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新生纪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十五章 新生纪元

 

2090年4月25日

瑞士 - 日内瓦 - 万国宫旧址 “新生穹顶”议会大厅

—————

—————

日内瓦湖的波光依旧温柔,阿尔卑斯山的雪顶在春日晴空下闪耀着纯净的光芒。然而,这片曾象征和平与外交的土地,中心却曾是一片被坍缩辐射深度污染、空间结构脆弱的废墟。

如今,一座全新的、充满象征意义的建筑拔地而起——“新生穹顶”。

重建旧日的万国宫,而且还在其精神废墟之上,融合了“息壤”净化技术与人类新生的希望。

巨大的穹顶由特制的、能自我调节透光率并蕴含微弱“息壤”稳定场的透明材料构成,确保内部环境绝对纯净稳定,建筑主体线条简洁而庄重,大量使用从全球净化废墟中回收的再生材料,象征着从灰烬中重生。穹顶之下,既有大理石,也有利用“息壤”技术培育出的、充满生机的生态庭院,绿意盎然。

今天,“新生穹顶”议会大厅内,座无虚席。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历史厚重感与崭新希望的激动气氛。尘封近二十年的联合国标志,被小心翼翼地悬挂在主席台后方最醒目的位置,白色的橄榄枝环绕地球图案,在柔和的灯光下熠熠生辉。环绕着中心议席的,是来自全球所有幸存国家、地区以及主要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团席位。代表们肤色各异,语言不同,许多人脸上还带着灾难留下的沧桑痕迹,但此刻,他们的眼中都闪烁着同样明亮的光芒——那是历经浩劫后对和平与未来的深切渴望。

上午十时整,一声悠扬而宏亮的钟声在议会大厅内回荡。这钟声来自古老的铜钟,清澈空灵,洗涤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钟声余韵中,一位满头银发、气质雍容的老妇人缓缓走上主席台。她并非某国元首,而是被全球共同推举为本次大会主席的埃莉诺·克努森——那位来自格陵兰、曾在“新格陵兰”冰下堡垒见证过毁灭与反击的传奇上将。此刻,她脱下了戎装,换上了庄重的西装,代表着从战争到和平的艰难过渡。

克努森女士环视全场,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孔——她看到了彼得罗夫大将(代表第三苏维埃联盟),看到了李振华将军(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到了博罗金大将、索科洛夫元帅、格里高利·瓦西里耶夫总统、林雪、林静、李闻哲、来自非洲的马赛族长老、来自南美的雨林守护者代表……她的声音通过同声传译系统,清晰地传遍大厅,沉稳而充满力量:“各位代表,各位人类文明的幸存者与重建者们!”

“今天,我们聚集于此,并非为了宣告胜利——因为那场强加于我们的灾难,本无胜利可言。我们聚集于此,是为了向逝去的数十亿生灵,向被战火和辐射蹂躏的家园,献上最深切的哀悼与铭记!”

“我们聚集于此,更是为了向这个伤痕累累却依旧顽强不屈的星球,向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共同的未来,许下一个庄严的承诺!”

“尘封的联合国,在人类文明最黑暗的时刻被迫沉寂,今天,在‘息壤’之光驱散阴霾、万物复苏的新生纪元,我谨代表全人类,庄严宣布!联合国,于此重启!”

雷鸣般的掌声瞬间爆发,如同压抑己久的春潮,汹涌澎湃,经久不息,许多人热泪盈眶,用力鼓掌首至双手通红。这掌声,是对过往苦难的告别,更是对携手共进未来的坚定誓言。

—————

重启仪式后,大会立即进入了最核心、也是最具历史意义的议程——审议并通过《新联合国宪章》(或称《新生纪元人类共同体宪章》)。

—————

这份宪章并非旧宪章的简单修订,而是在“坍缩黎明”的惨痛教训和“息壤”净世的宝贵经验基础上,由全球顶尖法学家、哲学家、科学家以及各文明代表,历时数年共同起草的划时代文献。其核心精神,深深烙印着劫后余生的反思与共识:

1.和平的绝对优先与战争罪责的彻底清算,庄严宣告“和平”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绝对前提和最高目标,任何形式的侵略战争均为反人类罪。

设立独立于任何国家的“新生纪元国际法庭”,拥有对战争罪、反人类罪、生态灭绝罪的普遍管辖权与强制执行力,确保类似罗克萨特政权的悲剧永不再现。严格限制军备,特别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基于“遗迹科技”的危险研究,建立全球透明军备核查机制。

2.环境权与地球健康的不可侵犯

首次将“健康的地球环境”明确为全人类共同且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写入国际法核心。确立“行星级生态灾难”,如坍缩辐射污染为最高级别全球紧急状态,赋予联合国前所未有的协调与干预权,确保类似“息壤”行动的全球协作机制制度化、常态化。

制定极其严格的全球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标准,将“可持续发展”上升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义务。

3.科技的至高准则与知识共享的义务

确立“科技发展必须服务于人类福祉与地球健康”的最高原则。对可能危及人类生存或星球稳定的技术实施全球最严格管控。

共享义务明确要求成员国在应对全球性生存危机如,大瘟疫、生态灾难时,有义务共享关键科学技术与资源,借鉴“息壤”计划中中国无私分享技术的典范,设立“全球生存技术库”,由联合国管理。

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强调其对人类共同利益的从属性。

4.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象化与责任共担

以最清晰的法律语言宣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国家、民族、意识形态界限。

建立全新的“人类文明存续与发展基金”,由各国按能力认缴,主要用于应对全球性危机、援助重灾区域、支持基础科研及保障全球基本民生。

强化联合国在协调全球资源、组织人道主义救援、管理“人类共同财产”方面的核心权威与行动能力。

—————

审议过程漫长而严肃。代表们逐条讨论,字斟句酌。在关于“科技共享义务”和“联合国干预权”等关键条款上,不乏激烈辩论。但当代表们望向窗外那片被净化的重获生机的土地,想起那些在辐射中死去的亲人,想起“息壤”旗帜飘扬在废墟之上带来的希望,所有的分歧都在对共同未来的责任感面前逐渐消融。

最终,当克努森女士敲下象征表决通过的金锤,宣布“《新联合国宪章》——全票通过!时,整个“新生穹顶”议会大厅陷入了短暂的绝对寂静,随即爆发出比重启时更为热烈、更为持久的掌声与欢呼!泪水、拥抱、不同语言的祝贺交织在一起。这份用血与火淬炼出的宪章,标志着人类文明真正从对抗与猜忌的旧时代,迈入了责任共担、命运与共的新纪元。

作为首位在《新联合国宪章》框架下发言的国家元首级代表,彼得罗夫大将走上讲台。他身着崭新的第三苏联元帅礼服,身姿挺拔,左臂的银色细痕在灯光下若隐若现。他用流利的中文开场,向中国和所有在灾难中伸出援手的国家致意,随即切换回俄语,并通过同传传递全球:“同志们,朋友们!我们刚刚通过的,不仅仅是一部法律文书。它是我们用无数牺牲换来的教训!是我们在绝望深渊中共同点燃的智慧之火!是我们对子孙后代、对这个赐予我们生命的星球,许下的最神圣的誓言!旧世界的秩序……在战火与辐射中崩塌了!今天,我们不是要重建它,我们要用《新宪章》的基石,构筑一个更坚韧、更公正、更懂得珍惜的新世界!我代表第三苏维埃联盟,庄严承诺!我们将以《新宪章》为最高准则,无条件履行共同责任,共享和平红利,守护这来之不易的‘新生’!让‘息壤’的精神——生命至上,天下大同,永远照耀人类前行的道路!”

他的话语铿锵有力,在穹顶下回荡,与窗外日内瓦湖的波光、阿尔卑斯山的雪顶,以及议会大厅内那株象征着新生的、在“息壤”生态庭院中茁壮成长的橡树嫩芽一起,共同见证着人类文明在至暗之后,于联合国重启的穹顶之下,写下的《新誓约》,开启的——新生纪元。


    (http://isfxs.com/book/GBEC0F-5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