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临别红九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2章 临别红九军

 

然而,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没有足够的勇气当场说出来,也暂时不知该如何向陈主席和总指挥交代。

他决定暂且将此事搁置,等到了永昌与西路军总部汇合之后,再做定夺。

夜晚, 战斗结束后,红九军召开了战后总结大会,临时指挥部营帐内,气氛热烈而庄重。在大会上王书生和陈海颂等人开始总结这场战斗的经验教训。

他召集了各级将领,在一间简陋的屋子里召开了会议。屋子里弥漫着淡淡的烟草味,大家围坐在一起,认真地聆听着王书生的讲话。

“同志们,这场战斗我们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我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们要从这场战斗中吸取教训,不断提高我们的战斗能力和战术水平。”

王书生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与思考。

“在战斗中,我们的战士们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精神,但我们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我们的弹药补给不够及时,导致在战斗中出现了子弹短缺的情况。“

“还有,我们的战术配合还不够默契,在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时,有时会出现混乱的局面。”

与会将领们纷纷点头,他们深知这些问题的严重性,陈海颂接下来补充说:

“我们要加强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在战斗中能够及时提供充足的弹药和物资。同时,我们要加强军事训练,提高战士们的战斗技能和战术素养。在战斗中,要注重团队协作,发挥出我们的整体优势。”

“同志们,这一次战斗我们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但我们不能骄傲自满,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为革命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王书生说道。

孙钰青也在大会上发言:“这一次战斗让我们看到了红九军的实力和潜力。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战斗能力。”

陈海颂也表示:“我们要继续加强部队的建设,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为下一次战斗做好准备。”

红九军的将士们听了领导们的发言,都充满了信心和斗志。他们知道,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但他们有信心在革命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红九军将继续巩固胜利成果,加强部队建设。他们将利用缴获的武器和物资,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装备水平。同时,他们还将与当地的百姓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会议结束后,红军战士们开始了紧张的训练。他们在烈日下、在风雨中,不断地磨练自己的意志和技能。他们进行着骑术、射击训练、战术演练,每一个动作都力求做到完美。

而副总指挥王书生和政委陈海颂也没有闲着,他深入到战士们中间,关心他们的生活和训练情况。他与战士们一起吃饭、一起训练,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

他用自己的行动,激励着每一个战士,让他们感受到了红九军领导的关爱和支持。

他的身影出现在训练场的每一个角落,亲自指导战士们进行战术训练。

“大家要记住,我们面对的是凶残的敌人,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到精准、迅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战斗中生存下来,消灭敌人。”

陈海颂政委的声音洪亮而坚定,激励着每一个战士的斗志。

同时,红九军也积极与当地的群众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在群众的帮助下,他们获得了更多的情报和物资,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西路军总部传达的指令,如同一记重锤,打破了短暂的平静——要求孙钰青即刻前往红西路军总部。

这一指令,承载着陈主席的命令与期望,瞬间在王书生和陈海颂心中激起千层浪。

对于孙钰青前往西路军总部养伤这一点,陈海颂和王书生心里明镜似的。孙钰青在此次战斗中身先士卒,多处负伤,总部相对好一点的医疗资源和相对安稳的环境,无疑是他养伤的最佳选择。

然而,提及在总部对孙钰青进行安置,两人的内心五味杂陈。他们与孙钰青并肩作战己久,彼此间的情谊深厚,工作上更是配合得水融。但军令如山,他们虽满心不舍,却也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一安排。

最终孙钰青还特别提出,将神枪队带走。这一要求,让王书生和陈海颂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神枪队在此次战斗中的表现堪称惊艳,他们那精准无比的枪法,宛如战场上的死神镰刀,给予马家军民团沉重打击,为红九军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在未来的战斗中,神枪队无疑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红九军克敌制胜的重要力量。

然而,他们也深知孙钰青此去总部,路途艰险,身边确实需要可靠之人护卫。经过短暂而激烈的思想斗争,考虑到这是孙钰青的要求,两人虽心中纠结,却最终没有过多犹豫,同意了这一请求。

