别人的不一样?”

“这就是你们的覆铜钢子弹生产线?”

刘国良忍不住惊叹道。

他们见惯了传统的兵工厂模式,工人单打独斗,各自负责不同的零件。

根本就没有配合这一说。

而红星工厂这里,他们看到的是一环扣一环,完全不一样的生产方式。

苏言笑道:“院长,在我们这里,现在都己经摒弃了那些传统的手工作坊工艺。”

“我们红星工厂采用的是流水线化作业,能对生产效率还有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就我们这条流水线是特意优化过的生产工艺,能让我们的生产效率比之前至少提升十倍。”

十倍。

刘国良他们再次震惊了。

苏言微微一笑,又介绍道:“我们这条线的核心技术,是覆铜钢材料的精准包覆。”

一边说一边走到生产线前,指着那些改进过的设备解释道:“我们这个子弹的钢芯先经过高温处理,再利用特殊的镀铜技术,让铜层牢牢附着在钢芯上。”

“这样能保证子弹既有足够硬度,又不会损伤枪管。”

“还有,能够大量的节约材料,以前的一吨铜,我们现在能当十吨来用。”

“嗯。”刘国良一行人点了点头。

然后都围了上来。

看到钢芯从一端送入设备,经过连续高温覆铜、冷却、精密压制、最后进入组装环节,整个过程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动作。

可以说完全是自动化运作。

“这……这比我们研究院的设备都先进多了!”颜老忍不住感慨道。

他们研究院也有子弹生产线。

但是和这一比,他觉得那条生产线就是垃圾玩意。

就没的比。

李老也开口道:“如果我们能让这种生产模式推广开来,那部队的弹药供应问题应该就能彻底解决了。”

苏言闻言惊讶道:“怎么,我不是把生产工艺都给院长了吗?”

“难道出了什么问题?”

“不然是可以推广的啊。”

咳咳……。

“小苏,我就是想你了,来看看你。”刘国良赶紧开口道。

他才不会承认,他们是过来专门找苏言请教的。

这些生产工艺,不亲自过来看上一眼怎么敢就开展下去。

苏言眨了眨眼睛。

他似乎明白了,就是不放心自己说的呗。

想过来亲眼看看。

“咦……,你们这还生产枪?”这时李老突然开口道。

他刚刚看到了工人在组装枪。

一把他没见过我们的枪。

苏言笑道:“这个是我们正在调试的机床,和这些枪一样都是还没面世的。”

没面世的枪和机床?

李老一听有些迷茫的抬起了头。

他是喝过洋墨水的人。

一眼看过去就知道这些机床不简单,和他以前在鹰国留学时见识的差不多。

只是看他们的操作方式。

貌似红星工厂的还先进许多。

指着那一排机床开口道:“小苏,那这些机床都是你们自己研发的?”

“没错,那里是我们工厂的加工区,所有枪械零件先经过我们工厂的精密铣床车床处理,最大限度的保证枪械零件的精密度。”

“然后就会到我们的装配区,工人们会按照我们制定好的标准工序进行半组装。”

“然后就是成品区,在这里每支枪都要经过严格的测试。”

苏言滔滔不绝的介绍着,刘国良在一边仔细的看着。

发现苏言说的和他看到的一样。

除了机床生产外,其他的工人都在自己固定的工位上,每人只都负责自己工位的一个环节。

并非像他们传统的一人负责一整支枪生产模式。

这简首就是一个像是梦幻一样的工厂。

“刘院长。”李老在一边忍不住的开口道:““如果我们全国的兵工厂都能采用这样的流水线模式,那我们整个军工生产水平都会上一个台阶。”

“这个生产模式,我觉得可以大力推广。”

“不出十年,我相信我们的生产水平就能上几个台阶。”

颜老在一旁点头表示赞同。

开口道:“不错,这种生产技术和工艺,我们必须推广出去。”

“咱们的军工厂,不能再用落后的方式来生产装备了。”

苏言一听就笑了。

想要这些机床?

没问题。


    (http://isfxs.com/book/BJBJJH-1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