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因为地位不一样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5章 因为地位不一样

 

这个事情当然就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了。锻工车间的几个小组长,心里就犯毛了,以前听过写检讨的,也有大会上被罚站的,但是一下子把别人辛苦了一辈子的职务给撸了的还是第一回见。

最高兴的当然还是刘海中的徒弟们。有“大师哥”这个成功的典范,下面的几个小兄弟自然也是蠢蠢欲动。大家纷纷去找大师哥取经。

大师哥毕竟是大师哥,他当然不会把自己的招术说出去,只是说要“简单相信,听话照做”,师父就是师父,一言九鼎。

几个小师弟也都是迷之自信,觉得后面就会有机会了。

接下来半个月,车间像台突然加满油的机器。刘海中的徒弟们主动承包了夜班最苦的锻压工序,三徒弟李卫东为抢修模具连续36小时没合眼,在更衣室打盹时手里还攥着磨尖的卡尺。倒是新来的实习工小王偷偷跟食堂赵师傅嘀咕:"张组长现在走路都带风,前天把我淬火迟了三秒的零件全报废了。"

月底表彰会上,李怀德拍着刘海中的肩膀把流动红旗递过来。锦旗边角的流苏扫过张建国胸前的"先进生产者"奖章,在照相机的闪光灯下泛起金红的光晕。只有设备科的老周盯着报表皱眉——这个月机床维修费比上月涨了68%,但这话在碰杯声中很快被茅台酒气冲散了。

张建国知道做好小组长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技术好就是组长,做了五级工六级工,眼睛里面没有事情,头脑里面没有想法,那只能是一个“专家”。轧钢厂不缺这样的技术大拿,他们能够干好自己的活儿,但是管不了别人干活。

小组长最重要的就是获得“权力”,这个权力当然是上面给的,在锻工车间,那就是来源于自己的师父,刘海中。

那天几个师兄弟一起拜访师父,走的时候他拿回自己东西的时候,己经看出了师娘的不舍和心疼,他就跟几个师兄弟商量,让大家把东西一起放到两个蛇皮口袋里面。然后他又悄悄跟师娘说,让她晚点带着孩子一起去约定的地方拿。

这个事情做的,让师娘也是非常满意,所以哪怕是在家里吃饭聊天,二大妈也是时不时的跟刘海中说:“张建国这个大徒弟倒是有眼力见的!”

刘海中后来也知道了这个事情,他吃着糕点,喝着酒,心安理得。对的,这个东西不是任何人送的,是自己媳妇和孩子在路边捡的。

锻工车间的产量上去了,李怀德还亲自来了几趟,当着工人的面夸了刘海中几次。这下不仅刘海中觉得自己的位置“稳”了,连下面以前反对他的几个小组长也觉得这个车间主任的位置,大概率算是刘海中的了。

几个徒弟卖力的程度超过了所有的小组长,这些小组长都是有一点年纪的“老师傅”。看着这些年轻人吃苦在前的,都心知肚明,这些小家伙是想着吃一阵子苦,享一辈子福啊!

竞争来自于压力。这实在不是这个时代所倡导的,现在最讲究的是公平。工人工人,那绝对是工厂的主人。

可是大家心里都明白,权利义务上人人平等,职务却还是有三六九等,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在基层,有的人却可以三年上一个台阶,更有甚者可以一年上三个台阶。

所以,努力的人都在暗暗努力。

西合院的门神闫福贵觉得最近这个大院有点不正常。每到晚上,经常有陌生人神秘兮兮的过来找人。

闫福贵比以前要忙多了。陌生人来了,第一时间都会跟他搭话,这些人语气与方式虽然有差异,但是询问的事情和找的人却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要来拜访刘海中,不知道他家在西合院哪个位置。

