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集团顶楼的落地窗外,晚霞把城市的玻璃幕墙染成暖金色。林诚站在会议室窗前,手里捏着刚打印的《企业社会责任白皮书》,纸页边缘被指尖压出细密的褶皱。身后传来苏明慧的高跟鞋声,她抱着一摞文件,发梢还沾着刚从环保局回来的风尘。
"刚才和市生态环境局谈完,他们对我们提出的'绿色供应链'计划很感兴趣。"苏明慧把文件搁在会议桌上,封皮上"天成集团2024社会责任行动方案"的烫金字还很新鲜,"王局长说,只要我们能带动三家上游供应商完成排污改造,就给我们申请省级绿色企业的专项补贴。"
林诚转身时,阳光正落在他镜片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这正是我想说的。上周多元化委员会提交的报告里,新能源板块的投入占比己经超过30%,是时候让社会看到,天成赚的不是带血的利润。"
会议室里坐着各部门负责人,周婷翻看着方案,手指在"乡村教育帮扶"那页停住:"林总,我们在云贵山区建的希望小学,校舍图纸我看过三次了。上次去当地调研,有个小女孩拉着我的手问,'姐姐,这里的教室真的会有暖气吗?'我现在想想还心疼。"
"所以这次我们要把'硬件+软件'一起做。"林诚抽出一份附件,"除了翻建12所村小,还要给每个学校配多媒体教学设备,联系师范院校定向培养支教老师。财务部算过账,这部分预算占总利润的2.3%,不会影响正常运营。"
技术部总监老陈推了推眼镜:"环保这块我得表个态。上周刚给东莞工厂装了新的废气处理系统,成本涨了8%,但检测报告显示排放达标率从78%提到了99%。我把设备供应商的联系方式给了公益组织,他们说可以合作搞'企业认养绿地'活动——员工捐步数,公司匹配树苗,还能挂天成的牌子。"
"这个主意好!"市场部小妹眼睛发亮,"上次团建爬山,大家都吐槽公司楼下的绿化带光秃秃的。要是能在郊区建个'天成林',周末组织员工去种树,既能做公益又能团建,多双赢!"
苏明慧翻开另一份文件:"法律层面我查过了,《慈善法》和《企业所得税法》都支持企业公益性捐赠抵税。我们打算成立独立的社会责任部,由HR和法务派专人对接,确保每笔善款都能追根溯源——上个月审计部老张还说,去年捐给灾区的物资有批账对不上,这次必须杜绝。"
会议室里渐渐响起讨论声。林诚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想起三年前刚回天成时,陈志远拍着他肩膀说的话:"小诚啊,企业生存靠利润,但活得久靠人心。"那时候他只当是老董事长的场面话,如今才明白,所谓商道,从来不是赚快钱的权谋,而是扎深根的担当。
"散会前说两句。"林诚敲了敲桌子,声音轻却清晰,"下周三我、苏经理、周总监去云贵山区实地考察,自愿报名的员工可以同行。另外,社会责任部的招聘启事今天发出去,我要找有温度的人——懂法律、会算账,更重要的是,愿意蹲下来听孩子说话。"
三天后,林诚的越野车碾着碎石路往云贵山区开。副驾上放着给当地小学买的文具,后车厢塞着二十箱过冬的棉衣。苏明慧举着手机拍窗外的梯田,镜头突然晃了晃:"前面那排土坯房,应该就是我们要找的大寨小学了。"
车停在村口,几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从篱笆后面探出脑袋,其中一个穿着红棉袄的,手里还攥着半块冻硬的土豆。林诚刚下车,她就奶声奶气地喊:"叔叔,你们是来给我们送糖的吗?"
"我们是来送学校的。"林诚蹲下来,和她平视,"以后这里会有新教室,有暖气,还有好多哥哥姐姐给你们讲故事。"
小女孩歪着头,冻得通红的鼻尖动了动:"那...能给我也讲个故事吗?"
苏明慧从后备箱拿出准备好的绘本,翻到《小王子》那页:"从前有个来自B612星球的小王子,他有一朵骄傲的玫瑰......"
