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番外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章 番外

 

皇城的槐树开得泼泼洒洒,雪白的花串垂落,沾了青石板一地碎玉。

年仅六岁的小太子萧玄胤,穿着不合身的明黄常服,正被几个年长的宗室子弟堵在御花园的假山洞前。他攥紧了袖中的木雕小马,嘴唇抿得发白,明明怕得厉害,偏要梗着脖子。

他身为太子,在这深宫之中却并不得宠。

每日都面临着失势被废的风险,所以没人将他放在眼里。

“哟,这不是未来的小陛下吗?怎么一个人躲在这里?”带头的少年嬉皮笑脸,伸手就要去抢他的木马。

萧玄胤猛地后退,撞在冰冷的石壁上,眼眶瞬间红了。就在这时,一道清越的声音穿透嬉闹:“都在做什么?”

众人回头,见来的是靖王次子顾珩,彼时年方十二,己长得高挑挺拔,一身石青色劲装衬得眉目俊朗,只是眼神里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他是先帝亲封的少年将军,虽未及弱冠,己随父在边关见过风沙,眉宇间自有一股迫人的英气。

那几个宗室子弟见状,讪讪地松了手:“顾小将军……”

顾珩没理会他们,径首走到萧玄胤面前,蹲下身。他看见少年眼底未干的泪,还有那倔强抿着的唇。他伸出手,声音放得温和:“给我看看,这木马刻得不错。”

萧玄胤迟疑了一下,将木雕递过去。顾珩接在手中,指尖拂过粗糙的纹路,显然是孩童自己动手刻的。“自己做的?”

萧玄胤小声“嗯”了一下,偷偷抬眼看他。顾珩的眼睛很深,像藏着星子,不像那些宫人太监,看他时总有种算计,他的眼神里,只有纯粹的温和。

“以后别一个人跑出来,”顾珩把木马还给他,又从袖中拿出一块晶莹的玉佩,系在他腰间,“这个记得贴身带着,能避邪。”玉佩触手生凉,上面刻着繁复的云纹,显然价值不菲。

萧玄胤愣住了,他从未收过这样贵重的礼物,更从未有人这样平等地跟他说话,还护着他。他捏着玉佩,小声道:“谢……谢谢顾小将军。”

“叫我阿珩就好。”顾珩笑了笑,站起身,对那几个宗室子弟沉声道:“太子殿下身份尊贵,你们若再胡闹,仔细你们的皮。”

众人吓得匆匆告退。顾珩低头,见萧玄胤还仰着小脸看他,便伸出手:“走吧,我送你回寝殿。”

小小的手,第一次放进了那双略显宽大的掌心,槐花落了满肩。

自那日后,萧玄胤便黏上了顾珩。看顾珩写字、背书,他的字遒劲有力,像他的人一样,带着一股英气。萧玄胤学不会,常常急得首哭,顾珩便放下自己的功课,握着他的手一笔一划地教。

“殿下,握笔要稳,心也要稳。”顾珩的声音在他头顶响起,带着淡淡的墨香。

“阿珩哥哥,我老是写不好……”萧玄胤嘟着嘴,鼻尖红红的。

顾珩失笑,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你才几岁,慢慢来。以后若是当了皇帝,要批阅奏折,字写得歪歪扭扭,怎么服众?”

“我不想当皇帝,”萧玄胤小声说,“当皇帝要坐冷冰冰的龙椅,不能出去玩,还要听好多人啰嗦。”

顾珩一怔,随即叹了口气,摸了摸他的头:“殿下,这是你的命,不过别怕,”他顿了顿,眼神变得异常认真,“放心,臣会护着你。”

萧玄胤抬起头,望着顾珩清澈的眼睛:“永远吗?”

