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阴雨持续了七日,苏州城的青石板路湿漉漉的,映照着灰蒙蒙的天空。陈小刀站在衙门回廊下,望着檐角滴落的水珠,手中捏着一叠刚呈上来的商税账册。连续三个月下滑,幅度一次比一次大。
"大人,绸缎庄的周老板又来了,说再卖不出去货,下月就得关张。"赵德海撑着油纸伞匆匆走来,裤脚溅满了泥水。
陈小刀合上账册,叹了口气:"带他去花厅。"
花厅里,周老板一见陈小刀就跪下了:"青天大老爷救命啊!小人库房里积压了上千匹绸缎,再卖不出去,全家老小只能喝西北风了!"
"起来说话。"陈小刀扶起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商人,"其他行业情况如何?"
"都一样!"周老板抹了把脸,"瓷器铺、茶叶行、木器店...家家积压。百姓钱袋紧了,非吃穿用度一概不买。再这样下去,苏州城一半商铺都得关门!"
陈小刀眉头紧锁。这几个月农业丰收、养殖业兴旺,按理说百姓应该更有钱才对。他忽然想到什么,问道:"往年这个时候,大宗货物都是谁在买?"
"回大人,主要是各地行商来采购,还有城中大户人家置办衣物器具。可今年..."周老板压低声音,"听说北边打仗,行商少了。至于大户人家,都把钱藏起来了,说是怕..."
"怕什么?"
"怕大人您的新政..."周老板声音越来越小,"他们传言说您接下来要加征商税,填补养济院和官办畜牧场的开销..."
陈小刀气得笑出声来。这些士绅大户,宁肯把钱埋在地里,也不愿拿出来流通。他安抚了周老板几句,答应尽快想办法。
送走商人,陈小刀独自在书房踱步。窗外雨声渐歇,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在书桌上那本《现代市场营销学》上,这是他昨晚刚从系统兑换的,花了150积分。
"既然他们不肯花钱..."陈小刀猛地合上书,"那就别怪我用非常手段了。"
三日后,一个爆炸性消息传遍苏州城:巡抚衙门将在观前街举办"万民大促销",所有参与商户享受免税三个月,百姓购物更有"不可思议之优惠"。
告示贴满大街小巷,上面写着令人眼花缭乱的促销手段:
"买一匹绸缎,赠手帕一方!"
"瓷器限时五折,破损包换!"
"旧铁器换新农具,折价三成!"
"前百名顾客赠'丰年楼'点心一份!"
这些现代促销手段在清朝简首闻所未闻。商人们半信半疑,百姓们则议论纷纷。
"大人,己有六十八家商户报名。"赵德海汇报进展,"但城中几大商行都持观望态度,特别是'裕昌隆'的胡老爷,公开说这是'与民争利'。"
陈小刀冷笑:"胡大富?就是那个囤积居奇,米价高涨时也不肯开仓的奸商?"他蘸了蘸墨,在名单上勾画,"去告诉那些小商户,凡参与者,本官保证他们不受地痞骚扰。"
促销前夜,陈小刀亲自巡视观前街。整条街道张灯结彩,各家店铺门前都挂上了统一的红灯笼和"官督商办"的旗帜。小贩们忙着布置摊位,脸上带着久违的笑容。
"大人,都按您吩咐准备好了。"李农事指着街角几个大木箱,"那是回收旧铁器的,铁匠铺己经准备好熔炉,连夜打造新农具。"
"碎布头回收处呢?"
"在街尾,找了十个纺织娘,准备把碎布重新纺成粗线,做成鞋底布。"
陈小刀满意地点点头。这次促销表面上是刺激消费,实际上他另有所图。通过"以旧换新"回收废旧物资,再利用系统兑换的简易技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正说着,前方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几个彪形大汉正在撕扯一家绸缎庄门前的促销旗帜,店主人跪在地上哀求。
"胡家的打手!"李农事低声道,"从下午开始,他们就挨家威胁参与促销的商户。"
陈小刀眼中寒光一闪,大步上前:"住手!"
为首的刀疤脸转身,见是巡抚大人,竟也不惧,阴阳怪气地行礼:"小的奉家主之命,维护市容。这些破旗子有碍观瞻..."
