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特行组基地(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章 特行组基地(二)

 

他顿了顿,恢复了一丝学者的严谨:

“当然,以上是基于现存最古老典籍、神话传说以及我们对生肖柱能量研究的推论。毕竟,我本人并未亲眼见过活生生的守护神,就不能妄下定论,将其奉为绝对真理。”

“科学精神,讲究实证与存疑。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巳蛇、关于守护神、关于你力量的真相,更多的答案,恐怕需要你自己在未来的道路上,用你的力量、你的心,去探寻了。”

这番解释,将神话传说与历史责任、科学态度完美结合,听得黎锋心潮澎湃,一种身为守护者传承人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他郑重地躬身行礼:“谢谢张组长!我明白了!”

“嗯,年轻人,好好努力。”张九章颔首,目光转向伊奇,

“伊队长,带新人好好熟悉一下环境吧。明天开始,他的‘好日子’就来了,赵教官那边,可不会手软。”

“明白,您忙。”伊奇应道,带着黎锋退出了办公室。

离开科研区,伊奇又将黎锋带往基地更深处的训练区域。

通道变得更加宽阔,隐约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呼喝声、金属碰撞声以及能量激荡的嗡鸣。

黎锋紧跟在伊奇身后,穿行于基地钢铁铸就的冰冷通道。

空气不再沉寂,而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脉动所充盈,远处沉闷如擂鼓的撞击声,能量设备持续不断的低沉嗡鸣,还有隐约传来的、富有韵律的吐纳与肢体破风的锐响……

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属于训练场的、充满原始生命力的交响。

每一步靠近,黎锋都感觉脚下的地面似乎都在轻微震颤,一股淬炼血肉、磨砺灵魂的磅礴气息扑面而来。

他下意识地屏住呼吸,将心中对父母的深切牵挂与科研区带来的震撼感强行压入心底——属于他的蜕变之路,将从这片钢铁与汗水构筑的熔炉真正启程。

“前面就是特行组的综合训练区了,”

伊奇的声音不高,却在通道中清晰地回荡,带着一种引路者的沉稳。

她脚步不停,指向通道旁那一扇扇厚重、冰冷、铭刻着不同古朴符号的合金巨门,

“力量的摇篮,意志的熔炉。五大核心区域,构筑你未来的基石。今天,先带你认认门。我们先去枪械训练室。”

伊奇在一扇门楣上镌刻着交叉枪械浮雕的巨门前停下。

厚重的防爆门如同沉睡巨兽的颌骨,无声地向两侧滑开。

刹那间,一股混杂着灼热金属、硝烟余烬和淡淡臭氧的气流汹涌而出,伴随着震耳欲聋却又异常规律的枪声——那并非混乱的爆鸣,而是精确、冷酷、带着死亡节奏的钢铁乐章。

踏入其中,视野豁然开朗。

这绝非单调的靶场,而是一片精心构建的、充满死亡陷阱的微型战场沙盘。

左侧是逼真的都市废墟:断裂的混凝土柱、扭曲的钢筋、破碎的玻璃幕墙残骸,构成了错综复杂的立体掩体网络。

右侧是仿真的丛林环境:茂密的仿真植被、盘根错节的藤蔓、泥泞的洼地,光线被刻意调暗,营造出幽暗压抑的伏击氛围。

中央是视野开阔的标准靶场,远处的人形靶在高速轨道上做着不规则移动。

而更深处则是一条光线晦暗、仅容数人并行的模拟巷道。

顶部的巨型换气扇无声而高效地旋转,将刺鼻的硝烟迅速抽离稀释,只留下淡淡的金属余味。

一排排高度、角度皆可精密调节的射击平台上,冰冷的武器阵列泛着寒光:线条简洁的制式手枪、结构紧凑的冲锋枪、棱角分明的突击步枪;

更有造型奇特、枪身流淌着幽蓝色能量纹路的脉冲步枪和粒子束手枪,科技感与破坏力交织。

然而,最深处那几个独立隔间,才是真正令人屏息的存在。

它们如同孤岛般悬浮在喧嚣之上:铺设着深灰色吸音软垫的地面,稳固如磐石的高精度液压支架,以及其上静静卧伏着的、线条流畅修长、泛着冰冷哑光或特殊迷彩涂装的狙击步枪。

其中一个隔间内,一支枪管异常粗长、枪身上铭刻着繁复银色符文的狙击枪尤为醒目,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却仿佛一头蛰伏的凶兽,散发着择人而噬的致命气息。

“这里是现代战争艺术的具象化,钢铁意志的延伸。”

伊奇的声音穿透了枪声的帷幕,带着金属般的质感,

“无论未来你掌握何种超凡之力,理解并敬畏这些钢铁造物,是生存的第一课,也是制胜的关键一环。”

她的目光投向那最深处的狙击隔间,

“那是曾小幺的领域。她使用的,是科研组为她量身打造的超视距武器。”

伊奇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对极致技艺的认可,

“超长枪管配合特制的高斯加速轨道,赋予它恐怖的初速和穿透力。枪身铭刻的‘破魔’与‘碎甲’符文阵列,让它对虚无的灵体和厚重的装甲目标都拥有致命的威胁。”

“再加上特制的高倍率复合瞄具,以及她本人那近乎非人的专注力与空间感知……”

伊奇没有再说下去,但黎锋己经完全明白。

他仿佛能透过隔间的玻璃,看到曾小幺如磐石般凝固的身影,呼吸微弱到近乎停止,脸颊紧贴着冰冷的枪托,那双明亮的眼睛透过高倍镜,将整个世界压缩成十字线中那一个微小的点。

那是一种摒绝了所有杂念、将灵魂都灌注于下一颗子弹的极致专注。

那是属于狙击手的,在死寂战场上演绎的致命艺术。

“走吧,去传统武备训练室。”

说完,伊奇转身推门离开。

离开枪械室震耳欲聋的钢铁咆哮,推开传统武备训练室那相对古朴的实木包边大门,仿佛踏入了另一个时空。

喧嚣被厚重的门扉隔绝,一股沉凝、厚重、充满蓬勃生命力的热浪扑面而来。

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汗味、皮革护具的气息、防滑镁粉的微尘,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由无数专注意念汇聚而成的沉重“场”压。

这里的声音是肉体撞击的闷响、沉重的呼吸、发力时的低吼、脚步摩擦软垫的沙沙声。

巨大的空间被清晰地划分为功能区,地面铺满了深棕色、吸能性极佳的特制软垫:

中央自由搏击区: 这里是沸腾的熔炉核心。身着黑色或深蓝防护服(护头、护胸、护胫)的队员们,正在进行着激烈的徒手对抗。

动作快如闪电,精准狠辣。首拳如炮弹轰击,摆拳撕裂空气,低扫腿带着破风声狠狠抽向对手支撑腿。

缠斗中,摔法凶猛——过肩摔、抱腿摔将对手狠狠掼向软垫;

擒拿锁技精准致命——十字固、木村锁、断头台瞬间成型,考验着关节的韧性与瞬间的反应。

汗水在激烈的对抗中飞溅,每一次有效的打击或成功的降服,都伴随着同伴的低喝。

这里只有最首接、最高效的制敌之术。


    (http://www.isfxs.com/book/GHJ0EF-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