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课程是模拟外交谈判,徐小小被分到日本组。她用流利的日语扮演日国代表,连授课老师都频频点头。
结束后,她注意到张明德阴沉的表情。
培训第三周,徐小小终于获准参加亚洲司的例会。作为刚来的新人,她只能坐在角落做记录。
会议讨论的是日国一个经贸代表团即将访华的事宜。
"日方提出要参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这不符合规定。"一位中年干部说,"那是重点军工单位。"
"但他们承诺带最新机床技术来交换。"另一个人反驳。
争论间,谢明远突然开口:"徐小小同志,你怎么看?"
会议室瞬间安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角落里的徐小小。她没想到谢老师会点名,手指不自觉地捏紧了笔记本。
"我认为...可以有限度地开放部分车间。"她声音不大但清晰,"既展示我国工业成就,又保护核心技术。同时明确要求日国兑现技术转让承诺。"
谢明远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具体方案呢?"
徐小小深吸一口气:"比如只展示装配线,不开放发动机车间;要求日国先提供部分技术资料作为诚意..."
她说完,会议室里有片刻沉默。然后谢明远点点头:"思路不错。小王,按这个方向拟个方案。"
散会后,徐小小正收拾文件,一个声音在身后响起:"不愧是谢司长的得意门生。"
她转身,看到一位六十岁左右的男子,灰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眼神锐利如鹰。
"赵副部长好!"周围的人纷纷问候。
徐小小这才意识到面前是谁——赵志国,外交部副部长,分管干部工作,以严厉著称。
"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赵志国打量着她,"但外交工作讲究的是纪律和程序。烈士子女更要以身作则。"
徐小小感到一阵寒意:"是,我一定牢记您的教导。"
赵志国离开后,谢明远走过来:"别太在意。赵副部长是老革命,作风严谨。"
徐小小点点头,但心里明白,自己己经被某些人盯上了。
那天晚上回到宿舍,徐小小发现门缝下塞着一张纸条:"明早七点,东交民巷1号,带上日语词典。——S"
S...谢老师?她将纸条烧掉,灰烬落入搪瓷缸中。窗外,京市的夜空繁星点点,明天会是什么在等待她?
东交民巷1号是一栋不起眼的灰色小楼,门口没有任何标识。
徐小小在晨光中站定,看了看手表——六点五十五分。她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甜香。
门开了,谢明远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今天穿着普通的深蓝色中山装,没打领带,看起来比在外交部时随意许多。
"进来吧。"他简短地说。
屋内陈设简单得近乎简陋。一张木桌,几把椅子,墙上挂着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桌上摆着一台罕见的录音机和几盒磁带。
"坐。"谢明远关上门,拉上窗帘,"日国经贸代表团下周一到京,团长是松本副总裁山田。"
徐小小立刻明白了这次会面的重要性。松本重工是日国重型机械制造的龙头企业,这次访问可能涉及重要技术引进。
"部里决定由你担任主要联络员。"谢明远的话让徐小小手指一颤,"山田点名要去年处理沉船事件的人。"
"我?但我资历不够….."
"正因如此。"谢明远打断她,"新人没有固定派系标签,日方觉得年轻人更可信。这是你的机会,小小。"
他从抽屉里取出一叠文件:"这是代表团成员背景资料,必须今天背熟。特别注意技术顾问小野昭,他是真正的决策者。"
徐小小接过文件,纸张上还带着油墨味,显然是连夜打印的。
她翻开第一页,看到山田的照片——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眼神锐利,嘴角下垂。
"还有这个。"谢明远推过一张纸条,"记住上面的问题,找机会让小野回答,但不要显得刻意。"
徐小小扫了一眼纸条,上面写着几个专业术语:数控机床、液压系统、焊接工艺。
"记住,这次访问表面是经贸交流,实质是技术摸底。"谢明远的声音更低了,"日国人在技术上留一手,我们必须看透他们的底牌。"
离开东交民巷,徐小小首接去了外交部图书馆。她在满是灰尘的技术期刊区待了一整天,恶补机械制造术语。
傍晚回到宿舍时,眼睛酸涩得几乎睁不开,但脑海中己经装满了齿轮参数和生产线流程。
接下来的一周,徐小小像上了发条一样忙碌。
陪同路线踩点、准备会谈材料、背诵每个代表团成员的背景资料。
她甚至找到了一汽的平面图,研究哪些区域可以开放,哪些必须回避。
周日晚上,徐小小正在宿舍最后核对接待流程,敲门声响起。
"徐科长,有你的信。"是宿舍管理员的声音。
信封上没有署名,里面只有一张纸条:"明天参观时,注意山田的右手动作——他紧张时会摸手表。张。"
徐小小皱眉。这是张明德的字迹,他为什么帮她?还是另有所图?她犹豫片刻,还是将这条信息记在了心里。
周一早晨,北京晴空万里。徐小小穿着新做的藏青色套装,头发一丝不苟地别在耳后。她提前一小时到达机场,再次确认接待流程。
"紧张吗?"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徐小小转身,看到谢明远不知何时己经站在她身后。
"有点。"她老实承认,"怕术语翻译出错。"
谢明远罕见地笑了笑:"记住,外交不是同声传译比赛。听懂弦外之音比准确翻译更重要。"
飞机准时降落。当山田带着十二人代表团走出舱门时,徐小小己经调整到最佳状态。
她上前一步,用流利的日语问候:"欢迎来到华国,山田先生。我是外交部联络员徐小小。"
山田略显惊讶地打量着她:"徐小姐比我想象的年轻。"
他转头对随行人员说,"这就是去年处理'樱花号'船员的那位负责人,能力不可小觑…"
(http://isfxs.com/book/EIHCJJ-10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