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诚站在落地窗前,手里端着的咖啡己经凉透。楼下的车水马龙在暮色里晕成一片模糊的光斑,他的目光却落在电脑屏幕上——那是海外市场部刚传来的调研报告,红色预警标记在"东南亚市场准入限制"几个字上格外刺眼。
"林总,您找我?"苏明慧抱着笔记本敲门进来,发梢还沾着会议室的空调冷气。她今天穿了件浅灰西装裙,袖口别着枚银色胸针,是上周员工生日会上大家凑钱送的,说是"职场幸运符"。
林诚转身把报告推过去:"看看这个。我们在东南亚的调研做了三个月,表面看当地制造业成本比国内低30%,但海关文件显示,进口设备要交15%的特别关税,还有劳工本地化比例要求——至少60%的一线工人得是本地户籍。"他指了指最后一页,"更麻烦的是,印尼那边新出台的环保法规,要求工厂必须配备废气净化系统,单这一项就能吃掉20%的利润。"
苏明慧翻页的手顿住,指甲盖大小的碎钻在台灯下闪了闪:"上周五我找海关的朋友聊过,他们内部有个'绿色通道',但需要本地企业做担保。我们之前谈的那家代工厂,老板是华人,说能帮忙牵线,但条件是要我们把30%的订单分包给他表弟的公司。"她忽然笑了,"那表弟的公司注册地在开曼群岛,我让法务部查了查,去年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单。"
林诚伸手揉了揉眉心。窗外的霓虹灯突然刺得他眯起眼——这让他想起三年前在律所加班的深夜,也是这样的灯光,照见合同里藏着的"阴阳条款"。他摸出手机,翻到相册里那张合影:去年公司年会,他和苏明慧被员工起哄拍的,她穿着白衬衫,他套着不合身的西装,两人都笑得很用力。
"明天跟我去广州。"他把手机揣回口袋,"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我约了几个越南和泰国的采购商见面。"见苏明慧要起身,他又补了句,"把你包里的合同范本带上,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广州琶洲会展中心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林诚站在天成集团的展位前,看着工作人员调试最新的智能生产线模型,金属部件在射灯下流转着冷冽的光。他注意到隔壁展位挂着"德国工业4.0合作伙伴"的横幅,两个金发碧眼的技术员正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和客户介绍产品。
"林总,这位是越南最大的家电零售商陈总。"市场部小王挤过来,额角还挂着汗珠,"他说对我们的扫地机器人很感兴趣,但担心售后响应速度。"
陈总穿着深褐色西装,手腕上的金表在展柜的反光里忽明忽暗。他用英语说:"你们的产品在胡志明市的卖场卖得不错,但我需要保证,下单后72小时内能送到岘港的仓库。"他指了指模型,"还有,这个智能模块的故障率,你们能承诺低于0.5%吗?"
林诚接过翻译的话头,用粤语笑道:"陈总在越南做过家电批发?"见对方点头,他接着说,"我们在河内有个合作仓,和极兔速递签了专属物流协议。至于故障率,"他从西装内袋抽出份文件,"这是过去半年国内市场的售后数据,故障率0.32%,我们还额外买了产品责任险,最高赔付50万美元。"
陈总的眉毛挑了挑,接过文件时手指蹭过林诚手背。林诚注意到他无名指内侧有常年握笔的茧,判断对方可能参与过合同谈判——这是个好信号。
"林总,德国那边的史密斯先生到了。"助理小李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林诚转身,看见穿定制西装的老外正盯着展柜里的产品,镜片后的蓝眼睛闪着审视的光。
"史密斯先生是西门子智能家居部门的采购总监。"市场部小王压低声音,"之前我们联系过德国展会,他没来,这次听说我们来广州......"
"林先生。"史密斯伸出手,掌心干燥有力,"我看过你们的专利证书,智能算法部分很出色。"他的目光扫过展柜,"但你们的生产流程认证呢?ISO 9001?还是德国TüV?"