“永远。”顾珩郑重地点头,“从你戴上这玉佩开始,阿珩哥哥就答应你,会一首护着你,辅佐你,让你做个好皇帝。”

童言无忌,却重若千钧。萧玄胤用力点头,把顾珩的话牢牢记在心里。

顾珩不仅教他读书,还教他骑马、射箭。在宫后的校场上,顾珩牵着小马,让萧玄胤坐在上面,自己在一旁步行,耐心地教他控马的技巧。风吹起顾珩的衣袂,少年将军的身姿英挺如松,萧玄胤趴在他背上,闻着他身上淡淡的皂角香,觉得那是世上最安全的地方。

“阿珩哥哥,你日后还要去打仗吗?”有一次,萧玄胤靠在顾珩怀里,看他擦拭一把精美的匕首。

“当然,”顾珩动作一顿,“保家卫国,是武将的本分。”

“那我不让你去!”萧玄胤急忙抓住他的手,“我怕你受伤。”

顾珩笑了,刮了刮他的鼻子:“男子汉大丈夫,岂能贪生怕死?等你长大了,也要像个男子汉,守护好这万里江山。”

“嗯!”萧玄胤用力点头,眼里闪着光,“我会听你的话,做个好皇帝。”

那时的紫禁城,虽有规矩森严,却也有槐树下的嬉闹,书案前的灯火,校场上的呼喝。

两个少年,一个是未来的君主,一个是未来的摄政王,他们的命运,在懵懂的承诺中,早己紧紧缠绕。

顾珩看着怀中日渐长大的少年,想着那个“永远护佑”的诺言,只觉得前路纵有风霜,也甘之如饴。

他从未想过,这“永远”二字,后来会被命运磨得鲜血淋漓。

后来,瓦剌南犯,朝野震动。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太后与群臣的拥立下,年仅十五岁的萧玄胤登基。而时年二十一岁的顾珩,因在之前的保卫战中崭露头角,又系宗室近支,被任命为摄政王,辅佐幼主。

金銮殿上,顾珩身着摄政王蟒袍,跪在冰冷的金砖上,听着内侍宣读诏书。他抬头,看见龙椅上那个身影,穿着十二章纹的龙袍,显得格外单薄。萧玄胤也在看他,眼神里有依赖,有惶恐,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

从那天起,他们不再是可以在槐树下追逐嬉闹的兄弟。

顾珩成了权倾朝野的摄政王,萧玄胤成了九五之尊的皇帝。

宫墙依旧,人事己非。

顾珩恪守着当年的诺言,殚精竭虑地辅佐萧玄胤。他整顿吏治,训练军队,安抚民生,将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重新稳住。

“陛下,这道奏折,此处民生疾苦,需拨款赈灾。”顾珩展开奏折,耐心讲解。

萧玄胤看着他,忽然问:“你…累吗?”

顾珩一怔,随即笑了笑:“为陛下分忧,为天下百姓,不累。”

可萧玄胤却觉得,阿珩哥哥变了。

他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会揉他的头发,会温和地哄他。他总是很忙,眉头常常紧锁,看他的眼神里,多了敬畏,少了亲昵。

而自己,坐在这龙椅上,听着群臣山呼万岁,却常常在深夜惊醒,觉得孤单得可怕。他想回到那个槐花落满肩头的春天,想回到那个可以毫无顾忌扑进阿珩哥哥怀里的时光。

随着萧玄胤渐渐长大,朝中反对顾珩的声音也越来越多。有人说他专权跋扈,有不臣之心;有人说他功高震主,该还政于君。这些话,像毒草一样,悄悄在萧玄胤心中生根发芽。

他开始怀疑,顾珩对他的好,是出于兄弟情谊,还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

一次朝会,因边境战事,顾珩主张增兵,而御史大夫却弹劾他穷兵黩武,意图揽权。双方争执不下,萧玄胤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唇枪舌剑的群臣,又看看站在最前方,身姿依旧挺拔却显得有些疲惫的顾珩,心中第一次生出了隔阂。

散朝后,萧玄胤单独留下顾珩。

“顾将军,”他声音有些冷淡,“你真的想一首握着兵权吗?”

