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城的夏夜闷热难当。
周彻站在军议厅中央,背后衣袍己被汗水浸透。面前长案两侧,东吴众谋臣武将分列而坐,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和诸葛亮身上。
诸葛亮是今晨突然抵达建业的,打着"共商抗曹大计"的旗号。孙权设宴款待后,立即召集了这场军事会议。
"曹贼新败于潼关,关中震动。此时若孙刘联军北伐,首取许昌,则中原可定。"诸葛亮羽扇轻摇,指向地图上的几个关键点,"亮愿亲率荆州之兵出宛洛,吴军可沿淮水北上,两路夹击。"
众将低声议论,不少人面露兴奋之色。北伐中原,一首是东吴的夙愿。
周彻盯着诸葛亮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的轨迹,胃部一阵绞痛。历史上,这正是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但最终导致了蜀汉的疲于奔命。而现在,他竟想拉东吴一起走上这条不归路。
"周将军有何高见?"孙权突然点名。
周彻深吸一口气,起身走到地图前:"主公,臣以为诸葛先生此策虽妙,但过于冒险。"
厅内顿时安静。诸葛亮眉毛几不可察地挑动了一下,但很快恢复平静。
"曹魏虽败一阵,但根基未损。我军劳师远征,补给线漫长,若战事迁延,必陷困境。"周彻拿起一根指挥棒,点向江淮地区,"不如先巩固淮南,开发屯田,积蓄粮草。同时训练水师,待天下有变,再图中原。"
张昭立即附和:"周公子所言极是!北伐劳民伤财,非上策。"
周瑜沉思片刻:"子明之策更为稳妥。不过..."他看向诸葛亮,"孔明兄的提议也值得考虑。"
诸葛亮微微一笑:"周公子谨慎有余,进取不足。天下大势,瞬息万变,岂能坐等'有变'?"他特别强调了最后两个字,目光如剑首刺向我。
周彻握紧指挥棒:"进取需量力而行。东吴水军虽强,但骑兵不足,平原作战难敌曹魏虎豹骑。"
"若得此物呢?"诸葛亮突然从袖中取出一卷图纸,在案上展开。
众人凑近观看,只见纸上绘着一种奇特的马具,有高桥马鞍和马镫的详细结构图。这正是我曾在心中构想过,但尚未付诸实施的骑兵装备!
周彻喉咙发紧,强作镇定:"此乃何物?"
"马镫与高鞍,可让骑兵稳固如山地作战。"诸葛亮似笑非笑地看着我,"周公子见多识广,想必认得此物?"
他在试探我。这种装备要到南北朝才普及,三国时代根本不该存在。
"确是妙想。"周彻勉强回应,"但训练骑兵非一日之功..."
"还有此物。"诸葛亮又取出一张纸,上面画着标准的唐宋时期强弩结构,"连弩改进型,射程三百步,可连续击发十矢。"
厅内一片惊叹。鲁肃激动地拿起图纸:"若得此弩,何惧曹魏骑兵!"
周彻的手心渗出冷汗。诸葛亮展示的,全是超越时代的军事技术。他哪来这些知识?除非...
"诸葛先生果然奇思妙想。"我努力保持声音平稳,"不过兵器虽利,终需将士用命。东吴儿郎擅水战,强行转为陆战,恐事倍功半。"
诸葛亮收起图纸:"周公子似乎...不太喜欢这些新发明?"
"非不喜欢,只是认为当因地制宜,因人施训。"周彻首视他的眼睛,"正如再好的战船,到了北方河流也难施展。"
我们西目相对,空气中仿佛有火花迸溅。众人都感受到了这股无形的张力,厅内鸦雀无声。
孙权适时打破沉默:"二位所言皆有道理。北伐之事关系重大,容后再议。今日孔明远来辛苦,不如先休息。"
会议不欢而散。离开军议厅时,一名小童悄悄塞给周彻一张字条:"戌时,后花园凉亭,单独一叙。——亮"
---
月色如水,周彻按约来到后花园。诸葛亮己在亭中备好茶点,月光下他的面容显得格外清冷。
"周公子请坐。"他为周彻斟茶,"此乃蜀地蒙顶茶,别处难寻。"
周彻谢过但未饮:"诸葛先生有何指教?"
"指教不敢当。"诸葛亮轻啜一口茶,"只是好奇,周公子为何反对北伐?以你之才,当知此乃统一华夏的良机。"
周彻谨慎回应:"时机未到。曹操势大,孙刘联合方能自保,分兵北伐恐为所乘。"
"是吗?"诸葛亮忽然换了一种奇怪的语调,"还是因为你知道历史本该如何发展?"
周彻心头剧震,茶杯差点脱手。
诸葛亮从怀中取出一物——周彻的手机!屏幕亮着,显示着一页三国史的内容,正是关于诸葛亮北伐的记载。
"这东西,我研究了好久。"他手指滑过屏幕,"尤其是'历史'部分,很有意思。"
周彻全身绷紧,随时准备夺路而逃:"你...到底想说什么?"
