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隆中对新篇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章 隆中对新篇

 

襄阳城,州牧府密室。

油灯将两个人的影子投在墙上,摇曳不定。诸葛亮手持一根细竹竿,指向铺在案几上的巨大地图。

"主公请看,曹操虽败于赤壁,但根基未损。他占据中原九州,拥兵三十万,仍是心腹大患。"

刘备凝视地图,眉头深锁:"孔明所言极是。此番夏口之败,更显我军实力不足。"

诸葛亮轻摇羽扇,竹竿移向江东:"东吴经赤壁、夏口两役,气势正盛。周瑜、周彻叔侄,皆当世奇才。"

听到周彻名字,刘备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那周公子确实不凡。听闻夏口之战,他竟能识破孔明的水攻之计?"

诸葛亮微微一笑:"此人...非同寻常。"他从袖中取出一个精巧的铜制物件,放在案上。

刘备好奇拿起:"此乃何物?"

"指南针。周彻所创,比司南更为精准。"诸葛亮指向其中刻度的数字符号,"这些标记方式,臣前所未见。"

刘备转动指南针,看着指针始终指向同一方向,面露讶色:"果真是奇思妙想。那周彻年纪轻轻,竟有如此造诣?"

诸葛亮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展开:"这是臣整理的周彻近年所为——赤壁献策、改良战船、创制新药、革新农具...每一项都超乎时代。"

"孔明是说..."

"此人行事,仿佛知晓未来。"诸葛亮声音压低,"臣夜观天象,发现紫微垣有异星显现,正应江东方向。"

刘备倒吸一口凉气:"莫非周彻是..."

"天机不可尽泄。"诸葛亮收起竹简,"但无论他来自何方,眼下我们仍需与东吴联手抗曹。"

竹竿在地图上划出一条弧线:"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取荆州为根基。然后西进益州,形成鼎足之势。"

刘备点头:"正如当年隆中所言。"

"然形势有变,策略也需调整。"诸葛亮竹竿轻点江东,"对东吴,表面结盟,暗中防范。尤其要留意周彻..."

他取出一枚黑子放在建业位置:"此人若不能为我所用,久后必成大患。"

刘备沉思良久:"孔明有何良策?"

"双管齐下。"诸葛亮取出两封信,"其一,派简雍出使东吴,重申盟好;其二..."他指向第二封信,"这封密信,需设法单独交予周彻。"

刘备接过密信,只见信封上空无一字:"这是..."

"只有他能看懂。"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莫测的光芒,"若他真是'异人',自会明白其中含义。"

建业城,将军府军议厅。

周彻站在一幅巨大的江防图前,向孙权及众将领讲解新设计的战船。

"这种'楼艨'战船,船首包铁,可撞击敌舰;两侧设轮桨,无风亦能疾行;甲板下藏火油柜,可喷火三十步远。"

程普老将军摸着胡须惊叹:"妙哉!若赤壁时有此船,何须苦等东南风!"

鲁肃仔细查看图纸:"周公子此设计,将改变水战格局。"

孙权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子明真乃我东吴瑰宝!速命工匠赶制样船。"

周彻拱手致谢,心中却五味杂陈。这些设计借鉴了唐宋时期的战船技术,本不该出现在这个时代。但面对诸葛亮的威胁,我不得不加快技术革新的步伐。

"还有一事。"周彻取出一个小型投石机模型,"这是改良后的'霹雳车',射程增加一倍,可精准打击敌军指挥所在。"

周瑜接过模型,仔细端详其中机关:"巧妙!用这组滑轮省力,孩童也能操作。"他抬头看周彻,眼中满是赞许,"子明之才,恐连墨翟再世也难及。"

众人赞叹声中,唯有张昭面色阴沉:"周公子所创虽妙,但耗费巨大。东吴连年征战,国库空虚,恐难支撑如此革新。"

孙权皱眉:"子布此言差矣。强军方能保国,岂能吝啬资财?"

眼看争论将起,周瑜适时转移话题:"主公,刘备派简雍为使,不日将至建业。如何应对,还请明示。"

孙权冷笑:"败军之将,还有脸遣使?"

周彻心头一跳。简雍来了?此人乃刘备心腹,此行必不简单。

"主公,"周彻上前一步,"孙刘联盟乃抗曹根本。简雍此来,或为重修旧好,不妨以礼相待。"

张昭立即反对:"刘备反复无常,不可轻信!"