这时村主任老杨头拄着拐杖赶过来,裤脚沾着泥:"可算把你们盼来了!去年林总派人送的那批冬衣,娃们到现在还穿着——山里风大,娃娃们的手冻得像胡萝卜似的。"他搓着粗糙的手掌,"教室的事儿,俺们村的老少爷们都记着呢。上回开村民大会,七十岁的王奶奶把她压箱底的金镯子都捐了,说要给娃娃们买黑板。"
林诚跟着老杨头往村里走,路过一片荒草地时,他停住脚步:"杨叔,这片地能不能租给我们?我们想建个小型图书馆,再弄个电脑教室。"
"成!成!"老杨头激动得首拍大腿,"这地荒着也是荒着,俺们村的小崽子们,好多连县城都没去过。要是能上网课,说不定能考上大学哩!"
当天夜里,林诚和苏明慧住在村小的旧校舍里。漏风的窗户灌进山风,床板上铺着薄被,却比想象中暖和。苏明慧翻看着笔记本,上面记满了白天和孩子们的对话:"有个叫阿强的大男孩,说想学修拖拉机,这样就能帮家里种更多玉米;还有个叫小满的女孩,她的梦想是当医生,因为奶奶生病时,村医说要翻三座山才能找到药。"
"你看这个。"苏明慧指着手机里的照片,是白天拍的教室——墙皮脱落的墙上贴着学生们的画,歪歪扭扭的太阳下,几个小人手拉手站在教室前。"这些画我让人扫描了,明天发给设计部,做成我们的公益宣传册。对了,市场部小妹刚才在群里说,她朋友圈己经有三十多个朋友转发我们的招募信息了。"
林诚望着窗外的星空,突然笑了:"你发现没?咱们以前总觉得社会责任是成本,现在才明白,它是品牌最好的护城河。上次环保局王局长说,有家外企听说我们的绿色供应链计划,主动找上门谈合作——他们看重的不只是我们的技术,更是我们'靠谱'的口碑。"
苏明慧合上笔记本,目光落在床头的文具盒上,里面躺着孩子们硬塞进来的野菊花:"我昨天和法务部说了,以后所有对外合同里都要加一条'社会责任条款',合作方必须和我们签署环保、公益方面的承诺书。倒不是为了约束别人,是想告诉市场:和天成合作,你赚的不仅是钱,还有一份安心。"
三个月后,天成集团"星火计划"启动仪式在省体育馆举行。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云贵山区的新教室、东莞工厂的废气处理系统、员工们在"天成林"种树的画面。林诚站在台上,看着台下坐满的员工、合作方代表和媒体记者,声音有些发颤:
"有人问我,企业做公益是不是作秀。我想说,秀一次容易,秀十年难。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不是要展示做了多少好事,而是要宣布:从今天起,天成的每一笔利润里,都有2%要用来反哺社会。这不是慈善,是我们对未来的投资——投资一群眼里有光的孩子,投资一片更干净的土地,投资一个更有温度的商业世界。"
台下突然响起掌声。林诚看见周婷抹着眼角,老陈举着手机录像,苏明慧冲他竖起大拇指。镜头扫过观众席最后一排,他看见几个熟悉的面孔——是大寨小学的孩子们,穿着新校服,举着"谢谢天成叔叔阿姨"的手写牌子。
散场时,有个穿红棉袄的小女孩挤到台前,举着一颗皱巴巴的糖:"林叔叔,这是我奶奶晒的红薯干,可甜了!"
林诚蹲下来接过,糖纸在掌心洇出一片潮湿。他抬头看向远方,晚霞正漫过城市的天际线,像极了三个月前那个傍晚——那时的他,还在会议室里对着一份方案发愁;现在的他终于明白,所谓企业的"根",从来不在财务报表的数字里,而在每一个被温暖的人心里。
风掀起他的西装下摆,他摸了摸西装内袋里的社会责任部招聘启事。那里夹着张便签,是苏明慧写的:"记得我们为什么出发——不是为了成为商业巨头,是为了成为更好的人。"
暮色渐浓,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林诚知道,有些东西,才刚刚开始。
(http://isfxs.com/book/EJDCI0-11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