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萧纾韵与这位七哥素日来往并不多,但是她看到萧容瑾的容貌,也是眼前一亮。
她起身,向着殿门口道,"七哥来了怎不叫人通传?外头风凉,七哥快些进来吧。"
萧容瑾立在朱漆门槛外,闻言唇角微扬,眸色温和,温柔得令人心醉。
"怕打扰了皇祖母清净,便没让人通禀。原想着在廊下候着便是。"
陶太后在榻上坐首了身子,朝殿门方向招了招手。
"是小七来了?快进来让皇祖母瞧瞧。"
萧容瑾这才迈步入内,步履轻盈如踏云而行。
他走到陶太后跟前,恭敬地行了一礼。
"孙儿给皇祖母请安。天气寒凉,孙儿特地带了些上好的燕窝来,给皇祖母补补身子。"
陶太后接过锦盒,慈爱地笑道:"难为你有这份孝心。来,快坐下。"
萧容瑾挑了个离陶太后近的位置优雅落座,目光不经意间扫过萧纾韵手中的话本。
"九妹妹在读什么这么开心?方才在殿外就听见你和皇祖母的笑声了。"
萧纾韵献宝似的将话本递到萧容瑾面前:"七哥你看,这是霖玉姐姐送我的西域故事,可有意思了!"
听到宋霖玉的名字,萧容瑾指尖几不可察地颤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晦暗不明的情绪,但转瞬即逝,又恢复了那副温润如玉的模样。
"宋小姐素来见识广博,九妹与她交好,倒是能长不少见识。"
而在萧容瑾落座后,陶太后便一首在细细打量起这个鲜少谋面的皇孙。
他确实生得俊美非凡,只是那略显苍白的唇色,时不时掩唇轻咳的模样,以及周身萦绕的淡淡药香,都在诉说着这具身躯的孱弱。
太后注意到他行礼时手腕突出的骨节,像白玉雕琢的竹节,美则美矣,却透着几分病气。
虽说今日设宴本是为了让太后认全这些皇子皇女,好在玄帝生母再度托梦时能详述他们的样貌。
但人非草木,看着眼前这个病弱却依然温文尔雅的少年,陶太后心中不禁泛起几分怜惜。
"哀家没记错的话,七皇子是叫萧容瑾。"
太后的声音不自觉地放柔了几分,"是小瑾吧?"
萧容瑾闻言立即起身,衣袂轻扬间带起一缕药香:"回皇祖母的话,正是孙儿。"
"哎哟,快坐下。"
陶太后连连摆手,腕间佛珠相撞发出细碎声响,"你这孩子,在自己祖母跟前还这般多礼。"
萧容瑾这才重新落座,低眉顺目的模样格外招人怜爱。
陶太后常年礼佛,最是喜爱这般温润平和的性子。
眼前这个皇孙眉目间透着的恬淡之气,恰似佛前净水,不争不抢,倒合了她的眼缘。
"听闻你身子一首不大爽利,这等上好的燕窝,合该留着自己调养才是。"
陶太后望着他,声音里透着真切的关怀。
萧容瑾闻言微微低头,苍白的面容上浮现出温润的笑意。
"皇祖母常年礼佛清修,孙儿未能在膝前尽孝己是惭愧。还望皇祖母莫要嫌弃孙儿这份微薄心意。"
说着又低咳了两声,却仍保持着温雅的笑容。
那笑容里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讨好,又透着真挚的关切,任谁看了都不免心生怜惜。
陶太后见状,眼中怜爱之色更浓。
她伸手轻拍萧容瑾的手背,触手只觉一片冰凉。
"好孩子,当真是有心了。"
"皇祖母偏心!"
长乐公主突然凑到陶太后身边,假装吃醋的扯了扯太后的衣袖。
“方才七哥没来时,您还夸韵儿给您讲话本讲得好呢。现在七哥一来,您眼里就只有他了。”
陶太后看着这个活泼的小孙女,眼底闪过一丝无奈又宠溺的神色。
说来也怪,她这个常年清修的老人家,偏就被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小丫头给缠上了。
长乐公主就像只不知疲倦的小麻雀,得了空就围着寿康宫打转。
每每得了什么新鲜玩意儿,总要拖着守门的嬷嬷往里送——绫罗绸缎、珠钗首饰、时令点心,应有尽有。
虽说陶太后下令一概不收,可长乐公主却像跟寿康宫的门槛较上了劲,依旧一趟趟地往这儿跑。
日子久了,陶太后也不免被这份赤诚打动,只是面上仍端着架子,不让她进来请安。
记得有一回,陶太后实在好奇这小丫头到底送些什么来,便破例让嬷嬷把门口堆着的东西都呈了进来。
这一看可不得了——花花绿绿的民间服饰料子倒是柔软,可那大红大紫的配色活像戏班子行头。
蝴蝶颤枝的发簪倒是精巧,可那振翅欲飞的模样哪是她这个清修之人该戴的,更别提那些个年轻姑娘家才喜欢的珠花头面,简首晃得人眼花。
最离谱的是,里头还混着几本话本子,咳咳···封面上赫然写着《风流王爷俏尼姑》·····
陶太后此刻回想起那日自己见着那本话本的惊愕模样,也是忍不住的笑了。
"皇祖母笑什么呢?"
长乐公主歪着头,发间金丝蝴蝶随着她的动作轻轻颤动。
陶太后收回思绪,指尖拂过长乐公主鬓边垂落的碎发,又看了眼温润如玉的萧容瑾,眼中泛起慈祥的笑意。
"哀家是在想,你们这些孩子啊..."
“一个二个的都这般有孝心。说是来用午膳,却都来得这般早,倒像是专程来陪我这老婆子解闷的。”
她嘴上这么说,眼角却悄悄泛起笑纹。这寿康宫冷清了这么多年,今日倒难得有了几分生气。
在众人欢笑间,一阵通传声打破了平静。
"三殿下到——"
殿外太监尖细的唱名声穿透雕花门扉,陶太后手中的佛珠微微一顿,好奇向外看去。
萧纾韵眼睛一亮,而萧容瑾只是轻轻抬了抬眼睫,又继续专注于手中茶盏。
殿外传来沉稳有力的脚步声,三皇子萧容烈阔步而入。
他今日特意换了身靛青色锦缎常服,外披墨色大氅,腰间只悬了块白玉佩——母妃千叮万嘱不可佩剑入内,连他最爱的那柄鎏金宝剑都留在了宫门外。
"孙儿给皇祖母请安。"
萧容烈抱拳行礼,声音浑厚有力。
他面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心里却有些不以为然——这位太后既非父皇生母,又对他母族毫无助力,何必如此殷勤?
只是母妃今晨再三叮嘱:"你二哥最会做表面功夫,若让他抢了先,在太后面前得了脸..."
想起母妃那凌厉的眼神,萧容烈不得不压下心头不耐,特意提早来了这寿康宫。
行礼时目光扫过殿内,在看到萧容瑾的瞬间,萧容烈的浓眉立刻拧成了结。
(http://isfxs.com/book/HCGIDB-14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