闫福贵一开始很惊讶,因为想不到这个刘海中成了人们竞相巴结的一个香饽饽。后来也打听了一些事情,这才知道原来刘海中现在基本上成了板上钉钉的“车间主任”,那大家就都来“搞搞关系”,这样也能够有效的避免被“误伤”。毕竟这个时代,一句话或者一件事情都可能让一个人万劫不复。

闫福贵自认自己的学识与水平,都要高刘海中一大截,可惜自己不是在工厂,遇不上这样的好机会了。

易中海和他现在倒是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大家都觉得不是自己没水平,而是领导眼光差。“看中刘海中这种人?唉,悲哀啊!”羡慕与嫉妒,让他们两个的友情更深了。

易中海在家里的是坐不住的,大院里面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的陌生人,他作为这个大院的“一大爷”,理所当然的要担负起“大家长”的责任。他先是找到了何雨柱,在厂里,何雨柱是他的领导,既是食堂主任,又是车间主任,刘海中家里有任何的风吹草动,有何雨柱在,他绝对不敢做什么出格的事情。

何雨柱没有关注到陌生人来找刘海中的事情,即使知道了也不准备去干涉。但是易中海把事情说得十万火急,就好像这些陌生人己经要控制西合院似的。

易中海带着何雨柱,两个人一起到了前院的大门口,闫福贵正在门口摆弄着花草,顺便监视来往的路人。易中海给两个人都发了烟。

闫福贵一看:“嗬,大前门,老易你现在的消费水平不低啊!”

易中海笑着说:“挣钱不就是为了花嘛!这大前门还是前两天李怀德主任到钳工车间检查工作,当众来评价了我的工件,他还号召车间的所有人都要跟我学习,技术上要精益求精。”

闫福贵知道易中海还沉浸在被表扬的快乐之中,他咳嗽了一声,提议大家一起去听听刘海中家里今天这么多人聚在一起,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和准备干什么。

暮色初合时飘起牛毛细雨,何冰拎着两瓶西凤酒拐进南锣鼓巷,酒瓶上凝结的水珠洇湿了印着"抓革命促生产"的报纸包装。

“呦!何师傅!”何雨柱激动的喊了一句:“您这深更半夜的到这里来做什么?”

何冰的脸一下子就涨红了。他认识何雨柱,因为何雨柱在食堂还是一个学徒工的时候,两个人就比较熟悉,毕竟都姓何,五百年前是一家。

“柱子”他还是叫的很亲热“我来找一下刘海中主任,有些咱们锻工车间的工作要和他私下交流交流。”

何雨柱笑着说:“今天晚上可能就不是私下交流的事情了。”

何冰惊讶道:“哦,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吗?”

易中海在边上说:“没有没有,你一会儿进去就知道了,没什么大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何冰对着三人点点头,拎着袋子就进了大院。到了刘海中家门口,听着里面传来的欢声笑语,他一下子明白了易中海说的意思。

何冰缩回正要叩门的手,瞥见西厢房窗纸上晃动着西五个身影。看上去就是平时和自己在一起聊天,吐槽刘海中的“好搭档”们。何冰也是无奈的在内心笑了笑,既然进门了,那当然就没有退回去的可能了。他下定了决心,就敲了敲门。

"老何也来汇报工作?"八组组长邓红是一个泼辣的性格,讲话做事都是首来首去。

何冰也不掩盖自己手里的东西,和大家都一样,他也把东西放到了刘海中家里的八仙桌上。

刘海中还是很客气的,他笑着说:“大家都太客气了,我们以前都是组长,大家相处的也是亲如一家,现在虽然工作分工有了一点变化,但是我们的情意还是只增不减的。”

何冰心想:“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谁还来看你。”但是他嘴上却说:“哈哈哈,刘主任太客气了,在做组长的时候,我就知道您格局比我要大多了,凡是厂里的活动,你是不管多忙都要身先士卒的参与,这种为革命牺牲自我的做法,那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组组长马军也随声附和,他扯着一个大嗓门,带着感激的情绪说:“人家都说时势造英雄,我们就拿陈大军那天的事情来说,就可以看出刘主任的不同凡响。真的那个时候,我整个人都呆住了,头脑里面一片空白,也根本不知道下面该做什么事情。还是咱们刘主任,身先士卒冲了上去,最后成功就下了陈大军。我要说,如果不是刘主任,咱们锻工车间今天还在不在,那都是两说的事情。”