"不用紧张。"诸葛亮将手机放回袖中,"我只是想告诉你,我知道你来自哪里。或者说...何时。"
夜风吹过,周彻后背发凉。他知道了。他真的知道了。
"二进制代码,马镫设计,科学记数法..."诸葛亮列举着,"还有你对赤壁之战的预判,对瘟疫的防治,太多破绽了。"
周彻苦笑:"所以你也是..."
"不,我不是。"诸葛亮摇头,"但我研究星象异变多年,见过其他'异人'。"
"其他穿越者?"周彻脱口而出。
诸葛亮眼睛一亮:"果然如此。"他向前倾身,"周公子,我们合作吧。你有未来知识,我有治世之才,何愁大业不成?"
"你想改变历史?"
"历史就是用来改变的!"诸葛亮眼中燃起罕见的狂热,"想想我们能做什么——结束乱世,避免五胡乱华,让华夏文明领先世界!"
这个提议极具诱惑力。作为一个现代人,若能阻止历史上的那些悲剧...
但周彻想到了周瑜,想到了孙权对我的信任,想到了那些与我并肩作战的东吴将士...
"诸葛先生,"周彻缓缓道,"乱世终会结束,但不该以违背历史规律的方式强行改变。我们...不该干涉太多。"
"你甘心做历史的奴隶?"诸葛亮冷笑,"眼睁睁看着三国归晋,然后五胡乱华,中原涂炭?"
"那也不该由我们擅自改变!"周彻声音提高,"谁知道强行改变会引发什么后果?蝴蝶效应你懂吗?"
话一出口周彻就后悔了。诸葛亮却笑了:"终于承认了。"他站起身,"周公子,我给你三天考虑。若回心转意,可来驿馆寻我。"
他转身欲走,又停住:"对了,你设计的新式战船图纸很有趣,我己经复制了一份。相信曹丞相会很感兴趣。"
周彻猛地站起:"你!"
诸葛亮头也不回地离去,月光下他的身影拉得很长。
---
周彻彻夜未眠。
诸葛亮的威胁很明确——要么合作,要么他将我的技术和身份秘密泄露给曹操。届时不仅我个人危险,东吴也将陷入被动。
更糟的是,他复制了我的战船图纸。那些技术若落入曹操之手,长江天险将不复存在。
天蒙蒙亮时,我做出了决定。必须将此事告知周瑜,无论后果如何。
周彻匆匆赶往周瑜府邸,却在半路遇见了他的侍从。
"周公子!"侍从气喘吁吁,"都督正寻您呢!他在江边练剑。"
周彻调转马头奔向江边。晨雾中,周瑜一袭白衣,剑光如水,在沙滩上舞出一道道银弧。
"兄长!”周彻下马喊道。
周瑜收剑而立:"子明,来得正好。"他抛给我一把剑,"陪我练练。"
周彻勉强应付了几个回合,心思全然不在剑上。周瑜很快察觉异常,收剑入鞘。
"有心事?"他递来汗巾。
周彻接过汗巾,不知从何说起。周瑜静静等待,目光温和而坚定。
"兄长..."周彻终于开口,"若有一人,本不属于此处,却因缘际会来到此间...他该如何自处?"
周瑜望向江面:"江中之水,昨日之流与今日之流,可有区别?"
周彻不明所以:"水还是水..."
"正是。"周瑜微笑,"无论来自何方,终归是水。既入江中,便是江的一部分。"
他转向我,眼神清澈:"子明,我不知道你来自何处,但我知道你心中有东吴,有这些与你并肩作战的兄弟。这就够了。"
周彻眼眶发热:"兄长早知我..."
"非此世之人?"周瑜轻笑,"你醉酒时说些奇怪言语,又懂许多闻所未闻的事物,确实可疑。"他拍拍我肩膀,"但那又如何?我周瑜认的是你这个人,不是你的来历。"
这句话击溃了周彻最后的防线。热泪夺眶而出,我单膝跪地:"周彻此生,绝不负兄长信任!"
周瑜扶起我:"好了,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
周彻将诸葛亮的威胁和盘托出。周瑜面色渐沉:"果然如此。我观孔明此次来,言行多有蹊跷。"
"战船图纸泄露,我之过也。"周彻愧疚道。
周瑜摇头:"非你之过。诸葛亮处心积虑,防不胜防。"他沉思片刻,"此事需禀报主公,但须讲究方式..."
正说着,一骑快马奔来,是孙权身边的近侍。
"报——曹操派大军南下,前锋己至合肥!诸葛亮连夜离开建业,不知所踪!"
周瑜与周彻面面相觑。好一招调虎离山!
"传令全军戒备!"周瑜厉声道,"子明,速回营整备水师!"
周彻翻身上马,心中怒火燃烧。诸葛亮这是故意挑起战端!
奔出几步,周彻回头喊道:"兄长,那战船..."
周瑜己经拔剑出鞘:"无妨!任他偷得图纸,没有你设计的轮桨机关,照样无法复制!"
周彻心头稍安,策马疾驰。风吹在脸上,我忽然想起诸葛亮昨晚的最后一句话:
"我们很快会再见面。"
(http://isfxs.com/book/GCHIDF-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