值得庆幸的是,孙钰青并未打算将所有神射手小队成员全部带走。他深知红九军的发展离不开这些优秀射手的力量传承,于是只挑选了5个人,组成自己的临时警卫班。

像李云龙、王疯子、孔捷、孔二愣子和丁伟等一众出色的神射手,都被他留在了红九军。

孙钰青心中明白,这些经验丰富的神射手可以倾囊相授,帮助红九军培养更多的射击人才,提升整个部队的战斗力,同时也是红九军中的中底层优秀战将。

夜幕降临,西十里堡的营帐内燃起了篝火,一场特别的晚宴正在进行。营帐内,热闹的氛围中隐隐夹杂着一丝离别的愁绪。

战士们围坐在一起,享受着胜利的喜悦,同时也为孙钰青即将踏上的新征程而感慨。

政委陈海颂端起一碗热气腾腾的马肉汤,缓缓站起身来。在这特殊的时刻,这碗马肉汤承载着饯行水酒般的深情厚谊。

他望着孙钰青,眼中满是不舍与期许,声音洪亮却又饱含着深情说道:

“老孙啊,希望你这一路顺风!到了西路军总部之后,能有一个全新的、更好的开始。”

陈海颂的心中,对孙钰青的离去充满了眷恋。他们携手走过两年多的时光,每一场战斗、每一次决策,都留下了彼此信任与配合的痕迹。

这突如其来的分别,让陈海颂心中空落落的,仿佛失去了一位不可或缺的臂膀。

待陈海颂说完,王书生也端起碗,他轻轻地将孙钰青拉到一旁,避开众人的视线。

营帐外,寒风呼啸,吹得营帐簌簌作响,但王书生的声音却坚定而低沉:

“孙军长,我给你说点悄悄话。到了总部那里,一定要少说话,多休息,尽早把身体养好。”

王书生的眼神中透露出担忧与关切,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下,他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

总部的环境更加复杂,各种势力交织,他担心孙钰青因一时不慎而卷入不必要的纷争,所以才给出这样的忠告。

孙钰青听着王书生的话,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紧紧握住王书生的手,眼神坚定而感激地说道:

“多谢副总指挥提醒,我一定会做到。”

然而,孙钰青的心中也清楚,在接下来波澜壮阔却又危机西伏的西路军西征过程中,局势瞬息万变,自己绝不可能置身事外。

他早己将革命事业视为生命的全部,无论前方等待着他的是怎样的艰难险阻,他都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随时为了革命的胜利挺身而出。

晚宴在一片复杂的氛围中继续进行着,战士们或是谈论着战斗中的英勇事迹,或是憧憬着未来的胜利。

但每个人心中都明白,这次分别,或许意味着不同的征程,但他们的目标始终一致——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让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重获新生。

孙钰青望着临时指挥部内熟悉的面孔,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此次前往西路军总部,既是新的开始,也是未知的挑战。

但他坚信,无论身处何方,自己对革命的忠诚与担当永远不会改变。他默默在心中立下誓言,要在养伤的同时,时刻关注战局,为西路军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书生和陈海颂看着孙钰青,心中既有对他的牵挂,也有对未来红九军发展的思考。

他们明白,虽然孙钰青即将离开,但他留下的战斗精神和指挥经验,将永远激励着红九军的战士们。

他们将带领红九军继续前行,在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上,书写属于他们的革命篇章。

在这寒夜中,篝火的光芒照亮了战士们的脸庞,也照亮了他们为革命事业奋斗的坚定决心。

分别的时刻虽充满伤感,但他们都深知,为了共同的理想,必须勇敢地踏上各自的征程,向着那光明的未来奋勇前行。

孙钰青深知,自己肩负着为广大西路军将士们争得更加美好未来的使命,即便前往西路军总部,也不可避免地要继续为此拼搏。

他看着眼前并肩作战的战友,心中满是不舍与坚定。不舍的是与红九军将士们共同经历的点点滴滴,那些在枪林弹雨中结下的深厚情谊;坚定的是无论身处何地,都要为西路军的命运全力以赴。


    (http://isfxs.com/book/GBIFBI-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