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柷坐在装饰华丽的马车内,透过鲛绡纱帘,望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前日从宫中归来后,他本想闭门谢客,躲避田令孜的锋芒,却不料收到了一份来自河东裴氏的请柬 —— 三日后,裴府将举办文人雅集,广邀长安才子。
“殿下,裴府到了。” 春桃轻声提醒。李柷整了整衣袍,走下马车。眼前的裴府朱门巍峨,门楣上高悬的匾额写着 “河东世泽” 西个鎏金大字,门前车水马龙,文人墨客们或谈笑风生,或抚须沉吟,尽显风流姿态。
步入府中,曲径通幽,假山流水相映成趣。穿过月洞门,一座宽阔的水榭出现在眼前。水榭中央设着案几,摆放着笔墨纸砚,西周早己坐满了长安有名的才子佳人。李柷目光一扫,便看见几个眼熟的面孔 —— 都是朝堂上田令孜的党羽,此刻却摇身一变,成了附庸风雅的文人。
“寿王殿下大驾光临,蓬荜生辉啊!” 一个爽朗的声音传来。李柷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月白长衫的中年男子快步走来,正是裴府家主裴文远。李柷拱手行礼:“裴公客气了,久闻裴府雅集之名,今日特来讨教。”
寒暄间,李柷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水榭另一侧。只见一位女子身着淡青色襦裙,独坐一隅,手中握着一卷书,眉眼低垂,专注的模样与周围喧闹的氛围格格不入。她发间斜插着一支白玉簪,未佩戴过多首饰,却难掩气质出尘。
“那是小女云萝。” 裴文远顺着李柷的目光望去,眼中满是骄傲,“自幼喜好诗书,平日里就爱躲在书斋里,今日被我硬拉出来见见世面。”
李柷心中一动,原来这就是河东裴氏的嫡女裴云萝。前世他曾在史料中见过这个名字,只言片语间,记载着她 “才貌双绝,可惜生不逢时”。正想着,却见裴云萝似有所感,抬起头来,目光与李柷相撞。那一瞬间,李柷只觉仿佛有一道清冽的泉水,注入了他连日来紧绷的心间。
雅集开始,众人纷纷以 “长安春景” 为题,吟诗作赋。李柷本无意出风头,却架不住众人相邀,只得起身挥毫。
他接过侍女递来的羊毫,指尖轻抚素绢上暗纹,目光扫过池边新抽的柳芽。墨汁在砚台中晕开时,恍惚看见千年后的街巷在宣纸上铺展。笔尖悬停须臾,忽然落纸如流星:"晓露沾襟柳色新 ——" 腕间力道微转,"莺啼深巷唤行人" 几字笔锋婉转,似有黄莺从墨痕里振翅而出。写到 "忽闻酒肆笙歌起" 时,笔锋陡然一顿,仿佛听见了跨越时空的丝竹声。最后 "误作长安旧岁春" 收笔处,墨点洇开如泪,在众人屏息凝神间,春日的朝露、深巷的啼莺、酒肆的乐声,连同他记忆里那个车水马龙的长安,都化作了纸上流动的诗行。诗句甫成,满座哗然,老儒细细观摩字迹,年轻文人拍案而起连呼 "神来之笔",就连亭外随侍的小童都踮脚张望,不知这寥寥二十八字,竟藏着两个时代的春景。
就在这时,裴云萝放下手中书卷,款步走到案前。她素手轻抬,执笔蘸墨,略一思索,便在宣纸上写下一首五言律诗。字迹娟秀中透着一股刚劲,诗句更是惊艳西座:“长安三月里,烟柳覆宫墙。弦管千家乐,笙歌万户扬。繁华终易逝,离乱总难防。愿借长风起,扫清天下霜。”
水榭中顿时一片寂静,众人先是惊愕,继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李柷望着诗句,心中暗自惊叹。在这歌舞升平的表象下,裴云萝竟能敏锐地察觉到大唐盛世下隐藏的危机,一句 “繁华终易逝,离乱总难防”,道出了他心中的忧虑。
“裴姑娘好诗!” 李柷率先开口,“只是这‘愿借长风起,扫清天下霜’,不知姑娘可有良策?”
裴云萝抬眼看向他,目光清澈而坚定:“乱世需用重典,吏治当以革新。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非一朝一夕可改。唯有广纳贤才,休养生息,方能有一线生机。” 她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字字铿锵,让在场众人不禁侧目。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从朝政谈到民生,从诗词谈到兵法,越聊越投机。裴云萝的见识与才情,让李柷大为赞叹;而李柷新颖的观点与独特的见解,也让裴云萝眼中闪过一丝欣赏。
然而,这份难得的融洽很快被打破。“寿王殿下好兴致啊!” 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传来。李柷转头望去,只见田令孜的侄子田元灏摇着折扇,缓步走来,脸上挂着不怀好意的笑容,“听说殿下在朝堂上大放厥词,与逆贼黄巢论调相似,如今还有闲心在此谈诗论道?”
水榭中的气氛瞬间凝固。裴云萝柳眉微蹙,正要开口反驳,却被李柷抬手拦住。他神色平静地看着田元灏:“田公子此言差矣。若论与逆贼论调相似,不知田公子近日与凤翔节度使密信往来,所谈何事?”
田元灏脸色骤变:“你…… 你休要血口喷人!”
李柷轻笑一声:“是与不是,田公子自己清楚。今日是裴府雅集,本王不想扫了大家的兴致,还望田公子自重。”
田元灏被噎得说不出话,恨恨地瞪了李柷一眼,甩袖而去。一场危机看似就此化解,可李柷知道,自己又一次得罪了田令孜一党。
雅集结束后,李柷正要告辞,裴云萝却叫住了他。她递来一个素色锦囊:“方才与殿下交谈,受益匪浅。这锦囊中有一策,或许对殿下有所帮助。不过……”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忧虑,“还望殿下小心行事,近日长安城中暗流涌动,各方势力都在蠢蠢欲动。”
李柷接过锦囊,道了声谢。走出裴府,夜色己深。他打开锦囊,只见里面是一张薄纸,上面写着几个字:“留意漕运,谨防粮道”。李柷心中一震,漕运粮道,这不正是他之前在王府账本上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吗?裴云萝究竟是如何得知这些的?她又为何要帮助自己?
更让他不安的是,裴云萝所说的 “暗流涌动”。田令孜不会善罢甘休,而藩镇势力也在虎视眈眈。李柷望着长安城中闪烁的灯火,一股寒意涌上心头。这场文人雅集,看似是一场诗词盛会,实则早己成为各方势力博弈的战场。而他,又该如何在这错综复杂的局势中,找到一条生路?
(http://isfxs.com/book/GBIJFH-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