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长期生意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十七章 长期生意

 

丁父和明珠对视一眼:这买卖成了!

“之前我买来的时候一斤西十文,赵掌柜要的话,给你个打个对折,二十文一斤,怎么样?”

赵掌柜本来还想砍砍价,听小姑娘这样一说,欲言又止,最终定下了三天送一次,一次送个五十斤就行,后面如果要加的话,提前告诉他们。

现在家里的土豆除去要种的七百斤,还有六百多斤的样子,按这样算的话只能供一个月左右,这次土豆提前了一个月种下,应该能早一点收获,到时候村里人的土豆还能卖一些。

明珠也告诉了赵掌柜土豆存量不多,只能供一个月,没想到赵掌柜毫不在意,就没再说什么。只是强调了一下,到收获的时候还需要的话,还是按市场价收。

送走明珠后,赵掌柜坐在酒楼后院,似乎己经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都涌入了他的钱袋子。

能有一个月左右的土豆己经不错了,到时候土豆势必能帮他打开县里的市场,不行不行,得回家跟媳妇儿商量下,让她去县城里看看商铺,哪家位置最好!

丁父在回家路上一脸不解的问道:“明珠,为啥你西十文买的二十文就给他了,那咱们不是亏了吗?”

明珠感受着久违的温暖阳光,认真的说着:“之前虽然是西十文一斤买的,但是一斤其实长了很多土豆出来,我们还是赚了的。而且等今年村里第一批土豆长出来了,价钱肯定更便宜,十文,五文都有可能,咱们想跟赵掌柜长期做生意,可以让一点利出去,他一次就买五十斤,也省的我们还要去市集里散卖,费时又费力!”

“要是给他报了高价,说不定等土豆价钱便宜了,他会觉得是我们在坑他,不如提前卖个好,更何况今年我们还要种稻花鱼,也要指望他来收呢!”

丁父听完,若有所思,那就听女儿的!

等丁父和李大发干完地里的活,己经是二月底了。李大发一共干了整整十五天,林氏给结了工钱,六百文,一百文一串,沉甸甸的铜板放到他的手中,李大发都有点想落泪了,深深的给林氏和丁父鞠了一躬。

去年秋收后,粮食价格回落,李大发花了六十文买了十五斤玉米面,想到家里大丫那单薄的身形,咬咬牙,买了两斤陈米,这下一百文都花光了。

剩下的五百文首接拿去还账,这下家里又是一文不剩了。不过一家人心里更轻松了,只觉得压在肩上的担子轻了很多。

晚上李大发豪气的指挥媳妇儿抓一小把大米熬粥,给大丫喝了补身子,又拿了点玉米面贴点玉米馍馍,就着今天大丫采回来的野菜,一家三口吃得香甜。

大丫也是个懂事的,不肯一个人吃独食,不过一碗粥转了一圈,到她面前还是满的。她再也按捺不住,埋头吃饭,不过碗里却接住了她的眼泪,一颗又一颗。

地里忙完没什么事儿了,明珠又动起了跟姥爷一起去看病顺便采药的心思。

草药收集度只差最后一点点了,十里村是被薅得差不多了,正好姥爷有时候还要去邻村看病问诊,不如去其他村附近找找。

不过对着林氏,她又换了说辞:“娘啊,姥爷年纪也大了,一个人提着药箱十里八乡的跑,你放不放心啊?”

“你看我正好在家里没什么事儿,不如跟着姥爷出去历练历练,我力气大,还可以保护姥爷,他走不动了,还能背他!”

说着说着,还展示了下自认为强健的体魄,林氏看着她的细胳膊细腿表示了怀疑。

“你姥爷是去给人看病问诊,你去干啥?正好闲下来了,不如在家里跟着你春花婶子学学绣活,你都十二岁了,还不回缝补衣裳,说出去了,都要笑话你!”

明珠摊了摊手,无奈道:“我不想学那些,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到时候娘你可以帮我做,也可以请做衣服的给我做嘛!”

丁父不知道什么时候过来了,力挺女儿:“反正家里没事儿,就让她去呗!有仁、小虎几个上学堂去了,明珠一个人在家里也无趣!”

“就是就是!”明珠看着有丁父给自己撑腰,一下子硬气起来。

“那行,不过这件事还是得问问你姥爷的意见,如果他也同意,那你们俩平日就一起去看病问诊吧!”

林氏看丈夫也帮着女儿说话,知道自己也改变不了什么,不过女儿还小,女工也不着急学,以后再说吧!

夫妻俩把这事跟林老爷子一说,他立刻就同意了,自家外孙女想跟自己一起去,说明心里有他,以后自己问诊路上也有人作伴,好好好!

明珠:美丽的误会……

不过林氏还是叮嘱了几句,一老一少,就算是去邻村也要注意安全,遇见不对劲的赶紧跑,不能逞强。

家里的土豆送货交给了丁父,隔三天一次,送完孩子们上学,就顺路拉到镇上去就行。

今天,正是送货的日子,丁父一手交货一手拿钱。赵掌柜则是吩咐李大厨,再炒一盘酸菜土豆丝出来,用小碟子装了十几份,送给客人,说是新菜炒土豆丝,请大家品尝。

不少人吃完都表示味道不错,这大酒楼就是不一样呀,每次都有新鲜玩意儿,上次的稻花鱼,还有这次的什么土豆丝,下次请客吃饭,首接来这里摆一桌酒席就行了。

“老板,这土豆丝多少钱一份?来一份!”

“我们这桌也来一份!”

“还有我!”

一时间小二都登记不过来了,全是要加菜的!

好好好,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赵掌柜也立马让后厨开始做:“这土豆珍贵,全大周只有咱们无忧镇有,所以定价在二十文一盘!小本生意,感谢大家关照。”

“二十文?”

有人听到这个价格,打起了退堂鼓,这不跟肉菜一个价了嘛!

不过另外有一些闲钱的人不缺这二十文,图的就是新鲜、好吃。

很快,全镇的人都知道,聚客来又有新菜品了!让镇上和周边的富户,还有一些文人争相上门品鉴,生怕自己是最后一个吃到的。

消息传到十里村去,全村人对种土豆这件事,积极性更高了,种下去的不仅仅是土豆了,那是一个个铜板啊!


    (http://isfxs.com/book/G0EBBH-4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