争论再起,最终孙权决定:"先接见简雍,观其来意再说。此事由子敬、子明负责。"

军议结束,众人散去。周瑜示意周彻留下。

"子明,"他带周彻进入内室,取出一卷绢帛,"看看这个。"

展开绢帛,竟是一份周氏族谱。在周瑜名字旁边,工整地添写着"周彻,字子明,瑜之从弟"。

"这..."周彻喉咙发紧。

周瑜微笑:"昨日宗族会议,一致同意将你正式录入族谱。从今往后,你便是江东周氏的嫡系子弟。"

周彻双手微颤。在三国时代,录入族谱意味着正式成为家族一员,享有继承权和社会地位。周瑜此举,等于公开宣告我是他的继承人。

"兄长..."周彻声音哽咽,一时不知如何表达。

周瑜拍拍周彻肩膀:"你屡立奇功,又与我志同道合,此乃理所当然。"他顿了顿,"只是...张昭等人对你颇有微词,日后行事还需谨慎。"

周彻郑重点头。周瑜的担忧不无道理——我太过张扬的技术革新,确实触动了一些守旧派的利益。

回到住所,侍从禀报有客来访。来人自称庞林,庞统之弟,奉简雍之命私下求见。

周彻警觉起来:"带他去偏厅。"

庞林是个二十出头的青年,举止沉稳。行礼后,他取出一封信:"家兄命我务必亲手交予周公子。"

信封上空无一字。周彻拆开后,里面竟是一排排由"一"和"〇"组成的奇怪符号!

二进制代码?周彻强压震惊,故作平静:"此乃何意?"

庞林摇头:"在下不知。家兄只说,周公子一看便知。"

周彻让庞林稍候,转入内室,迅速将二进制转换为文字。译文只有一句话:"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三日后酉时,石头城旧址一见。"

周彻烧掉信纸,心潮起伏。这分明是穿越者之间的暗号!难道庞统也是...不,应该是诸葛亮借庞统之手传信。他究竟想干什么?

回到偏厅,周彻平静地对庞林说:"回复令兄,周某会准时赴约。"

庞林离去后,周彻站在庭院中,仰望星空。来到这个时代后,第一次感到如此迷茫。诸葛亮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他约我见面有何目的?如果他也来自未来,我们是否应该合作?

"公子,夜深露重。"侍从为我披上外衣。

"谢谢。"周彻下意识用现代汉语回答,随即意识到失言,赶紧改口,"有劳了。"

侍从疑惑地看了我一眼,退下了。

三日后,周彻借巡查防务之名,独自来到石头城旧址。这里曾是东吴旧都,如今只剩断壁残垣。

酉时整,一个身影从残垣后转出。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庞统,而是一个我从未见过的文士。

"周公子久等。"来人拱手,"在下马谡,字幼常,受诸葛军师之托前来。"

马谡!那个失街亭的马谡?周彻暗自警惕:"诸葛先生有何指教?"

马谡取出一卷竹简:"军师说,公子看完便知。"

竹简上刻着一幅奇怪的星图,旁边注释使用了一种混合了拉丁文和阿拉伯数字的密码。这种编码方式,绝不该出现在东汉末年!

周彻心跳加速,表面却不动声色:"此图何意?"

马谡意味深长地笑了:"军师言,若公子问'此图何意',便回复'银河依旧,故人何在'。"

这是确认身份的暗语!周彻几乎可以确定,诸葛亮要么是穿越者,要么与穿越者有密切联系。

"诸葛先生还说了什么?"

"军师提议,与公子合作。"马谡压低声音,"他说,你们来自同一个地方,应该携手改变这个时代。"

"如何合作?"

"共享知识,共谋大业。"马谡眼中闪着狂热,"军师说,你们联手,不出十年,可一统天下,缔造前所未有的盛世!"

这个提议极具诱惑力。作为现代人,若能抛开历史束缚,与诸葛亮这样的天才合作,确实可能创造奇迹。

但周彻想到了周瑜录入族谱时欣慰的笑容,想到了孙权对他的信任,想到了东吴将士们并肩作战的情谊...

"请回复诸葛先生,"周彻缓缓道,"周彻乃东吴之臣,只愿辅佐明主,保境安民。道不同,不相为谋。"

马谡面露讶异:"周公子不再考虑?军师说,他手中有你极想得到之物..."

"不必了。"周彻转身欲走。

马谡急道:"军师还有一言——历史潮流不可逆,孙吴终将灭亡。望公子早做抉择!"

周彻停下脚步,没有回头:"告诉诸葛亮,未来...是可以改变的。"

离开石头城,周彻策马首奔长江边。夕阳西下,江水如血。对岸就是荆州地界,诸葛亮所在之处。

周彻取出怀中珍藏的最后一件现代物品——一枚硬币,用力抛入江中。

"无论未来如何,我己是周彻。"周彻轻声对自己说,"东吴周彻。"

江风呼啸,仿佛在回应周彻的誓言。

与此同时,长江北岸的一座高台上,诸葛亮遥望江东方向,手中握着指南针的复制品。

"科技改变不了历史潮流,周公子。"他喃喃自语,"下次见面,就是在战场了。"

羽扇轻摇,他的目光投向更远的北方——那里,曹操正在集结大军,新一轮的风暴即将来临。


    (http://isfxs.com/book/GCHIDF-1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