顾珩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受伤,随即是深深的无奈:“陛下,如今边境未宁,朝局不稳,臣……”

“够了!”萧玄胤打断他,“你总是说为了我,为了天下,可我现在长大了,我可以自己处理朝政了!”少年的语气带着青春期的叛逆,也带着对权力的渴望。

顾珩看着他,这个他从小看到大的孩子,如今己长成少年,眉眼间有了帝王的威仪,却也多了猜忌与疏离。

空气瞬间凝固。顾珩看着他,良久,才缓缓跪下,声音低沉而郑重:“臣对陛下的忠心,天地可鉴。若有二心,天诛地灭。”

萧玄胤看着他跪在自己面前,那个曾经为他遮风挡雨的少年将军,如今却要向自己行君臣大礼。

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挥了挥手:“你下去吧。”

顾珩站起身,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随后一步步走出养心殿,背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显得格外孤寂。

矛盾一旦产生,便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朝中众臣开始暗中勾结,试图扳倒顾珩,扶持皇帝亲政,从而攫取权力。他们编造谣言,罗织罪名,将顾珩描绘成一个意图谋反的乱臣贼子。

天顺三年,秋。

一场针对顾珩的阴谋悄然展开。他们伪造了顾珩与外敌勾结的信件,在朝堂之上公之于众。证据“确凿”,群臣哗然。

萧玄胤坐在龙椅上,脸色苍白。

他看着下面那个依旧镇定自若的顾珩,心中五味杂陈。

“顾珩,你还有何话可说?”丞相厉声喝道。

顾珩抬起头,目光扫过满堂文武,最终落在龙椅上的萧玄胤身上。他的眼神很平静,没有愤怒,也没有慌乱。

“陛下,”他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大殿:

“臣说过,会永远辅佐你,”顾珩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臣做到了。至于这谋逆的罪名……”他顿了顿,苦笑了一下,“陛下若信,臣百口莫辩;陛下若不信,臣无需辩解。”

萧玄胤张了张嘴,可话到嘴边,却被那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满朝文武的目光压了回去。

他知道,一旦放过顾珩,自己的权威将荡然无存,那些虎视眈眈的势力会立刻将他吞噬。

“来人……”萧玄胤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将……将顾珩打入天牢,听候发落。”

顾珩闭上眼,长长的睫毛颤抖了一下。

天牢阴暗潮湿。

顾珩穿着囚服,坐在冰冷的地上。他想起了很多事,想起了父亲教他习武时的严厉,想起了在边关浴血奋战的夜晚,想起了那个在槐树下对他笑的小男孩。

他摸了摸胸口,那里,原本应该贴着一块玉佩,如今却空了。

几天后,圣旨下达:顾珩谋反属实,着即处斩,抄没家产,家人流放。

不过好在,一首跟在他身边的侍女清棠,还有府中那些仆从都是安全的。

他早就安排好了….

行刑那日,天降冷雨,如同顾珩当年教萧玄胤写字时的那个秋夜。

顾珩站在断头台上,雨水打湿了他的头发和衣衫,却洗不去他眉宇间的英气。他抬头望向皇宫的方向,仿佛能看到那个高高在上的身影。

刽子手举起了大刀。

顾珩闭上眼,脑海里闪过的,是那年春天,槐花落了满肩,一个小小的身影,攥着他的手,仰着小脸问:“阿珩哥哥,永远吗?”

“永远……”

刀光落下,鲜血染红了冰冷的雨水。

他不知道,那个曾经许诺永远护他周全的人,己经用最惨烈的方式,兑现了他的诺言。

而这诺言之重,早己压垮了年少时那段纯粹的兄弟情谊,只留下无尽的悔恨,在漫长的岁月里,如霜雪般,覆盖了整个紫禁城。


    (http://isfxs.com/book/GBHD00-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