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点了点头。
秦桧还在擦着额头冒出的虚汗。
岳飞退回群臣中间,没有看万俟卨多余一眼。
万俟卨心中发狂:岳飞,当初你就是这么轻视我!我就那么让你看不起么?你给我等着。
绍兴元年,盗匪曹成在荆湖带作乱,当时万俟卨避乱于沅、湘一带。
曹成带领一帮土匪攻至沅州城下。
万俟卨召集城中有钱有势的人和青壮年,亲自督导守护城池。
曹成久攻不下,因自身粮草短缺退走。
万俟卨因此被任命为湖北转运判官,又改任为提点湖北刑狱。
论做事的能力,万俟卨并非庸才,但这是一个典型的小人。
万俟卨不但喜欢胡乱构陷自己的上司,在贪腐之途上也是一骑绝尘,颇有张俊张蝗虫的风范。
岳飞担任荆湖宣抚使,奉旨出兵沅、湘一带,见到了己升任提点湖北刑狱的万俟卨。
岳飞是什么人?典型的爱憎分明,眼里容不得沙子。
当日万俟卨见岳飞时,岳飞就没理他,把万俟卨万大人晾在当场。
对于人品官德坏得名声在外的家伙,在岳飞心中,不理他们就算给他们面子了。
可万俟卨哪里受过此等委屈?
在大宋重文轻武的大环境下,万俟卨见到很多军中高官都是高人一等,哪个敢如此蔑视他?
岳飞偏偏就这么做了。
这相当于在万俟卨幼小脆弱的心灵上狠狠扎了一刀。
岳飞完全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可万俟卨暗中发誓,一定要与岳飞不死不休。
万俟卨代表着官场上的一类人,那就是越是小人,越在意他人的看法,越在乎那些所谓的“虚名”,明明是小肚鸡肠,却在下属“海纳百川”的奉承中洋洋自得。
当有人刺破他的痛处时,这人真的会拼命的。
万俟卨不知道的是,在他心中暗暗对岳飞发狠时,龙椅上的刘禅也在冷冷看着他:万俟卨,你等着,半年之内,我一定宰了你,以告慰那个世界岳飞的在天之灵,也让这个世界的鹏举再无后顾之忧。
原本刘禅还想看看万俟卨这些在后世遗臭万年之人的表现,看他们有没有改变的可能。
现在他算是看明白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再给万俟卨、王次翁、秦桧这些人一万次机会,他们还会选择卖国求和,还会选择诬陷岳飞和韩世忠。
既然如此,那就找机会把这些人彻底除掉,免得留下隐患。
万俟卨所奏之事己经被刘禅一一驳回,算是铩羽而归,还搭进去了自己一年的俸禄。
接下来,该殿中侍御史罗汝楫了。
“鹏举把自己舅舅的心脏剖了出来,还将其剁碎,竟有此等事么?罗卿,还请你为我等解惑。”刘禅问道。
罗汝楫看了看己经退回群臣班列的王次翁和万俟卨,心内有些打鼓:今日之官家,给人一种不好相与的感觉。
但到了如今这般地步,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据罗汝楫所说,岳飞当上通泰州镇抚使后,他的舅舅姚某,仗着是岳飞的亲戚,在地方上为非作歹,骚扰百姓。
岳飞一开始还念及亲情,听了母亲的劝告,没有重惩这个舅舅。
谁能想到,这个舅舅姚某不但不知悔改,反而心存歹意。
一天,姚某趁岳飞押送马匹的机会,突然回马一箭首指岳飞。
好在这一箭只射中了马鞍,要不然岳飞肯定就命丧当场。
岳飞当场擒获姚某,当着众将士的面,掏出随身佩刀,把姚某的心挖了出来。
然后还不解气,把心剁得稀巴烂,以此来整顿军纪。
“……整个过程血腥至极,毫无人性可言,如此残暴之人掌兵,非我大宋之福啊。”罗汝楫道。
刘禅紧皱眉头:“罗卿,我来问你,岳飞个人武艺如何?”
罗汝楫道:“大宋军中,除了岳云和杨再兴,单论个人武艺,岳飞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刘禅问道:“若是你来偷袭鹏举,你会选择在他身后偷袭,还是先跑到他前面,然后再回身射箭?”
罗汝楫回答得有些结巴:“臣……臣会选择从……背后偷袭,那样子成功的概率会……大一些。”
刘禅道:“但凡不是白痴,都会选择从背后偷袭。你口中的鹏举的舅舅姚某,他是白痴么?还有,编故事也编得像点儿,姚某?鹏举的舅舅究竟叫什么名字?”
罗汝楫扭头,望了岳飞一眼。
刘禅被气乐了:“朕问的是你!你看鹏举干什么?”
罗汝楫低头道:“臣……只是听说过这件事,并不知道岳飞的舅舅叫什么名字。”
刘禅紧追不舍:“又是听说?没有证据?”
罗汝楫奏道:“此乃臣之过失。但岳飞骄横不止于此,建炎三年,金兵南下侵略我大宋,建康失守。刘经、扈成、岳飞等将领带着军队驻扎在茅山,在这期间这些人将茅山洗劫一空。”
“岳飞他号称自己的军队‘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却纵容手下洗劫茅山,这分明是沽名钓誉!”罗汝楫的声音提高了不少,他认为这件事肯定没错,一定能戳到岳飞的软肋。
刘禅笑了笑:“罗卿当真是有精力,这些陈年旧账翻得还挺清楚。你想要回避你奏禀的第一个问题么?”
罗汝楫道:“臣不敢,岳飞舅舅姚某之事,确实是臣失察。”
刘禅道:“好,罗卿认账就好。朕想说的是,哪怕你说的是真的,朕也只会认为鹏举铁面无私,军纪严明。”
岳飞听到后,眼睛发红,官家啊,臣这些年所受诬陷与污蔑从未断过,但只要有您的谅解和支持,臣觉得一切都值了。
其他人听到刘禅此话,均在心中升起了疑惑:官家和岳飞前些日还在闹矛盾,这几日为何转变会这么大?这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刘禅没有时间理会这些人在想什么,继续道:“那我们就来说说罗卿所奏茅山之事,据朕所知,鹏举并未参与当年洗劫茅山之事。”
罗汝楫道:“臣有人证、物证。”
刘禅有些无语,好,你小子非要自己找不痛快,那就来吧,我成全你:“请罗卿将证人、证据呈上来吧。只是,朕这里也有证人,我们一并做个见证,如何?”
罗汝楫心中感到诧异,官家何时也有当年的证人或证物了?
他只能顺着刘禅画下的道来继续走下去。
刘禅叫过来小太监王晋锡,让他去请早早等候的张椿龄和小道士。
这二位可是实打实的茅山传人。
罗汝楫带来的证人和所谓的证物,不会是张椿龄的那个弃徒吧?
若果真如此,那可太有乐子了。
(http://isfxs.com/book/ECEIHI-8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