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可以抹平一切,塘市从满目痍疮到生机勃勃,不过短短数月。
曾经被摧毁的房屋己被崭新的建筑替代,街道上车水马龙,人群熙熙攘攘。
街角的国营饭店,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准备食材,煮出的面依旧劲道,汤头依旧浓郁。
店里坐满了食客,有穿着工装的工人,有背着书包的学生,大家吃得满头大汗,脸上洋溢着满足。
不远处的工厂里,机器轰鸣声不断,工人们干劲十足。工厂的烟囱里冒出的不再是滚滚浓烟,而是象征着希望的白色蒸汽。
百货大楼的空地上热闹非凡。老人们坐在树下谈天说地,孩子们在一旁嬉笑玩耍。
塘市,这座曾经饱受苦难的城市,如今己脱胎换骨,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正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
有人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能抚平一切创伤。
但塘市的重生,又何止是时间的功劳。在这背后,是无数人的默默付出。
有那些日夜坚守在重建一线的工人,他们用双手搬起一块块砖石,搭建起城市的新骨架。
有那些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他们为受灾群众送去温暖与关怀,给予他们重新生活的勇气。
还有原来的塘市居民,从没有放弃这片土地。
这些 ,徐小小都没能亲眼目睹,早在外国救援返航的时候,她就被勒令回广。
1976年9月9日早晨,徐小小顶着两个黑眼圈走进外交部大楼。
"徐科长回来啦?"门卫老张从《参考消息》后面探出头,"您可算回来了,这几天外交办乱套了。"
徐小小心里"咯噔"一下:"又出什么事了?该不会日国渔船又撞..."
"那倒没有,"老张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是你们科新来的实习生,把给田中一郎的抗议照会写成感谢信了!"
徐小小眼前一黑。
推开外交办办公室的门,徐小小差点被浓烟呛个跟头。
老熟人赵卫国正叼着"大前门",在打字机前奋战,桌上堆着半人高的文件。
"徐科长!"赵卫国"啪"地站起来,军绿色上衣别着五枚首席像章,"我正在重写第三十七稿抗议信!这次保证让日国帝国主义闻风丧胆!"
徐小小瞥了眼废纸篓里的草稿,开头写着:"尊敬的帝国主义走狗..."
"小赵啊,"徐小小揉着太阳穴,"外交文书要讲究'有理有利有节'..."
"我知道!"赵卫国激动地拍桌,"所以我加了个'但是'!"
是哪个煞笔东西,把这狗东西调到她科室来了。麻痹,爷爷是开国元勋,外家是外交官家族,两家的基因是突变了吗?生出来这么个傻缺…太der了…。
他不是在工厂干的好好的,是谁请来了这座大佛,是谁…到底是谁…
中午在食堂排队时,徐小小感觉有人捅她后背。回头一看,是苏联科的玛丽娜。
"徐!"玛丽娜用俄语小声说,"听说你们科来了个'革命小将'?"她眨眨眼,"我们安德烈同志说,那孩子昨天在资料室,把《中日联合声明》当废纸折了纸飞机。"
徐小小一口冬瓜汤喷出来:"飞、飞哪儿去了?"
"正好落在来访问的日本记者团桌上。"玛丽娜做了个抹脖子动作,"你们副部长脸都绿了。"
徐小小此时杀人的心都有了。赵卫国亡她心不死啊!!!这狗东西必须,马上从她科室里滚出去。
下午三点,徐小小被叫进副部长办公室。副部长正在用印着"为人民服务"的搪瓷缸喝降压茶,看来也被气的不轻。
"小徐啊,"副部长叹气,"交给你个任务。明天日本贸易代表团要来,你带那个...那个..."
"赵卫国?"
"对!带他去接待,千万——千万!——别让他说话!"
徐小小灵机一动:"要不我带他去参观'首席纪念堂工地'?那儿有解放军站岗,他肯定老实。"
副部长眼睛一亮:"好主意!记你一功!"
副部长提起赵卫国同志也是头大,这位背景太强,突然空降到外交部,一张嘴惹得周围人都不想和他搭班子。
没办法他只能把人调到徐小小科室去,谁让她当时不在呢?这烫手山芋谁接手,谁倒霉。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不怕二代玩物丧志,就怕二代踌躇满志。认真起来的赵卫国同志吓死个人了…顶不住啊…
赵卫国同志,又真诚又努力,就是天赋不行,实在不是干外交的好苗子,要想个办法退回去,这搅屎棍搅和能力太强了,留不得,留不得啊!!!
第二天,徐小小带着找卫国来到纪念堂。果然,看到持枪站岗的解放军,郑卫国立刻挺首腰板,规规矩矩。
参观完出来时,赵卫国突然拽住徐小小:"科长!我发现个特务!"
"啊?"
"就那个戴眼镜的日本人!"赵卫国指着远处一个正在拍照的游客,"他刚才用日语说'这里真伟大',肯定是反话!"
徐小小定睛一看,差点晕过去——那是日本《朝日新闻》的资深记者山本!
"小赵啊,"徐小小挤出一个笑容,"你知道'糖衣炮弹'吗?"
"知道!要剥开糖衣,吃掉炮弹!"
"...今天午饭我请你吃糖醋排骨…"
徐小小觉得她是世界上最能忍的第三个人:勾践,司马懿和她徐小小。
一周后,徐小小忍无可忍,联合所有的科室人员终于把赵卫国连哄带骗的塞进了"五七干校"学习班。
其中过程不提也罢。都是泪。
回办公室路上,她听见广播里传来哀乐。
".…..伟大领袖….."
徐小小愣在原地。1976年的秋天,风卷着落叶扫过外交部斑驳的墙壁。
她知道,这个多事之秋,自己又要无休无止的加班了。
"徐科长!"小张气喘吁吁跑来,"刚接到通知,日国首相要..…."
"知道了,"徐小小平静地整了整衣领,"把我的搪瓷缸装满茶,这次恐怕得熬通宵了。"
(http://isfxs.com/book/EIHCJJ-10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