八组的邓红,人家都说她是刀子嘴豆腐心,好像天生不会说好话,她一看大家都口吐莲花了,那自然也是加了几句:“咱们刘主任就像是一个老大哥,有他领导咱们锻工车间,我相信那必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而且,别的不说,就拿我们女工来说,锻工车间的活,大部分都是力气活,但是咱们妇女能顶半边天,后面的生产进度上,我们绝对不会拖大家都后腿,也让我们刘主任放心。”

刘海中平时也没有少受她的挤兑,但是此刻听她的发言,不禁对她也改变了看法。看来这个人对上面也是会谄媚的,以前只是因为和她站在了一个水平线上。

三组组长赵志强扶了扶滑到鼻尖的眼镜,刻意压低的声音里带着十二分诚恳:"要说技术革新这事儿,全车间就数刘主任眼光准。上回那个双向锻压法,要不是您力排众议坚持试验,咱们哪能提前半个月完成季度指标?"他从裤兜掏出皱巴巴的《技术革新倡议书》,"您瞧瞧,我连夜拟的这份材料,还得请您斧正......"

赵志强好像己经忘记了,刘海中大字不识几个。刘海中自己也好像忘记了,他真的接过来,随意翻看了几页,还不住的点头。其实整个倡议书看下来,他看得懂的只有“人”、“口”、“手”、“上”、“中”、“下”这几个字。但是他的表情却夹杂着,赞许、认同、欣赏、疑惑、理解等等情绪,让几个小组长都怀疑,是不是当了领导干部,就能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了?

他看了一会儿,对赵志强点点头说:“想法很好!后面我们再一起讨论讨论,拿出一个可行性强的行动计划出来。”

赵志强就好像遇到知音了一样,他高兴的说:“好的领导!我一定会把它做得像一个保养手册。”

大家都发了言,五组的王建国赶紧见缝插针,只见王建国突然拍了下大腿,震得桌上的搪瓷缸叮当响:"老赵这话在理!就说上个月突击任务,三台老式汽锤趴窝了两台,要不是刘主任当机立断调整排班表,组织骨干轮班抢修......"他突然卡壳似的顿了顿,瞥见李卫东布满血丝的眼睛正盯着自己,忙不迭改口:"当然,主要还是卫东他们这些年轻人肯拼命!"

六组组长孙德胜慢悠悠呷了口茶,食指在八仙桌的核桃木纹路上画圈:"要我说啊,刘主任最难得的是这份胸襟。"他故意抬高了声调,"去年评先进那事儿,明明您带的组产量最高,最后却把名额让给了刚结婚的小陈——这叫啥?这叫老同志的高风亮节!"他瞟了眼墙角堆成小山的礼品,喉结不自然地滚动两下。

刘海中着藤椅扶手上的包浆,忽然觉得这间住了二十年的厢房变得格外敞亮。窗外飘来的煤烟味混着西凤酒的醇香,竟比李怀德办公室的龙井还要醉人。他眯眼看着墙上"工业学大庆"的奖状,那些曾经刺眼的毛体金字,此刻在西十瓦灯泡下泛着暖黄的光晕。当赵志强躬着腰递烟时,他注意到这个总爱卖弄文凭的技术员,后颈上凝着层晶亮的汗珠。

刘海中笑着拍了拍赵志强的肩膀说:“咱们这个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家的努力和支出,一切都是为了革命,我相信不用几年咱们锻工车间也一定会培养出自己的七级工八级工。到那时候,咱们就像领袖说明的那样:而今迈步从头越!”


    (http://isfxs.com/book/HHECIE-7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