苏明慧适时递上文件夹:"史密斯先生,我们有完整的ISO 9001认证,上个月刚通过TüV南德的工厂审核。"她翻开其中一页,"这是审核报告的英文版,您可以过目。另外,我们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都是博世和三星的长期合作方,质量有双重保障。"
史密斯低头翻文件,钢笔在"环保材料占比"那栏停住:"塑料外壳的再生材料比例是多少?欧盟新出台的《循环经济法案》要求2025年前达到30%。"
"目前是25%。"林诚坦诚道,"但我们和万华化学签了协议,下个月开始使用他们的生物基塑料,比例能提升到35%。"他指了指模型底部的标识,"这是我们的环保认证,您看,己经更新了最新标准。"
史密斯抬头时眼里有了温度:"林先生,我欣赏你的坦诚。"他从西装内袋掏出张名片,"下周我会去上海,如果你有空,我们可以详谈代理协议。"
展会结束时己近黄昏。林诚站在展馆外的广场上,看着晚霞把天空染成橘红色。苏明慧抱着文件跟在他身后,发梢被风掀起几缕。
"今天谈得不错。"他转身说,"越南的陈总答应先下5000台试单,德国的史密斯约了下周见面。"见她点头,又补了句,"不过你知道最麻烦的是什么吗?"
苏明慧想了想:"劳工本地化?还是环保法规?"
"都不是。"林诚望着远处正在拆卸展台的工作人员,"是文化差异。"他掏出手机,翻出张照片——那是上午陈总离开时,他的助理偷偷拍的,照片里陈总正对着展柜里的产品念叨:"这个颜色太素了,越南人喜欢金色。"
"我们打算在下个月推出定制款。"苏明慧笑了,"市场部做了调研,东南亚消费者偏好暖色调,特别是金色和酒红色。"她指了指手机里的设计图,"设计师己经调整了外壳喷漆工艺,成本只增加5%,但溢价空间能有15%。"
林诚的手机突然震动,是助理小李发来的消息:"林总,刚收到印尼海关的通知,我们预定的生产线设备被扣了,理由是'涉嫌侵犯当地专利'。"他皱起眉,"联系那边的律师了吗?"
"联系了,是之前处理过环保诉讼的张律师。"苏明慧快速打字回复,"他说需要我们提供设备的原产地证明和技术参数,明天上午能递过去。"
两人并肩走向停车场,晚风裹着烤肠摊的香气扑面而来。林诚忽然想起什么,停住脚步:"对了,上周人力资源部报了个海外人才招聘计划,我批了。"他从口袋里摸出张纸条,"这是我面试的两个候选人资料,一个是在新加坡做过跨境电商的,另一个在德国大众做过供应链管理。"
苏明慧接过纸条,借着路灯看上面的字迹——林诚的字还是和从前一样,横平竖首,带着律师特有的严谨。"你倒是未雨绸缪。"她抬头笑,"不过先解决印尼的设备问题吧,不然试单都发不出去。"
停车场里,两人的车并排停着。林诚坐进驾驶座,摇下车窗:"明天我陪你去医院复查?上次你说颈椎疼......"
"不用。"苏明慧发动车子,倒车镜里映出她的笑脸,"我自己能搞定。"她踩下油门,红色的尾灯在暮色里划出一道亮线,"对了,下周公司要办多元化发展动员会,你准备发言稿了吗?"
林诚望着车尾灯消失在车流里,摸出西装内袋里的演讲稿。纸页边缘被他翻得卷了角,最上面用红笔写着:"真正的多元化,不是简单的市场扩张,而是让每个地方的员工都能在公司找到归属感。"
手机屏幕亮起,是妻子发来的消息:"女儿今天在幼儿园画了彩虹,说要送给爸爸的新公司。"他盯着照片里歪歪扭扭的彩虹,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晚风掀起他的西装衣角,远处传来展馆闭馆的广播声。林诚发动车子,汇入车流。前方的路灯依次亮起,像一串被串起的星星,在暮色里明明灭灭。
(http://isfxs.com/book/EJDCI0-11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