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京城百姓目瞪口呆的围观和朝野上下心知肚明却无人敢言的诡异气氛中,谢昭的銮驾并未驶向皇宫,而是浩浩荡荡地驶向了位于京城核心地带的、威严气派的辅政大臣府邸。
府邸早己张灯结彩,焕然一新。谢渊亲自在府门外迎接,看着女儿从华贵的车辇上被扶下,父女目光相对,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谢渊眼中是深沉的忧虑,是复杂的欣慰,更是如山般的守护之意。他低声道:“昭儿,回家就好。有爹在。”
谢珩站在父亲身侧,一身官服,风尘仆仆却目光如炬。他看向妹妹的眼神,充满了疼惜和坚定:“阿昭,哥哥回来了。”
简单的几个字,却给了谢昭无尽的安全感。有父兄在侧,这深似海的京城,似乎也有了片刻的依靠。
谢昭被簇拥着回到自己出嫁前的闺阁“栖梧苑”。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按她的喜好布置,熟悉而温暖。
江南带来的庞大财富和仆役迅速填充了府邸的库房和院落,让整个谢府都弥漫着一种即将办喜事的、却又带着一丝紧绷的奢华气息。
接下来的日子,辅政大臣府成了整个京城最炙手可热也最忙碌的地方。
礼部和内务府的官员几乎踏破了门槛,捧着厚厚的册子,恭敬地请示贵妃大婚的各项仪程、规格、服饰、器物。每一项都力求尽善尽美,远超亲王正妃的规制(“稍加增饰”的结果就是极尽奢华)。
皇后赵婉容的封后大典与之相比,简首寒酸得像个笑话。
宫里的尚衣局、尚宫局派出了最好的绣娘和嬷嬷,日夜赶工为谢昭缝制大婚的吉服、常服。凤冠霞帔用的是内库珍藏的、专供皇后的赤金点翠嵌宝工艺,上面镶嵌的珍珠宝石颗颗硕大圆润,光华璀璨。嫁衣的料子是寸锦寸金的缂丝,绣着百鸟朝凤的图案,针脚细密到不可思议。
谢昭这位准新娘,反而成了最“闲”的一个。她的“咸鱼”本性在父兄的羽翼下再次回归。
她每日睡到自然醒,在白蔻的精心安排下,吃着从江南带来的厨子做的家乡菜。
她偶尔会去花园散步,看着府里为她的婚礼忙得脚不沾地的下人,觉得有些好笑又有些无奈。
她兴致来了,也会去绣房看看那件华美得不像话的嫁衣,指尖拂过冰凉的珍珠和温润的宝石,心中百感交集。
更多的时候,她喜欢窝在自己的小书房里,翻翻书,画几笔画,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做,看着窗外发呆。
萧执的信,又秘密送来了一封。信里充满了即将迎娶她的喜悦和期待,字字句句都在描绘昭阳宫为她准备的一切,以及大婚之夜的憧憬。信末,他再次重申:“皎皎,此乃朕能予你之最郑重承诺。由谢府出阁,朕亲迎你入昭阳,天下为证,你便是朕此生唯一挚爱,亦是大周最尊贵的女主人之一。”
看着这滚烫的情话和那“唯一挚爱”的承诺,谢昭的心,像被泡在温热的蜜水里,又像被架在文火上细细地烤。
爱意在滋长,对未来的期待也在萌生。她想象着萧执穿着大婚礼服的样子,想象着昭阳宫的布置,心中泛起甜蜜的涟漪。
然而,那份“恨”意并未消失。
他终究是用了最霸道的方式,伪造圣意,将她推到了风口浪尖。
这场超规格的大婚,是极致的荣宠,也是将她架在火上烤的烈火。她能预见到,当凤辇抬入宫门的那一刻,后宫,甚至前朝,会有多少双嫉妒、怨恨的眼睛在盯着她?
父亲和哥哥,又将承受多少无形的压力?
她没有回信。
依旧只是将那封信,仔细地收进了那个越来越沉的紫檀木小盒里,和玉佩、之前的信放在一起。
她像一个旁观者,看着府里因她而起的忙碌与喧嚣。她享受着父兄无微不至的呵护和那泼天的富贵带来的安逸,仿佛还是江南那个无忧无虑的娇娇女。
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心底深处那份爱恨交织的暗涌,和对未来那既期待又忐忑的淡淡忧伤,从未停止过翻腾。
她安静地等待着,等待那个被赋予“先帝遗志”光环、被推上极致荣宠位置的大婚之日到来。
金丝鸟笼己被擦亮,铺上了最柔软的锦缎,只待她这只江南倦鸟,心甘情愿又身不由己地飞入其中,成为那昭阳宫里最耀眼的、也最引人注目的金丝雀。
(http://isfxs.com/book/GDHCIG-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