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暗流涌动 未雨绸缪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4章 暗流涌动 未雨绸缪

 

第44章:暗流涌动,未雨绸缪

陆川在成功稳定西域局势后,并未因眼前的成果而沾沾自喜。他深知,轲比能领导下的鲜卑绝不会善罢甘休,势必会酝酿更为凶狠的反击。同时,国内虽新政推行顺利,但士族残余势力犹如隐藏在暗处的毒瘤,随时可能再次兴风作浪。因此,陆川决定双管齐下,对内强化统治,对外进一步巩固防线,以应对即将到来的风暴。

在国内,陆川大力推动教育改革。他以皇家科学院为蓝本,在全国各郡县设立技术学堂。这些学堂不仅教授儒家经典,更注重培养学生在器械制造、水利工程、天文地理等实用技术方面的能力。陆川下诏,广招天下学子,不论出身贵贱,均可入学。为了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他还提高了学堂教师的待遇,从皇家科学院选派资深学者前往各地学堂授课。

陆川亲自来到洛阳的技术学堂视察。学堂内,学生们正专注地听着一位老工匠讲解水车的构造原理。看到陆川到来,师生们纷纷行礼。陆川微笑着示意大家起身,走到一台水车模型前,仔细端详后问道:“你们学习这些知识,可有何感悟?”

一名学生站出来,恭敬地回答:“陛下,学生以前只知读书考取功名,如今学习这些实用之术,方知能为百姓做更多实事。”

陆川点头赞许:“正是如此。我大汉要想繁荣昌盛,不仅要有满腹经纶的文人,更要有能工巧匠,能将所学用于改善民生、增强国力。”

视察完学堂后,陆川又来到皇家科学院。此时,马钧正带领一群工匠对一种新型铠甲进行测试。这种铠甲采用了新的锻造工艺,据说能有效抵御鲜卑的利箭。

马钧看到陆川,兴奋地介绍道:“陛下,此铠甲用精铁混合特殊材料打造,重量虽未增加太多,但防御力大大增强。经过多次试验,普通箭矢难以穿透。”

陆川拿起一块铠甲碎片,仔细观察其质地,满意地说:“马爱卿,此乃大功一件。若我军皆装备这种铠甲,在战场上便能多一分胜算。加紧生产,优先装备边境守军。”

与此同时,陆川对军队的训练也进行了改革。他命令张角在北方边境设立军事训练营,不仅训练士兵的骑射、格斗技能,还增加了沙盘推演、战术分析等课程。陆川要求将领们根据鲜卑的作战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战术,提高军队的应变能力。

在外交方面,陆川进一步巩固与乌桓的联盟。他派遣使者前往乌桓王庭,带去了大量的粮食、丝绸和先进的农具作为礼物,并邀请蹋顿的儿子来洛阳学习大汉文化。蹋顿欣然接受,他深知与大汉的紧密联盟对乌桓的发展极为有利。

乌桓王子来到洛阳后,陆川亲自接见了他。乌桓王子对洛阳的繁华和大汉的文化惊叹不己。陆川笑着对他说:“你在洛阳安心学习,日后回到乌桓,将大汉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带回,促进乌桓与大汉的共同发展。”

然而,就在陆川积极筹备之时,鲜卑内部也在发生着变化。轲比能在接连受挫后,意识到仅靠武力难以战胜大汉,于是决定改变策略。他一面派人前往更远的草原部落,寻求更多的盟友;一面在鲜卑内部推行汉化改革,学习大汉的政治制度和军事技术。

轲比能召集鲜卑各部首领,说道:“我们若想战胜大汉,不能再用以往的老办法。大汉的制度、技术有其过人之处,我们要学习他们,壮大自身。”

一些首领对此表示反对:“大汗,我们鲜卑向来自由,学习大汉的东西,岂不是丢了我们的传统?”

轲比能皱眉道:“若不改变,我们只有灭亡。看看乌桓,与大汉结盟后,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要在学习中保持鲜卑的特色,而不是盲目排斥。”

在轲比能的坚持下,鲜卑的汉化改革逐渐展开。他们仿照大汉建立了官僚体系,设立了专门的军事训练机构,学习大汉的兵法和兵器制造技术。

在南方,虽然百越大部分部落己经归附,但仍有一些偏远山区的部落保持着独立。这些部落时常受到山越人的蛊惑,对大汉的统治阳奉阴违。山越人是南方山区的一个族群,他们擅长在山林中作战,时常侵扰周边郡县。

陆川得知此事后,决定采取怀柔与威慑并重的策略。他先派遣使者前往这些部落,带去了粮食、布匹等物资,表达大汉的善意,并承诺只要他们真心归附,将给予他们一定的自治权和发展支持。同时,陆川命令驻守南方的将领加强戒备,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叛乱。

使者来到一个偏远部落,向部落首领传达了陆川的旨意。部落首领犹豫不定,他担心归附后会失去原有的自由。这时,使者说道:“首领,如今大汉国力强盛,天下归心。归附大汉,你们部落的百姓能过上安稳的日子,还能学到先进的技术和文化。若执意与大汉为敌,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南方局势处于微妙平衡之时,北方边境又传来了一些异常消息。斥候禀报,鲜卑在边境集结了大量的马匹和粮草,但却没有明显的军事行动迹象。陆川意识到,这可能是轲比能的阴谋,他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发动突然袭击。

陆川紧急召集大臣们商议。郭嘉分析道:“陛下,鲜卑此举意在迷惑我们。他们很可能联合新拉拢的草原部落,从多个方向对我边境发动突袭,让我们顾此失彼。”

荀彧点头表示赞同:“臣认为,我们应加强边境的情报收集工作,增派斥候,密切监视鲜卑的一举一动。同时,在边境各重要关隘增加守军,储备足够的粮草和兵器,做好长期防御的准备。”

陆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下令北方边境各郡进入警戒状态。他还指示张角,若鲜卑有异动,不要贸然出击,要以防守为主,等待时机进行反击。

此时,西域传来了一个意外的消息。一个名为安息的遥远国度,听闻了大汉的繁荣和强大,派遣使者前来寻求通商和建立友好关系。安息使者带来了许多奇珍异宝,如精美的玻璃制品、珍贵的香料等。

陆川在皇宫中接见了安息使者。使者行礼后说道:“大汉皇帝陛下,我安息国久闻大汉威名,贵国的丝绸、瓷器等物在我国备受欢迎。我国希望能与大汉建立通商之路,互通有无。”

陆川欣然答应:“朕也听闻安息国的繁荣。若能建立通商关系,对双方都有好处。朕会安排专人与你们商议通商细则。”

这一消息让陆川意识到,大汉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但他也明白,在与安息建立关系的同时,要警惕其他势力的嫉妒和破坏。

陆川站在洛阳的城楼上,望着远方,心中思绪万千。鲜卑的威胁、南方部落的不稳定、与安息的外交关系,这一系列的问题如同重重山峦,横亘在他复兴汉室、成为千古一帝的道路上。但陆川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决心一一克服这些困难,引领大汉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而接下来,大汉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陆川又将如何应对?一切都充满了未知,等待着他去书写新的篇章。


    (http://isfxs.com/book/GCBCII-4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