"维护市容?"陈小刀冷笑,"本官看是破坏官办事务!来人,拿下!"
衙役一拥而上,刀疤脸却高喊:"我家老爷是皇商!你们敢动我?"
陈小刀二话不说,亲自上前一个擒拿将刀疤脸按倒在地:"就是胡大富本人在这,本官也照抓不误!"转头对赵德海道,"传令下去,凡阻挠'万民大促销'者,无论身份,一律收监!"
次日清晨,观前街人山人海。百姓们早早就来排队,有的抱着旧铁锅,有的挎着碎布包袱,眼巴巴等着抢购便宜货。
辰时一到,铜锣敲响,促销正式开始。陈小刀身着便服,亲自站在街口吆喝:"各位乡亲父老,今日所有商品,一律特价!买得越多,省得越多!"
百姓们哪见过这场面?很快,各家店铺前就排起了长龙。最火爆的是"以旧换新"处,农人们用破旧的铁器换到了崭新的锄头镰刀,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新锄头...真的只加三十文钱?"一个老农颤抖着手抚摸锃亮的铁器。
铁匠笑着解释:"巡抚大人说了,旧铁回炉能省料,这优惠是实实在在的!"
绸缎庄前,周老板忙得满头大汗。他的"买一赠一"策略大获成功,库存的次等绸缎被抢购一空,连带高档货也卖出不少。
"青天大老爷啊!"周老板望着空了一半的库房,激动得老泪纵横。
正午时分,陈小刀正在街心临时搭建的台子上宣讲循环利用的好处,忽见人群骚动。胡大富带着几十个家丁,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
"陈大人!"胡大富的身躯费力地爬上台阶,脸上堆着假笑,"下官有礼了。"
陈小刀眯起眼睛。胡大富捐了个五品虚衔,平日最爱以"下官"自称,实则是个彻头彻尾的奸商。
"胡员外有何贵干?"
"下官听闻大人举办这'万民大促销',特来献上薄礼。"胡大富一挥手,家丁抬上几个大箱子,"这是五千两白银,聊表心意。只求大人..."
"求我什么?"
"求大人高抬贵手,给商人们留条活路。"胡大富突然提高声调,"这促销看似惠民,实则害商啊!长此以往,谁还按常价买卖?商贾无利可图,最终受害的还是百姓!"
人群开始骚动,这番话说中了一些人的顾虑。陈小刀不慌不忙,走到台前:"胡员外,本官问你,去年米价飞涨时,你仓库里堆着上万石粮食不肯出售,那时可曾想过百姓受害?"
胡大富脸色一变:"那...那是市场规律..."
"好一个市场规律!"陈小刀冷笑,转向百姓,"各位乡亲,今日促销,可有商户亏本?"
"没有!"周老板第一个站出来,"小人虽然降价,但卖得多,反而赚了!"
"铁器以旧换新,省了原料,薄利多销!"铁匠也高声附和。
陈小刀点点头:"胡员外,听见了吗?这叫'货如轮转,利自生'。商道不在囤积居奇,而在流通生利。"他猛地掀开胡大富送来的箱子,"至于这些银子...本官替你做主,一半补贴今日促销,一半捐给养济院!"
百姓爆发出震天喝彩。胡大富面如土色,在众人嘲笑声中灰溜溜地逃走了。
傍晚,促销接近尾声。观前街满地碎纸和彩带,像刚经历过一场狂欢。统计结果令人振奋:全天交易额突破十万两,是平常市集的二十倍;回收旧铁器三千斤,碎布八百斤;参与商户全部清空了积压库存。
"大人,胡大富不会善罢甘休。"赵德海忧心忡忡,"听说他与京城某位大人有姻亲关系..."
陈小刀望着渐渐散去的人群,轻声道:"我知道。但你看!"
街角,一个农妇正喜滋滋地向同伴展示新买的铁锅;几个孩子啃着"丰年楼"赠送的点心,笑得见牙不见眼;绸缎庄的伙计们忙着盘点,脸上洋溢着希望...
"值得。"陈小刀拍拍赵德海的肩膀,"传令下去,这样的促销每月举办一次。另外,把今日回收的物资连夜送到城西工坊,按计划处理。"
(http://isfxs.com/book/GBDHGH-2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