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发送键后的每一秒都漫长得可怕。温念安把手机放在餐桌上,每隔三分钟就刷新一次邮箱,茶水凉了又热,热了又凉。林远生前常用的马克杯还摆在原位,杯口残留的咖啡渍形成褐色的同心圆,像极了她此刻紊乱的心跳。她不停地在网上搜索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的资料,试图先自己修改书稿,但每看一篇文章,都让她想起那些痛苦的回忆,泪水一次次模糊视线。
她开始在客厅来回踱步,帆布鞋踏过地板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书架上整齐排列着林远的医学书籍,《临床心理学手册》的扉页还留着他用蓝色钢笔写的批注:"真正的治愈,是带着伤痕继续前行。"温念安抽出那本书,泛黄的纸页间滑落一张电影票根,日期停在他们最后一次约会那天。记忆突然翻涌,林远笑着把爆米花举到她够不着的高度,影院里此起彼伏的笑声仿佛还在耳畔回荡。她再也控制不住,跌坐在地板上,放声痛哭,把这几个月来的委屈、痛苦和迷茫都宣泄出来。
电脑提示音突然炸响,温念安几乎是踉跄着扑向餐桌。沈沉舟的回复简短得像病历记录:"明日下午三点,医院咖啡厅。我可以从医学角度提供意见。"末尾还缀着一行小字,"记得吃午饭,空腹喝咖啡伤胃。"这句话让她鼻尖发酸,这个总是用冷静面具包裹自己的医生,连关心都带着医嘱般的克制。她盯着回复,反复确认了好几遍,内心既欣喜又紧张,开始想象明天见面的场景,担心自己表现不好,又期待能得到专业的建议。
第二天,温念安提前西十分钟抵达医院。消毒水的气味混着咖啡机的焦香扑面而来,她站在咖啡厅门口,看着玻璃倒影里自己苍白的脸。白大褂穿梭的身影从身边掠过,恍惚间竟与记忆中林远穿着实习制服的模样重叠。她深吸一口气,推开玻璃门时,金属把手的凉意让她清醒过来。走进咖啡厅,她发现沈沉舟己经坐在角落,面前放着两杯美式咖啡。他摘下听诊器的动作行云流水,白大褂袖口露出一截腕表,表盘上的秒针规律地跳动。
"先看第二章。"他将稿件推过来,钢笔尖精准地停在"噩梦频率显著增加"的段落,"这里需要补充REM睡眠阶段的神经机制,比如杏仁核过度活跃导致的恐惧记忆强化。另外,从心理学角度,还可以谈谈创伤记忆的闪回现象,以及它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具体影响。你在书中只是简单描述了自己的感受,但如果能结合专业知识,会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种痛苦。"沈沉舟一边说,一边在稿件上做着标记,他的声音冷静得近乎残酷,可当他的手指划过"林远最后一次微笑"的描写时,她分明看见他喉结滚动了一下——原来再理智的人,也无法完全免疫真实的痛苦。温念安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将这些专业知识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既不破坏情感的真挚,又能满足编辑提出的市场需求。
(http://isfxs.com/book/GBIJFB-1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