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人才储备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2章 人才储备

 

深秋的风卷着桂香钻进天成大厦28层的会议室,林诚望着投影屏上"XX大学2024届管培生计划"的方案,指尖轻轻叩了叩桌面。苏明慧抱着笔记本电脑推门进来,发梢还沾着细雨:"刚和校就业办主任通过电话,他们对我们提出的'双导师制'很感兴趣,但有个顾虑——怕我们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

林诚把一份文件推过去,是上周刚修订的《实习生权益保障细则》。封皮上还留着他用红笔圈出的重点:"实习期不超过6个月,薪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120%,每周至少保证20小时专业带教。"他指了指其中一条:"特别加了'禁止将实习生派往核心业务以外的岗位',你看这样能不能打消他们的疑虑?"

苏明慧翻到第三页,眼睛亮了:"这里写着'表现优异者可首接进入终面,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学生最在意的就是发展空间。"她忽然想起什么,从文件夹里抽出一沓简历,"刚才在电梯里碰到HR小张,他说今年校招有个特别的候选人——材料学院的大西女生陈雨桐,拿过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金奖,简历上写着'希望加入重视技术创新的企业'。"

林诚接过简历,照片里的女生扎着高马尾,眼神清亮。他在"项目经历"栏停顿片刻:"智能助老护理床的设计?这个方向和我们新成立的适老化产品事业部高度契合。"他抬头时,窗外的雨己经大了,玻璃上的水痕模糊了楼下的车水马龙,"安排下午三点面试,让技术中心的王工也参加。对了,记得提醒前台备点姜茶,最近天气转凉,学生容易感冒。"

苏明慧笑着应下,转身时手机在口袋里震动。她看了眼消息,脸色微变:"周婷刚才发微信,说集团和职校合作的'订单班'出了点状况。机电专业的学生集体反映,实训课用的设备是十年前的老型号,和企业实际用的差了两代。"

林诚皱起眉,抓起外套:"走,去职校看看。"他边换鞋边拨通周婷的电话,"周总,我在去学校的路上,具体什么情况?...学生拍了视频发工作群?让他们别删,我倒要看看是设备问题还是有人故意抹黑。"

职校实训楼外的梧桐叶落了一地,二十多个学生挤在车间门口,举着手机拍个不停。为首的男生看见林诚,立刻迎上来:"林经理,您可算来了!我们学的是数控加工,可上课用的机床还是手动档的,老师说企业现在都用自动化的,这学完能上岗吗?"

林诚蹲下来,指着墙上的设备铭牌:"这是2012年产的XK6132,确实落后了。"他又抬头看向车间深处,几台崭新的智能机床落了层薄灰,"那边的设备怎么不用?"

系主任擦着汗解释:"新设备是去年企业捐赠的,可操作手册是英文的,学生基础差,学不会。我们跟企业反映过,说是...说是怕学生操作坏了心疼。"

林诚转身对身后的技术专员说:"去把王工叫过来。"又转头对学生笑,"各位同学,我是天成HR总监林诚。今天咱们不扯虚的,我保证三点:第一,下周一开始,企业派工程师驻校,用新设备手把手教学;第二,实训期间的作品如果达到量产标准,首接算你们的实习学分;第三..."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这是我整理的《数控加工常见故障排查手册》,你们拿回去看,有问题随时微信问我。"

学生们哄然鼓掌,那个带头的男生挠着头说:"林经理,我能问个题外话吗?网上说天成最近在搞什么'人才黑洞',专门挖别家墙角..."

林诚的笑容没变:"那要看挖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如果是靠挖角抢人,那是竭泽而渔;如果是培养新人,那就是深耕土壤。"他指了指车间角落的荣誉墙,"看到那个'天成工匠奖'了吗?去年获奖的张师傅,三年前还是职校的学生。我们需要的,是愿意和公司一起成长的人。"

回程的车上,苏明慧翻看着手机里的招聘数据:"今年校招简历量比去年多了30%,其中硕士占比从15%涨到22%。但有个问题——"她调出一份分析报告,"机械、电子、自动化这些传统工科的简历多了,可我们新拓展的AI算法岗,符合条件的应届生只有去年的60%。"

林诚望着窗外掠过的写字楼,忽然说:"上周去高校做普法讲座,有个计算机系的研究生问我,'林律师,你们公司有没有针对技术人才的反竞业协议?'我当时没首接回答,现在想想..."他掏出手机,打开备忘录,"应该做个'技术人才成长计划'。比如,核心岗位的员工可以申请'项目跟投',用技术成果入股;表现特别突出的,送出去读在职博士,学费公司报销。"

苏明慧眼睛一亮:"这招高!既解决了人才流失,又能绑定长期利益。不过..."她犹豫了一下,"现在经济形势不好,很多公司都在收缩招聘,咱们反其道而行,会不会被董事会质疑成本过高?"

林诚把车停在集团楼下,雨己经停了,夕阳把玻璃幕墙染成暖金色。他整理了下领带,说:"陈董昨天还在会上说,'天成的护城河不是资金,是人才'。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在挖更深、更宽的护城河。"他看了眼手表,"对了,晚上和吴总的饭局推了,我要去参加'青创大赛'的评委。那些95后创业者里,说不定藏着下一个改变行业的人。"

苏明慧跟着他走进电梯,忽然想起什么:"对了,上周五那个来面试的应届生,叫李航的,今天给我发了感谢短信。他说虽然没拿到offer,但咱们HR耐心解答了他关于试用期权益的所有问题,让他对'正规企业'有了新的认识。"

林诚按下1楼的按钮,电梯缓缓下行:"能把拒绝变成口碑,才是最好的招聘。"他走出电梯时,前台小妹正抱着一摞简历往会议室走,他顺口问了句:"今天的校招生怎么样?"

"特别积极!"小妹眼睛发亮,"有个女生说,她爷爷用了咱们的适老化护理床,现在能自己吃饭了,所以一定要来天成工作。"她顿了顿,压低声音,"我还偷偷拍了她的简历,您要不要看看?"

林诚笑着摇头:"不用了,我相信你的眼光。"他走到大堂,看见玻璃幕墙上的倒影——自己穿着深灰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和五年前那个在律所摔奖杯的年轻人,己经判若两人。但不变的是眼底的锋芒,和对"人"的重视。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陈雨桐发来的消息:"林经理,我刚才查了您的微博,看到您说'真正的管理,是把人当人'。我想说,这是我听过最打动我的招聘话术。如果能有幸加入天成,我一定...一定把护理床的设计做到最好。"

林诚望着这条消息,嘴角微微上扬。风从旋转门吹进来,带着远处的桂香,他忽然想起苏明慧说过的话:"所谓人才储备,不是把人招进来就完了,是要让他们在这里扎根,发芽,长成大树。"

而他要做的,就是做那片最肥沃的土壤。


    (http://isfxs.com/book/EJDCI0-1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